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半導體系歷史沿革

發布時間:2020-05-2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半導體系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半導體系歷史沿革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半導體系歷史沿革 正文

半導體系(19593-19829月,其間19607-19627月對外改稱第三物理系)
 
1、在1956年國家12年科學規劃及1958年大躍進形勢的激勵下,我校物理系和化學系部分教師先后開展了半導體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校黨委因勢利導,決定將物理系和化學系從事半導體研究的部分教師組合起來成立半導體系。
2、經學校決定上級批準,于1959年3月正式成立半導體系。半導體系設“半導體物理”和“半導體化學”兩個專業和兩個教研室。高鼎三先生任系主任兼半導體物理教研室主任,伊葆芳先生任副系主任兼半導體化學教研室主任。
*半導體系在全國是唯一的以“半導體”冠名的系,因此素有“天下第一系”之稱。半導體化學專業是國家教委唯一批準吉林大學試辦的特色專業。
3、1959年9月1日半導體物理和半導體化學專業首次招生,學生62人。基礎課分別由物理系和化學系承擔。
4、1960年建立了一個系工廠,既生產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等軍用尖端產品,又為師生提供一個勞動生產和實習的基地。系工廠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主要研制、生產集成電路。
5、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教學、科研水平居國內先進及領先地位,決定自行開設兩個專業的全部基礎課,先后從物理系和化學系調一批基礎課教師。
6、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嚴重地沖擊了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在校學生停止上課,停止招收新生,科研、生產活動斷斷續續。
7、1970年高校恢復辦學,招收第一屆工農兵學員,開辦“半導體器件”試辦班,要求改革舊的教學制度和方法,提出“工農兵學員上大學,管大學,改造大學”的口號。1972年,1973年,1975年,1976年招收四屆工農兵學員,學生全部由社會推薦保送入學。專業名稱改為“半導體器件”、“半導體材料”。
8、1977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恢復正式招生,教學工作進入恢復期。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學習熱情、積極性空前高漲。特別值得指出的是1977屆、1978屆、1979屆及1980屆的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十分突出。
9、1978年1月6日學校決定將“半導體器件”專業恢復為“半導體物理”專業,“半導體材料”專業恢復為“半導體化學”專業,并恢復成立半導體物理和半導體化學兩個教研室。
10、1978年4月-5月,成立半導體化學專業建設調查組,在調研全國主要的半導體科研、生產、教學單位和歷屆畢業生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半導體化學專業調整和改革的5年制教學方案,為后來的半導體化學專業的發展和形成獨具特色的培養方案奠定了基礎。
11、1978年10月成立集成光學和光電子學研究室,同時撤消了系工廠。
12、1978年10月開始招收學位研究生。
13、1979年7月“半導體物理”專業改名為“半導體物理與器件”專業,確定半導體化學專業執行五年制的改革后的新教學方案。
14、1980年6月成立無線電教研室,1981年9月無線電子學專業首次招生。
15、1981年11月3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半導體物理與半導體器件物理”專業可招收博士學位研究生,高鼎三教授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吉林大學

添加吉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吉林大學考研分數線、吉林大學報錄比、吉林大學考研群、吉林大學學姐微信、吉林大學考研真題、吉林大學專業目錄、吉林大學排名、吉林大學保研、吉林大學公眾號、吉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吉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吉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jilindaxue/yanjiushengyuan_30357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