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化學考研QQ群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魯東大學考研分數線、魯東大學報錄比、魯東大學考研群、魯東大學學姐、魯東大學考研真題、魯東大學專業目錄、魯東大學排名、魯東大學保研、魯東大學公眾號、魯東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魯東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考研真題資料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報考魯東大學化學研究生考試的同學在復習階段會意識到自己的基礎薄弱,時間不夠用,寄期望于可以通過參加魯東大學化學考研QQ群的方式幫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試的重點。點擊查看微信QQ群 http://m.okaoyan.com/qun.html手機訪問

魯東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魯東大學

但是,讓很多同學都比較糾結的是,要不要在備考過程中報一個輔導班?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輔導機構呢?針對這些問題,考研派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兩條建議:

1. 考研是一項幾百萬人長跑,最終只有少部分可以到達終點的運動,我們不能選擇本科院校、不能選擇好的導師授課、不能讓自己聰明到看一遍就會,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該利用的資源,在起跑階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輔導班和考研培訓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學們在選擇輔導班的時候,授課導師一定要是報考院校對應專業比較優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師。自己也要足夠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關于魯東大學化學考研輔培訓班,目前包括考研機構開設的輔導班以及考研學校自行開設的輔導班。2007年前有很多學校的研究生錄取考試,學校會開辦一些考研專業課的輔導班,并有輔導班,這些輔導輔導非常好,因為都是參與出題或改卷老師們開的課,但后來國家不在允許研究生招生單位做任何相關的培訓輔導,所以專業課考研輔導基本不在會更新,當然一些全國統考的科目還是會有些考研輔導機構會開設一些考研輔導班的培訓課程,比如西醫綜合等等。 目前我國的魯東大學化學考研培訓以考研機構為主,時間上包括長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課、小班授課以及一對一授課等不同形式,公共課和專業課均有課程(專業課限于熱門專業),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需要進行選擇上不上輔導班以及選擇輔導班的何種方式。

魯東大學化學考研QQ群


  姓名: 陳厚
  出生日期: 1977-07-16 
  性別: 男 
  籍貫: 山東省-濟寧市 
  學歷: 博士研究生 
  學位: 博士 
  職稱: 教授 
  職務: 副院長 
  研究領域: 功能高分子,高聚物合成與改性 
  電話: 0535-6697933  E-Mail:   
  通信地址: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紅旗中路186號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招生專業方向
  科學學位碩士生導師 009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070305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95.09—1999.07山東工業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
  1999.09—2004.06山東大學材料學專業碩博連讀,獲博士學位
  2004.07至今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工作
  2004.12破格晉升副教授
  2006.11至今聘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6.12破格晉升教授
  2009.10至今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副院長,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1.11至今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高性能與功能高分子重點實驗室”主任 
     
  近年來承擔的教學及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離子液體為溶劑的丙烯腈ARGETATRP研究(20904018),2010.01-2012.12;
  2、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NCET-11-1028):2012.01-2014.12;
  3、山東省杰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JQ201203):2012.07-2015.07;
  4、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硅膠負載聚丙烯腈樹脂的ARGETATRP合成及其改性后吸附性能研究(ZR2010BQ007),2011.01-2013.12;
  5、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通過電子轉移反應產生催化劑進行的丙烯腈ATRP研究(BS2009CL010),2010.01-2012.12。 
  
  近年來獲得獎勵情況和榮譽稱號:
  
