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因為華僑大學建筑學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華僑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華僑大學建筑學考研的同學注意:
華僑大學建筑學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華僑大學建筑學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華僑大學建筑學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華僑大學建筑學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華僑大學
建筑學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建筑學 [085100] 專業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華僑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建筑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51]建筑學碩士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數: |
25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55)建筑學基礎 ④(501)建筑設計(6小時快題) |
備 注: |
|
一、專業簡介
于2002年在建筑學專業下開始招收城市規劃方向的五年制本科生,2003年正式開始興辦城市規劃專業本科,學制五年。華僑大學是福建省最早興辦城市規劃專業五年制本科的學校。我院自開辦城市規劃專業本科以來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下面是我院城鄉規劃專業的辦學簡史。
● 2003年,華僑大學在建筑系下正式興辦城市規劃專業本科(五年制),并于同年招收首屆本科生。建筑系下設城市規劃教研室,負責城市規劃專業的教學活動組織。
● 2006年,城市規劃專業本科生在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學生作業評優(社會調查報告作業)中獲佳作獎1項,開啟了城市規劃專業在全國獲得獎項的首例。此后的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年均有1-2項學生作業在全國得獎,城市規劃專業本科辦學初現成效。
● 2011年,華僑大學建筑學院下屬正式成立城鄉規劃系。既有的“城市規劃”專業名稱也調改為“城鄉規劃”專業。同年,建筑學院獲得城鄉規劃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授予權,取得我校城鄉規劃專業辦學的新突破,為將來逐步走向研究型的辦學道路奠定了基礎。同年,城鄉規劃系本科生在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學生作業評優中再獲得三等獎2項,佳作獎3項,教學論文獎1項。
● 2012年,城鄉規劃學科獲評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同年,城鄉規劃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正式招收第一屆學術型碩士研究生。2012年,城鄉規劃系本科生作業在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學生作業評優中又得三等獎2項,佳作獎2項。
● 2013年7月,經多年本科辦學準備,決定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城市規劃專業評估委員會首次提出本科評估的申請,并獲得申請批準。2013年9月,城鄉規劃系本科生作業在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學生作業評優中又得佳作獎4項。
● 2014年,城鄉規劃專業以全票的優異成績,正式通過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專業評估。同年,城鄉規劃系本科生作業在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學生作業評優中獲得一等獎1份,二等獎4份,在獲獎數量和獲獎級別上位列全國近百所參賽高校的前列。
城鄉規劃專業本科教學計劃的制定,緊扣《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五年制)教育評估標準》要求。課程體系按照《評估標準》中對智育培養的7個知識板塊進行對應建設,有“城鄉規劃原理類課程”,“城鄉規劃編制與設計類課程”,“城鄉規劃行政管理類課程”, “城鄉規劃相關知識課程”,“調查分析及表達能力培養”課程,“城鄉規劃實踐與能力培養”課程,“外國語與計算機能力培養”課程。與此同時,我們還根據我校師資的實際情況開設了一些特色課程,如《GIS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臺灣城鄉規劃與經營》等課程,豐富了學生的知識。
除了本科辦學以外,在2011年還獲得城鄉規劃學科一級碩士點授予權,目前已經招收了4屆研究生。2012年還被評為福建省重點學科。多年來,教師不斷加強科研投入,近5年主持或參與完成的橫向課題達100多項,主持或參與的縱向課題近50項。我校城鄉規劃系教師通過對廈門、泉州等地的城鄉發展與規劃問題的實際關注,很好地服務了地方,也獲得了社會好評。 城鄉規劃專業教學設施配備良好。在學校圖書館館藏中,城鄉規劃專業及相關學科的圖書有6萬多冊,中外文期刊達192種。在建筑學院圖書分館中,城鄉規劃專業及相關學科的圖書有2萬多冊,相關期刊達100多種。近年來學校還投入了60多萬元購買了外文圖書,充實建筑學院圖書分館。城鄉規劃專業擁有校內外各種實習基地,校內基地有“華僑大學建筑設計院城鄉規劃設計所”、還有很多校外、野外實習基地。實驗室建設方面,城鄉規劃學科實驗室已被遴選為“十二五”福建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候選單位,同時還獲得2014年度中央財政實驗室建設資助項目“城鄉環境數字化模擬系統建設”。
我院城鄉規劃專業辦學秉承開放態度,近年來邀請歐美、日本、臺灣等國外或境外著名學者來校進行學術演講,同時我校也派出教師、學生前往英國、日本、臺灣等地進行訪學交流,拓展師生的國際化視野。
二、培養目標和培養范圍
培養目標:
培養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扎實的基本功,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建筑學專業高級人才。畢業生能從事建筑工程設計、城市設計、風景園林設計及室內設計等方面的工程設計、管理、科研工作。
培養范圍:
掌握城市規劃的基本技術和方法、以及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知識。了解所從事專業領域的前沿動態。具有較強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質量和效益觀念。具有初步的科技開發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以及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能力。
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能較熟練地閱讀專業英文文獻資料。
三、主干課程
設計基礎、建筑設計及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城市建設史、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設計概論、城市基礎設施工程規劃、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AutoCAD、電腦渲染等。
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招生學院:建筑學院招生專業:建筑學
科目名稱:建筑學基礎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中國建筑史(33%),外國建筑史(33%),建筑原理(33%)。
(四)試卷題型結構
中國建筑史
1.名詞解釋(30分),共5道;
2.簡答題(20分),共2道;
外國建筑史
3.名詞解釋(20分),共4道;
4.論述題(30分),共2道;
建筑原理
5.名詞解釋(20分),共4道;
6.論述題(30分),共2道;
二、考查目標
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中外建筑史相關概念、建筑設計原理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理論思維能力。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中國建筑史
1.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國古代建筑的多樣性;常見木構架的種類;單體建筑的特點;建筑群的組合方式、特點及成就;工官制度及匠師。
2.古代建筑發展概況
原始社會穴居、巢居及其發展序列;奴隸社會的歷史背景、建筑遺存及成就;封建社會的歷史背景、建筑遺存及成就。
3.住宅與聚落
中國古代住宅演變歷程及構筑類型;典型實例的歷史背景、布局特點、結構技術、裝飾風格及建筑成就。
4.宮殿、壇廟、陵墓
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發展階段,典型實例的設計方法和成就;壇廟建筑的發展概況、類型,典型實例的設計方法和成就;陵墓的組成與演變及各朝代陵園布局,典型實例的設計方法和成就。
5.宗教建筑
佛教寺院、道教宮觀、清真寺、藏傳佛教寺廟的特征、設計方法和成就;中國佛塔的起源和類型;石窟、摩崖造像的起源、發展歷程和特點。
6.古代木構建筑的特征與詳部演變
中國古代各時期木構架建筑構件的特點;宋、清建筑技術做法及比較;臺基、踏道、欄桿、鋪地、大木作、小木作、墻壁、屋頂各部分的名稱、構造及詳部演變;色彩與裝飾的名稱、等級及運用。
第二部分外國建筑史
1.外國古代建筑史
自古希臘至古典主義建筑的西方建筑歷史發展的過程及基本史實,了解建筑歷史的研究方法包括綜合地觀察和思考,辨證地比較及分析。
2.外國近現代建筑史
西方近現代復古主義建筑思潮,初期的新建筑的工藝美術運動、德意志制造聯盟、草原式住宅,熟悉新藝術運動、維也納學派與分離派、芝加哥學派,現代建筑的高潮設計思想和典型作品。
3.當代建筑思潮與流派
掌握當代建筑思潮與流派,如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新理性主義、高技派、批判地域主義、建構文化等當代建筑思潮的建筑觀及代表作。
第三部分建筑原理
1.建筑設計基礎
建筑功能、功能分區、人流的組織與疏導;
建筑技術、建筑設備、經濟技術指標。
2.建筑空間綜合分析
建筑空間特性、建筑空間組合、建筑群體組織方式。
3.總體環境布局
場地設計原則、場地分區、道路系統、豎向設計等。
四、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中國建筑史》(第七版)潘谷西,中國建筑工業出版
2.《公共建筑設計原理》,天津大學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華夏意匠》,李允鉌,天津大學出版社
4.《外國建筑史(19世紀末以前)》(第四版),陳志華,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外國近現代建筑史》(第二版),羅小未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6.《現代建筑:一部批判的歷史》,弗蘭姆普敦著,張欽楠等譯,三聯書店
7.《建筑空間組合論》,彭一剛,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各位考生:
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現將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安排如下:
一、2015年碩士研究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分數線(一志愿考生)
專業名稱 |
總分 |
(單科:滿分=100分)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
(業務課一)
355建筑學基礎
729城鄉規劃學基礎 |
(業務課二)
527建筑設計(6小時快圖)
529規劃設計(6小時快題) |
建筑學 |
280 |
38 |
57 |
90 |
城鄉規劃學 |
建筑學(專業學位) |
二、2015年建筑學院碩士生(非風景園林學、建筑技術方向)調劑要求如下:
1、接受調劑申請的專業:
081300建筑學、083300城鄉規劃、085100建筑學(專業學位)
2、初試成績基本分數線:
專業名稱 |
總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建筑學 |
280 |
38 |
80 |
城鄉規劃學 |
建筑學(專業學位) |
3、原第一志愿報考的學校是以下其中一所:
01.東南大學建筑學院
02.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03.天津大學建筑學院
04.同濟大學建筑與城規學院
05.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
06.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07.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
08.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
09.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僅限第一志愿報考建筑學)
或華中科技大學(僅限第一志愿報考城鄉規劃學)
4、本科就讀學校建筑學或城市規劃專業已經通過評估,如未通過專業評估,考生在校期間須以第一作者身份獲得全國性或國際性專業競賽獎項。
5、原則上只接受本科是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考生,不接收跨專業考生。
6、調劑考生必須經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調劑系統(http://yz.chsi.com.cn),提交調劑信息、辦理調劑手續。
三、建筑學院招收報考風景園林學方向調劑生要求:
1、2015年碩士研究生調劑需滿足分數線:
專業名稱 |
總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建筑學 |
280 |
38 |
80 |
城鄉規劃學 |
建筑學(專業學位) |
2、畢業院校
調劑生本科學校為“211工程”大學,專業應為建筑、景觀、規劃相關專業(學制5年),建筑類院校的景觀專業學生優先考慮。
四、建筑學院2015年建筑技術方向調劑要求如下:
1.2015年碩士研究生調劑需滿足分數線:
專業名稱 |
總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建筑學 |
280 |
38 |
80 |
城鄉規劃學 |
(專業學位)建筑學 |
2.第一志愿報考學校是建筑老八所或“985工程”大學。
3.報考專業是建筑學或者建筑技術相關學科。
4.接受跨專業調劑,考生本科專業是土木、暖通工程等。
5.本科就讀學校建筑學或城市規劃專業已經通過評估。如未通過專業評估,本科畢業學校應為一本院校或考生在校期間須以第一作者身份獲得全國性或國際性專業競賽獎項。
6.調劑考生必須經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調劑系統(http://yz.chsi.com.cn),提交調劑信息、辦理調劑手續。
建筑學 [0813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華僑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建筑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13]建筑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建筑設計及其理論(02)建筑歷史與理論 (03)城市設計及其理論 (04)建筑技術科學
|
招生人數: |
20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55)建筑學基礎 ④(501)建筑設計(6小時快題) |
備 注: |
|
建筑學 [0813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華僑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建筑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13]建筑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建筑設計及其理論(02)建筑歷史與理論(03)城市設計及其理論(04)建筑技術科學 |
招生人數: |
12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55)建筑學基礎 ④(501)建筑設計(6小時快題) |
備 注: |
|
聯系地址:廈門市集美大道668號
郵編:361021
電 話:0592-6162689
寫在前面:隨著2014年34所自主劃線院校考研分數線及國家線的公布,2014年考研復試、調劑工作也陸續拉開序幕。為了幫助更多考生順利通過復試,考研論壇特開啟復試調劑答疑活動,解答2014年考生有關考研復試和調劑的問題,為2014年考生的考研之路守護到底。活動詳情請點擊:
|
各位考生:
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現將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安排如下:
一、2014年碩士研究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分數線(所有考生)
專業學位名稱
|
總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建筑學
|
290
|
38
|
57
|
城鄉規劃學
|
(專業學位)建筑學
|
注:調劑考生必須符合上述最低分數線方可申請調劑。
附件:
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招生學院:建筑學院招生專業:建筑學
科目名稱:建筑物理與建筑設備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考試內容包括建筑熱環境、建筑聲環境、建筑光環境、建筑設備。
(四)試卷題型結構
1.選擇題(35分),共6~10道(每題3~5分);
2.名詞解釋(35分),共6~8道(每題3~5分);
3.問答題(45分),共4~6道(每題7~10分);
4.計算題(35分),共3~4道(每題8~12分)。
二、考查目標
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于建筑物理與建筑設備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建筑熱環境
1.建筑熱環境基礎
建筑熱濕概念,熱力學定律,傳熱基本方式及其相關計算,濕空氣物理性質。
2.人體熱感覺與室內熱環境
人體熱感覺,人體熱舒適,熱環境評價,生物氣候圖與氣候適應性設計,室內熱環境組成及調節。
3.室外氣候與建筑日照/遮陽
室外氣候因素,城市氣候特點,我國建筑氣候與熱工分區,時間系統,太陽位置描述,建筑日照間距計算,日照圖表及其應用,窗口遮陽方式,遮陽構件計算,遮陽設計案例分析。
4建筑保溫與隔熱
建筑保溫設計,組合結構與封閉空氣間層熱阻,主體圍護結構保溫類型及其優缺點,熱橋分類及其保溫構造,地板保溫特性與方法,綜合溫度與周期性熱作用,隔熱設計原理,被動式隔熱設計。
5建筑通風與防潮
建筑通風分類與組織,建筑受潮及其危害,材料受潮表征,等溫吸濕曲線,表面結露判斷及防止,內部冷凝判斷及防止,調濕材料概念及其性能
第二部分建筑聲環境
1.建筑聲環境基礎
聲音描述與在空氣中傳播,聲音現象,聲音客觀計量與主觀感受,頻譜圖和聲源指向性,聲音測量和評價。
2.室內聲學原理與音質設計
幾何聲學應用條件,房間混響時間計算,室內聲壓級與混響半徑計算,駐波與房間共振。廳堂分類與音質設計要求,音質設計指標及其方法,音質評價與擴聲系統。
3.吸聲材料與建筑隔聲
吸聲材料分類及其構造,吸聲機理與吸聲特性,影響吸聲的因素,特殊吸聲體與吸聲檢測。隔聲的質量定律與吻合效應,組合結構空氣隔聲計算,構件隔聲測量與性能評價。
4.噪聲控制與評價
噪聲及其危害,噪聲型及評價方法,噪聲控制具體措施,城市規劃中噪聲控制,建筑設計中噪聲控制。
5.聲景觀基礎
聲景觀基本概念,景觀設計中的“聲”元素設計理念,聲景觀理念在城市降噪和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建筑光環境
1.建筑光環境基礎
光的基本概念,眼睛與視覺,光的基本量度,光傳播特性,材料的光學特性,視度及其影響因素,等。
2.自然采光與人工照明基礎
自然采光的原理和設計簡介,不同類型建筑空間的照明方式,等。
3.城市照明
城市照明基本概念,城市景觀照明方式及特點,城市光污染問題,等。
第四部分建筑設備
1.建筑設備基礎
流體主要物理性質,流體靜壓及其分布,流體運動基本知識,流動阻力和水頭損失;傳熱的基本方式,傳熱過程及傳熱系數。
2.建筑給水排水
給水:建筑給水系統和給水方式,給水水壓與水量,增壓貯水設備與管道布置敷設,水力計算與高層建筑室內給水,熱水供應與消防給水;排水:排水系統分類與污水排放條件,排水系統組成與管道布置敷設,排水系統計算,屋面雨水排放與高層建筑排水,污水局部處理構筑物。
3.建筑暖通與空調
供暖:供暖系統與熱負荷,對流與輻射供暖系統,供暖末端設備與附件,高層建筑供暖與供暖熱源;通風:自然通風與機械通風,通風系統主要設備和構件,建筑防煙與排煙;空調:空調系統組成和分類,空調負荷與房間氣流組織,處理設備與空調機房,空調水系統,空調冷源及制冷機房,空調系統消聲減振
4.建筑電氣與照明
建筑供配電:用電負荷等級,負荷計算,配電系統,電氣設備選擇;電氣安全:安全電壓,接地,雷電形成及其危害,建筑防雷;電氣照明與智能化:照明基本知識,光源及燈具,照度計算與照明設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有線電視系統,綜合安防系統,公共廣播系統, 綜合布線系統,樓宇自動化系統,智能建筑系統集成
四、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華南理工大學等.建筑物理[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年
2劉加平.建筑物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年08月
3柳孝圖.建筑物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0年07月
4康健.城市聲環境論[M],科學出版社出版, 2011年01月
5李亞峰,李英姿.建筑設備工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年08月
6劉福玲.建筑設備[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6月
華僑大學建筑系創辦于1983年。1992年建筑學專業被評為“國僑辦”的重點學科,1993年獲得“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碩士授予權,1995年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1996年初次通過全國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2000年獲得“建筑歷史與理論”專業碩士授予權。2003年創辦“城市規劃學”專業。2005年,建筑系升格為建筑學院,并由泉州搬遷至廈門。2010年建筑學專業被批準為全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1年,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同時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一級學科碩士點。2014年,城鄉規劃學通過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專業評估。2014年創辦“風景園林學”專業。2017年城鄉規劃一級學科碩士點通過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專業評估申請。2014至2017年,城鄉規劃本科學生連續四個年度在國家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競賽中奪魁。2018年初,學院獲批建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18年3月,建筑學學科群入選福建省高原學科“雙一流”建設學科。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現有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3個本科專業(五年制)。其中,建筑學、城鄉規劃學本科均已通過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專業評估認證。建筑學院擁有建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建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城鄉規劃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學院教學科研實驗設施完備,獲評福建省建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福建省城鄉規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福建省風景園林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院師資力量充足,現有專任教師85名,教師隊伍來自海內外著名高校。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與“為僑服務”的辦學宗旨,貫徹“會通中外、并育德才”的辦學理念,倡導傳承民族精神,融通多元文化。建筑學院辦學目標是培養具有創造生活能力,具有充分的專業自信,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及深刻的批判精神的新型建筑師。在“加強基礎、拓寬專業、重視實踐、培養能力”的原則指導下,強化通識教育,基于建筑主體“人”科學地組織教育內容, 緊扣“空間-人-社會”三者間的復雜性關系,尋求人文與藝術的解決方案。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高度重視建筑教育、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的整體性關系。在科研上長期著眼于閩南地域城市與建筑研究,同時積極加強與海內外的聯系,而近年來多位海歸博士的加盟,使地域研究與國際視野有機結合。2012以來,學院獲得1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使學院科研總體水平穩居福建前列。另外,在社會服務與生產上學院與華僑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也實現高度資源共享,為師生參與社會實踐提供良好的基礎平臺,達成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根據專業特點,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精心建構實踐教學體系,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設計競賽和社會實踐活動,取得優異成績,讓學生在實戰中經受鍛煉,迅速成長。2012年以來,在國際性、全國性的大學生建筑、規劃設計競賽、挑戰杯賽事中共獲得100余項獎項。尤其是2013年在國際上最具盛名和關注度的全球建筑學專業的國際設計競賽——Archiprix全球建筑畢業設計大獎賽中,我院學子獲得最高獎——亨特道格拉斯獎(全球共7個,亞洲唯一);我院校友獲得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2017年度“綠色精英獎”,是唯一獲獎的中國學者,同時也是2017年全球最年輕的獲獎者。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國際化特色鮮明。與日本新瀉大學、京都府立大學、早稻田大學,挪威卑爾根大學,英國卡迪夫大學,荷蘭代爾夫特大學,英國伯明翰大學等高校和各國知名學者、建筑師建立包括交換生、聯合設計工作坊、教師訪學、學術講座與研討會等各種形式的合作交流,開闊師生學術視野,提高教學科研水平與專業素養,擴展學術影響力。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和好評,近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保持在95%以上。特別在港澳地區,畢業生多數已成為執業建筑師或政府公務員,并成為本行業中的骨干力量,由于畢業生在行政工作和執業中的卓越表現,華僑大學建筑學專業的學位證書已獲得港澳政府的正式承認。本著“面向海外、面向港澳臺”的辦學方針,建筑學院與澳門、臺灣等形成了長期的教學科研合作。從2010年開始,在畢業設計與古建筑測繪實習中增設澳門專題教學內容,探討針對澳門社會需要的境外生培養教學改革。
建筑學 [085100] 專業學位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華僑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建筑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51]建筑學碩士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數: |
30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55)建筑學基礎 ④(501)建筑設計(6小時快題) |
備 注: |
|
各位考生:
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現將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安排如下:
一、2015年碩士研究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分數線(一志愿考生)
專業名稱
|
總分
|
(單科:滿分=100分)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
|
(業務課一)
355建筑學基礎
729城鄉規劃學基礎
|
(業務課二)
527建筑設計(6小時快圖)
529規劃設計(6小時快題)
|
建筑學
|
280
|
38
|
57
|
90
|
城鄉規劃學
|
建筑學(專業學位)
|
二、2015年建筑學院碩士生(非風景園林學、建筑技術方向)調劑要求如下:
1、接受調劑申請的專業:
081300建筑學、083300城鄉規劃、085100建筑學(專業學位)
2、初試成績基本分數線:
專業名稱
|
總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建筑學
|
280
|
38
|
80
|
城鄉規劃學
|
建筑學(專業學位)
|
3、原第一志愿報考的學校是以下其中一所:
01.東南大學建筑學院
02.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03.天津大學建筑學院
04.同濟大學建筑與城規學院
05.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
06.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
07.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
08.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
09.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僅限第一志愿報考建筑學)
或華中科技大學(僅限第一志愿報考城鄉規劃學)
4、本科就讀學校建筑學或城市規劃專業已經通過評估,如未通過專業評估,考生在校期間須以第一作者身份獲得全國性或國際性專業競賽獎項。
5、原則上只接受本科是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考生,不接收跨專業考生。
6、調劑考生必須經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調劑系統(),提交調劑信息、辦理調劑手續。
三、建筑學院招收報考風景園林學方向調劑生要求:
1、2015年碩士研究生調劑需滿足分數線:
專業名稱
|
總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建筑學
|
280
|
38
|
80
|
城鄉規劃學
|
建筑學(專業學位)
|
2、畢業院校
調劑生本科學校為“211工程”大學,專業應為建筑、景觀、規劃相關專業(學制5年),建筑類院校的景觀專業學生優先考慮。
四、建筑學院2015年建筑技術方向調劑要求如下:
1.2015年碩士研究生調劑需滿足分數線:
專業名稱
|
總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建筑學
|
280
|
38
|
80
|
城鄉規劃學
|
(專業學位)建筑學
|
2.第一志愿報考學校是建筑老八所或“985工程”大學。
3.報考專業是建筑學或者建筑技術相關學科。
4.接受跨專業調劑,考生本科專業是土木、暖通工程等。
5.本科就讀學校建筑學或城市規劃專業已經通過評估。如未通過專業評估,本科畢業學校應為一本院校或考生在校期間須以第一作者身份獲得全國性或國際性專業競賽獎項。
6.調劑考生必須經過“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調劑系統(),提交調劑信息、辦理調劑手續。
六、復試時間待定,請考生及時關注華僑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或華僑大學建筑學院網站()
五、請滿足調劑條件的考生將預調劑申請表發送至郵箱rmj@hqu.edu.cn。調劑系統開通后,滿足調劑要求的考生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的調劑系統提交調劑信息、辦理調劑手續。我院將根據各考生專業課成績進行篩選并以手機短信通知進入復試名單的考生。
建筑學院
2015.3.11
【相關推薦】
| | |
| | |
聯系地址:廈門市集美大道668號
郵編:361021
電 話:0592-6162689
寫在前面:隨著2014年34所自主劃線院校考研分數線及國家線的公布,2014年考研復試、調劑工作也陸續拉開序幕。為了幫助更多考生順利通過復試,考研論壇特開啟復試調劑答疑活動,解答2014年考生有關考研復試和調劑的問題,為2014年考生的考研之路守護到底。活動詳情請點擊:
|
各位考生:
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現將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安排如下:
一、2014年碩士研究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分數線(所有考生)
專業學位名稱
|
總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單科
(滿分>100分)
|
建筑學
|
290
|
38
|
57
|
城鄉規劃學
|
(專業學位)建筑學
|
注:調劑考生必須符合上述最低分數線方可申請調劑。
附件:
一、培養目標
主要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與景觀設計,根植于風景園林學、生態學、城鄉規劃學、建筑學和環境藝術學、兼有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復合性,培養具有風景園林專業基礎,掌握風景園林規劃與景觀設計方法與技能,具備較強的空間思維、圖示表達和實踐能力,具有獨立進行景觀、園林、景觀建筑的統籌、設計、表達、后期服務應用能力的風景園林設計師。并兼備掌握中外風景園林與景觀專業理論前沿和動態,了解環境保護和人居環境建設相關學科知識,以及相關專業法規與法律知識的職業設計師素養。
就業方向:包括園林局、風景園林設計院或設計公司、旅游規劃設計機構、建筑設計機構、城鄉規劃設計機構、風景旅游區、房地產公司、科研機構及大中專院校以及其他建筑與環境工程、市政園林、公用事業、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等相關的行業、部門機構。本科畢業生也可繼續攻讀風景園林、建筑、城鄉規劃、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碩士學位或出國留學。
二、基本要求:
依據風景園林專業培養目標,通過五年的專業培養,每一位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完整知識包括八方面知識和能力。
1.掌握風景園林學、生態學、規劃設計學、建筑學等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具有扎實的植物學、生態學和藝術設計學基礎知識;
2.掌握良好的外語交流能力、設計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和合作、協調 能力;
3.熟悉國家有關城鄉建設、風景園林、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管理等方面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國內外風景園林學科發展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
5.掌握計算機基礎與技能,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與收集、信息處理的基本方法;
6.掌握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工程設計、植物設計、園林建筑設計等方面的基本方法與技能;
7.掌握園林植物栽植與養護管理、風景園林工程管理和工程估價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8.具有綜合分析、組織協調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與創新能力。
三、修業年限:五年
四、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主要課程設置:
美術、設計基礎、建筑制圖、風景園林學概論、中國古典園林、外國古典園林、園林與景觀美學、景觀設計理論與方法、景觀與環境規劃原理、環境物理學、風景資源與遺產保護、戶外游憩學、遙感與GIS概論、建筑設計原理、城市規劃原理、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種植設計、環境行為學。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風景建筑寫生、雕塑與公共藝術設計實踐、景觀園林調研、景觀環境測繪、景觀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
七、主要專業實驗:
GIS與數字景觀仿真實驗、景觀工程實驗、戶外建成與自然環境模擬
一、專業介紹
華僑大學建筑學專業創辦于1983年,是福建省首個建筑學本科專業、國僑辦重點學科、全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996年全國第14家通過建筑學專業教育評估,并先后四次通過評估。
近年來專業明確了〝以地域建筑為基礎、多元開放、兼收并蓄〞的學科建設目標,先后與日本、挪威、港澳臺等地開展了師資培養、交換生、短期工作坊、聯合教學等活動,大力發展多元創新的建筑學國際化專業教育,同時加強工程實踐教育,進行了體系化的教學綜合改革,改革成果顯著。 2012年以來建筑學專業相繼取得福建省重點學科、省級工程教育實踐基地以及省綜合改革試點等多項學科建設重大成果, 〝基于國際視野和多維設計生態的“4+3”建筑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華僑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建筑學專業教育團隊獲福建省教育系統五一先鋒崗。
學生作業成果在國際、國內頂尖設計賽事中屢獲殊榮,近5年來先后獲得畢業設計海峽新人獎金獎、德國全球建筑畢業設計大賽第三名、Archiprix International 2013全球建筑畢業設計大獎賽全球25佳等近40項國內外高等級競賽獎勵,學生海外留學比例已達近20%.
二、培養目標和培養范圍
培養目標:
培養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扎實的基本功,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建筑學專業高級人才。畢業生能從事建筑工程設計、城市設計、城市更新等方面的工程設計、管理、科研工作。
培養范圍:
掌握建筑設計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知識。了解所從事專業領域的前沿動態。具有較強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建筑工程質量和效益觀念。具有初步的科技開發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以及參數化、信息集成輔助建筑設計的能力。
三、主干課程
建筑設計基礎、建筑設計及原理、居住區設計及原理、公共建筑設計及原理、城市設計及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構造、建筑結構、建筑設備等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建筑學 專業代碼:081300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建筑學
專業介紹
北方工業大學為例
學科發展概況
建筑學學科始建于1989年,2006年建筑設計及其理論二級碩士點獲批,并于2007年開始招生。
2011年,建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獲批。同年獲準調整為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012年,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三個一級學科碩士點開始招生。
截至2013年6月,建筑學學科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74人(其中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學科60人、建筑學學科14人)。
建筑學一級學科是學校重點建設學科。
碩士生導師隊伍
導師隊伍概況
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批準,建筑學學科現有具有高級職稱的校內碩士研究生導師17名。
學校還聘請中國工程院孟兆禎院士為榮譽教授,聘請單德啟、郭黛姮、栗德祥、秦佑國等教授為北京市特聘講座教授,聘請朱文一、孫一民等30余位教授為客座教授,客座教授中包括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高校的7位外籍教授,他們均以各種形式參與建筑學學科碩士點的建設和研究生的培養工作。
為了增強研究生培養的實踐性,學校聘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設計院總建筑師薛明、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楊洲、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副總建筑師祁斌等國內知名設計院的16名教授級高工為兼職碩士生導師,直接參與研究生的指導工作。
建筑學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隊伍年富力強,學緣背景豐富,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合理,校內和校外導師配合密切,為建筑學研究生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學科帶頭人
學術帶頭人:賈東
個人簡歷
1983年至1988年清華大學建筑學本科畢業,學士
1990年至1993年清華大學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研究生畢業,碩士
在甲級設計院有十余年工程設計實踐經驗,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2001年調入北方工業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歷任系主任、責任教授、學院書記兼建筑學一級學科帶頭人
教授課程
建筑設計/中西建筑十五講/研究生課程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建筑文化與營造體系
城市設計與保護更新
近年來主要科研項目
服務于首都當今建設的建筑學專業科研知識結構研究
石景山區概念城市設計
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新校區圖書館
北方工業大學第五教學樓設計
北方工業大學圖書信息中心設計
云南摩梭聚落保護研究
近年來發表的主要論文
從生活•土地•材料三個方面看1990-1993的整垛苗寨改建
《第十六屆國際人類學民族學世界大會“族群/聚落/民族建筑”專題》
整體、發展、和諧:石景山區概念性城市設計《北京規劃建設》
近年來獲得的主要榮譽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教育獎
北京市教學名師
北京市師德標兵
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2項
省部級優秀設計二等獎2項
北京市優秀青年工程師
指導學生獲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大學生優秀獎(最高獎)多項
學術兼職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教育評估分會理事
北方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編委
主要論著及教材
主編:《建筑與文化.認知與營造》系列叢書(已出版9冊);
專著:《中西建筑十五講》,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7;
專著:《建筑設計入門123之1:徒手線條表達》,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7;
專著:《建筑設計入門123之2:設計工作模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7;
專著:《建筑設計入門123之3:設計學習過程》,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7;
導師團隊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團隊
該團隊的相關研究及實踐有文化教育建筑設計、建筑文化與營造體系、室內設計等,在公共建筑與文化教育建筑設計實踐方面成果突出,在建筑文化與營造體系研究方面注重綜合技術及實踐研究,在公共建筑室內外環境工程設計中特色突出,在老年人社區與建筑設計方面注重國內外對比研究,與社會發展與跨學科研究聯系緊密,注重前沿研究。
學科方向與導師團隊
姓名
專業技術職務及專家稱謂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賈 東
高級
林文潔
副高級
卜德清
副高級
王小斌
副高級
蔣 玲
副高級
2、建筑歷史與理論團隊
該團隊的相關研究及實踐有中國傳統建筑、現代建筑理論、建筑文化比較等研究方向,在建筑文化普及教育方面特色突出。
學科方向與導師團隊
姓名
專業技術職務及專家稱謂
建筑歷史與理論
張 勃
高級
王又佳
副高級
吳正旺
副高級
潘明率
副高級
3、建筑技術科學團隊
該團隊的相關研究及實踐有建筑物理學、建筑構造和綠色建筑節能等研究方向,其中獨軌交通與城市物流新技術研究特色突出,學科交叉特色鮮明,注重前沿研究,注重實踐創新。
學科方向與導師團隊
姓名
專業技術職務及專家稱謂
建筑技術科學團隊
胡應平
高級
李海英
副高級
張宏然
副高級
馬 欣
副高級
4、城市設計及其理論團隊
該團隊的相關研究及實踐有校園設計實踐、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傳統聚落更新等研究方向,在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方面與京西石景山區域建設及首鋼轉型實踐結合緊密,在傳統聚落更新方面與建筑文化與營造體系研究結合緊密。
學科方向與導師團隊
姓名
專業技術職務及專家稱謂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張偉一
高級
于海漪
副高級
梁瑋男
副高級
許 方
副高級
人才培養特色
以學科交融為基礎的大平臺多方向培養體系
培養體系框架綜合學科發展趨勢和學校學院實際情況,以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評估標準為指導,結合我校建筑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專業本科、碩士教育體系完備的優勢,充分發揮師資優勢與本科基礎優勢,確立了以學科交融為基礎的大平臺多方向培養體系。
培養體系在課程建設上落實為三類課程群:學科交融基礎課程群;專業設計綜合訓練課程群;專題研討選修課程群。
培養體系在教學進程上體現為理論拓展、設計實踐、研究方法和課題深入有序遞進。
培養體系方面突出了“一個主干、兩個平臺、一個拓展”的4個重點建設學科方向,即建筑設計及其理論(主干)、建筑歷史與理論(平臺)、建筑技術科學(平臺)、城市設計及其理論(拓展),此外,還結合我校科研實力來建設歷史建筑保護設計及其理論學科方向。
以導師責任為中心的多維度互動式培養過程
建筑學學科在研究生培養中,發揮地緣優勢,充分利用豐富的高等教育資源、密集的行業企業資源,聘請業界知名的專家、學者以及國外學者作為名譽教授、講座教授、客座教授,并在各大設計機構聘請校外導師作為碩士研究生的副導師,實行研究生培養的雙導師制。另外建筑系引進的博士講師也可以作為碩士研究生的副導師。多維度的復合培養體系,進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設計創新能力,達到培養健康的人文品格、完備的知識結構、突出的專業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的人才目標。
校內導師在多維度的研究生培養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對于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承擔根本責任。從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到專業技能培養,從理論知識學習到科研項目實踐再到論文寫作訓練,都以校內導師的職責為核心進行。
院系為建筑學研究生的培養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撐體系。在學術上,形成了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以院學位委員會、院學術委員會和系學術委員會為日常工作程序的學術指導體系。在研究生管理上,學院設有研究生辦公室,有專職的研究生教學秘書和教輔人員從事研究生的學籍、選課、紀律、作業、考試及成績等日常管理工作。在生活上,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和研究生黨支部全面負責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社會實踐乃至心理輔導工作,保證研究生的健康成長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的專門實踐型人才培養方向
以提升研究生的設計研究能力為核心,在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技術科學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文化與教育建筑設計、城鎮發展與城市設計、獨軌交通與城市物流新技術等設計實踐方向,切實提高研究生的設計實踐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形成了大量的工程實踐和論文研究成果。
以專題研究為拓展,在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設計、建筑技術科學等研究方向上建立了老年人建筑設計、西山文化與西山空間、城市立體農場研究等富有特色、在一定范圍內達到領先水平的專題研究體系。
以實踐研究為提高,突出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形成了若干地域特征鮮明的教學培養方向和教學成果。石景山概念城市設計與景觀體系研究體現了建筑學學科融貫的培養特色;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研究與實踐體現了歷史建筑和保護理論與京西石景山區域建設及首鋼轉型實踐的緊密結合;瀘沽湖—永寧—拉伯城鄉總體規劃的系列研究課題則體現了學科培養中對城鎮發展的國情的把握和對專業綜合能力的重視。
以國際視野為特色,在教學培養中關注國內外設計思潮和理論熱點,強調國際交流的重要性。聘請多名國外學者講學、參與設計課程教學并擔任客座教授。學院與美國勞倫斯理工大學等國外院校合作培養建筑學碩士研究生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院還積極組織研究生參與國際聯合設計教學、赴歐洲多國進行學習和設計課題實踐。學院與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坡莫納分校的暑期聯合項目的獲獎體現了國際聯合教學良好的學術效果和國際影響。此外,建筑學專業已開始了外國研究生留學生培養的籌備工作。
人才培養效果
通過教育培養,建筑學研究生在思想道德品質、專業知識技能方面取得綜合進步,成長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專業人才。
研究生思想品德狀況優秀,具有良好的社會形象,涌現出很多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的優秀事跡,充分體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面貌。2011年12月27日,建筑學學科研究生陳治邦熱心救助意外受傷、素不相識的段瑞娟,傷者本人及其家人向學校發來感謝信,表示由衷的感謝。
研究生專業水平優秀,建筑設計能力、建筑師業務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強。研究生撰寫的多篇論文發表于建筑學報(增刊)、華中建筑、小城鎮建設、建筑知識、建筑史及全國建筑與規劃研究生年會論文集等重要的期刊會刊上。
研究生綜合素質突出,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除了導師和設計院的設計工程實踐外,還積極參與中國建筑學會組織的各項活動擔任志愿者,受到了中國建筑學會等有關部門的表彰。
研究生畢業后能從事建筑設計、建筑歷史和理論研究、建筑技術、城市設計、古建筑保護、室內設計及建設管理等工作,并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截至2012年6月,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共有畢業生89人,其中45人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設計院、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住宅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廣西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中建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等國有大型企業、高水平省部級設計院和研究設計機構錄用,部分研究生就職于高校和出版社等事業單位。就業的研究生在工作中態度務實進取、專業能力突出,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此外,還有部分研究生考取了清華大學、法國國立圖盧茲應用科學學院等國內外院校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總之,建筑學碩士培養效果,體現為學生品德好、學術好、素質好、專業好、就業好,并把這些凝聚為對社會的積極貢獻。
研究生專業課作業
研究生專業課作業
研究生專業課作業
研究生專業課作業
科研實踐
建筑學學科重視科研實踐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科研實踐對應于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技術科學、城市設計四個基本方向,并積極推進具有學科交叉特色的方向研究。
近年來,建筑學學科形成了建筑營造體系、建筑新技術、城市規劃與設計、城鎮發展與遺產保護四個主體科研團隊,研究方向清晰并具有很好的學科交融特色。
近年來,建筑學學科教師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科學研究項目2項,承擔北京市縱向科研項目9項,完成各類科研項目經費1223萬元,獲省部級教學及科研獎3項,出版專著、譯著及教材43部,在《建筑學報》、《世界建筑》等各類刊物與國際會議正式文集上發表論文179篇。
建筑學學科積極開展學生科技實驗與實踐活動.近年來,獲得中國綠色生態住宅設計大賽優秀獎1項、WA—萬科—可能性住宅設計競賽優秀獎1項、中國世界建筑博覽園國際建筑設計大賽三等獎1項、“中國創新”90中小套型住宅設計競賽鼓勵獎1項、南京大學浦口校區總體規劃概念設計紀念獎1項、北京市高校結構聯賽建筑組一等獎1項、第六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1項、首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1項。
2012年,以建筑學學科導師和研究生作為主要完成者、由建筑工程學院與麗江和墨規劃設計院合作的《瀘沽湖—永寧—拉伯城鄉總體規劃》獲云南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
科研實踐成果:CRD西南片區景觀建設
科研實踐成果:瀘沽湖—永寧—拉伯城鄉總體規劃
科研實踐成果:北京市石景山區城市設計
科研實踐成果:麗江古城水畔-納西的田園
科研實踐成果:北京市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
科研實踐成果:玉龍雪山觀景臺
科研實踐成果:北方工業大學圖書館
科研實踐成果:北方工業大學第五教學樓
對外交流
建筑學學科注重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長期堅持舉辦系列學術講座,邀請國內外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并已聘請多名國內外學者擔任講座教授,參與教學。教學效果良好,獲得了我系師生的好評。學科積極參與國內外重要學術研討會,并于2008年主辦了“老年人建筑環境國際交流研討會”、“建筑構造技術教學研討會”等學術會議。
建筑系為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教育評估分會理事單位,積極參與中國建筑學會活動,積極務實,配合學會工作,在參會學生的組織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建筑系與國外十余所大學的建筑院系建立了合作關系及合作意向,每年向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坡莫納分校、美國南方州立理工大學、勞倫斯理工大學、德國達姆施塔特大學等對應院校派出交換生多人,并按計劃學成畢業。近年來,先后有十余名教師去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對應院校作3-6個月的訪問學者,并多次派老師去美國、歐洲、日本、香港和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進行短期學術交流,同時也接收了多批國外院校的學生來我系進行暑期實踐教學。2013年,與美國勞倫斯理工大學等國外院校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工作正式啟動。
2011年,建筑工程學院與美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坡莫納分校合作的暑期聯合項目獲得了美國規劃師協會(AICP)杰出學術獎。
科研與教學環境
建筑學學科教學及輔助教學儀器設備主要包括建筑系實驗中心實驗設備和建筑系辦公及輔助教學設備,能夠滿足建筑學學科教學需要。此外,學校、學院相關實驗室也為建筑學專業教學提供了相應的場地和設備器材。
建筑學學科圖書、期刊等資料,實行學校建筑閱覽室、學院建筑資料室兩級管理。建筑學類專業圖書總量為37818冊,中文期刊48種,外文期刊56種。專業期刊和圖書資料共有10種語言文字。此外,學校圖書館還設有藝術圖書閱覽室,現有美術、工業設計等相關中外文圖書33621冊,相關中外文期刊67種。
專業點分布
清華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 天津城建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工程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沈陽建筑大學 吉林建筑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蘇州科技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浙江農林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建筑大學 華僑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湖南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深圳大學 陸軍勤務學院
專業院校排名
0813 建筑學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16 所,本次參評16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54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3 |
清華大學 |
A+ |
2 |
10286 |
東南大學 |
A+ |
3 |
10056 |
天津大學 |
A- |
4 |
10247 |
同濟大學 |
A- |
5 |
10561 |
華南理工大學 |
A- |
6 |
102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B+ |
7 |
10335 |
浙江大學 |
B+ |
8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9 |
10611 |
重慶大學 |
B+ |
10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B+ |
11 |
10016 |
北京建筑大學 |
B |
12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13 |
10153 |
沈陽建筑大學 |
B |
14 |
10284 |
南京大學 |
B |
15 |
10486 |
武漢大學 |
B |
16 |
10532 |
湖南大學 |
B |
17 |
10005 |
北京工業大學 |
B- |
18 |
10359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19 |
10430 |
山東建筑大學 |
B- |
20 |
10590 |
深圳大學 |
B- |
21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學 |
B- |
22 |
10047 |
中央美術學院 |
C+ |
2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C+ |
24 |
10384 |
廈門大學 |
C+ |
25 |
10385 |
華僑大學 |
C+ |
26 |
10429 |
青島理工大學 |
C+ |
27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學 |
C+ |
28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學 |
C+ |
29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學 |
C |
30 |
10191 |
吉林建筑大學 |
C |
31 |
10291 |
南京工業大學 |
C |
32 |
10386 |
福州大學 |
C |
33 |
10128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C- |
34 |
10332 |
蘇州科技大學 |
C- |
35 |
10459 |
鄭州大學 |
C- |
36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C- |
37 |
10710 |
長安大學 |
C- |
建筑學專業考研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
③355 建筑學基礎
④501 建筑設計與表達(6 小時)
(以沈陽建筑大學建筑學專業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僅供參考)
建筑學專業基本信息:
生在報考專業前一定要非常了解自己報考的專業以及學校,越考考研網在這邊搜集了專業的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專業名稱:建筑學 專業代碼:081300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建筑學
建筑學考研參考書:
(以沈陽建筑大學建筑學專業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僅供參考)
355 建筑學基礎:
(一)建筑學通識基礎知識部分
(1).《建筑設計原理》、周波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8;
(2).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
(3).《建筑構造》(上冊),裴剛主編,2008,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4).《城市規劃原理》同濟大學 李德華主編,2001年6月第三版,建筑工業出版社;
(5).《中國建筑史》,潘谷西主編,2009(第六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6).《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圖說》,侯幼彬編著,2002(第一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7)劉先覺,汪曉茜主編. 外國建筑簡史[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二)專業知識部分
1.建筑歷史
(1).《中國建筑史》,潘谷西主編,2009(第六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外國建筑史(十九世紀末葉以前)》,陳志華著,2004(第三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外國近現代建筑史》,羅小未主編,2004(第二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圖說》,侯幼彬編著,2002(第一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外國建筑歷史圖說》羅小未、蔡琬英著,1986(第一版),同濟大學出版社。
2.建筑構造
(1)《建筑構造》(上),裴剛等主編,2008(第一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建筑構造》(上),李必瑜等主編,2013(第五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建筑構造》(下),安艷華等主編,2010(第一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4)《建筑構造》(下),劉建榮等主編,2013(第五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01 建筑設計與表達:
1.《快速建筑設計》,黎志濤,2001年1月1日,第1版,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建筑設計規范大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9年11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建筑設計資料集》,《建筑設計資料集》編委會, 2006年4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建筑學專業研究生就業:
建筑學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主要有四個方向:建筑設計研究院和建筑設計事務所等建筑行業的設計單位,主要從事建筑物的設計和有關建筑的研究工作;當然還有一部分同學(碩士生和博士生居多)留在高校研究和任教;一部分同學考取公務員在城建部門從事管理規劃工作也是不錯的;另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從事房地產開發。
建筑學專業學生在畢業參加工作后可以參加國家建設部的一級和二級的注冊建筑師的考試。若考試合格后,可以到相關部門去注冊、備案,獲得注冊建筑師的職業資格。這樣,就可以在相應等級的建筑設計書上具有簽字的權力了,這也就相當于手中掌握了建筑設計的“生殺大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