  (1)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授予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2012-06
  (2)山東省青年科技獎,授予單位: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2010-12
  (3)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制備關鍵工藝與結構性能的相關性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授予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2010-04
  (4)單分散微米級聚苯乙烯微球的研制與產業化應用,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授予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2011-01
  (5)新型螯合吸附材料及中間體的制備及對金屬離子的識別性能研究,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授予單位:山東省教育廳,2010-12
  (6)聚丙烯腈樹脂的ARGETATRP可控合成及其改性后吸附性能研究,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三等獎指導教師,授予單位:山東省學位委員會,2011-07
  (7)沉淀聚合法制備單分散交聯聚苯乙烯微球,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獎三等獎指導教師,授予單位:山東省學位委員會,2010-09
  (8)基于ARGETATRP合成丙烯腈交聯聚合物及其改性后吸附性能研究,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授予單位:山東省學位委員會,2011-07
  (9)基于ARGETATRP合成聚丙烯腈,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授予單位:山東省學位委員會,2010-09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 劉剛
  出生日期: 1977-12-12 
  性別: 男 
  籍貫: 山東省-淄博市 
  學歷: 研究生 
  學位: 理學博士 
  職稱: 副教授 
  職務: 化學系副主任 
  研究領域: 有機化學 
  電話: 0535-6673048,15965178663  E-Mail:   
  通信地址: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紅旗中路186號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招生專業方向

  科學學位碩士生導師 009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070303有機化學

  學習及工作經歷:
  2003.09-2006.06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農藥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0.09-2003.06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農藥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8.09-2000.07山東聊城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獲學士學位
  1995.09-1998.07山東理工大學化學系專科學習

  工作經歷:
  2006.12-至今,在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工作,教師崗位;
  2003.07-2006.12,在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開發中心工作,教學科研崗位。
 
 近年來承擔的教學及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編號)項目來源起止時間可支配經費
  (萬元)
  綠色合成抗癌活性有機硒喹唑啉類化合物研究(J10LA58)山東省高等學校科技計劃2010.12-
  2013.123.0
  抗艾滋病藥物中間體CAPIC工藝合成技術改進(10HL035)橫向課題(江蘇鹽城禾佳化工有限公司)2010.7-
  2011.125.0
  二乙烯三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12-
  2012.120.5
  基于分子識別為驅動力、動態橋聯環糊精為受體的動態組合化學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12-
  2012.120.5
  二乙烯三胺衍生物的合成和殺菌活性研究煙臺市科技局項目2009.12-
  2012.121.0

  近年來獲得獎勵情況和榮譽稱號:
  魯東大學2011年實驗教學評比大賽,獲得一等獎。
  作為第一完成人參加魯東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多媒體課件大賽,作品《<有機合成>網絡課程》、《<波譜分析>網絡課程》分別獲得三等獎。
  省級精品課《有機合成》、《波譜分析》、《有機化學實驗》主講教師。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化學 [0703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魯東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濱海生態高等研究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7]理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3]化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無機功能材料(02)應用有機化學
招生人數: 2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1)物理化學
④(816)有機化學
備  注:

  考研派快訊,據魯東大學研究生院消息,2017年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考研專業目錄已發布,詳情如下:

009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51

聯系電話:0535-6672176

 

★040100教育學

11(全日制)化學學科教學論

2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復試科目:中學化學教材分析

同等學力加試:

①化學教學論

②化學教學論實驗

★070300化學

01(全日制)功能高分子

02(全日制)無機功能材料

03(全日制)高聚物合成與改性

04(全日制)生物與環境分析

05(全日制)應用有機化學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1物理化學

④816有機化學

復試科目:有機化學實驗

同等學力加試:

①無機化學

②分析化學

080502材料學

01(全日制)吸附分離材料

02(全日制)納米功能材料

03(全日制)催化材料及工藝

4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16有機化學或817無機化學

復試科目:無機化學實驗

同等學力加試:

①物理化學

②分析化學

045106學科教學(化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

01(全日制)不區分研究方向

02(非全日制)不區分研究方向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33教育綜合

④818化學教學論

復試科目:無機化學

同等學力加試:

①中學化學教材分析

②化學教學論實驗

085204材料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01(全日制)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

02(全日制)吸附與分離高分子材料

03(全日制)環境功能材料

04(非全日制)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

05(非全日制)吸附與分離高分子材料

06(非全日制)環境功能材料

15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02數學二

④830材料科學基礎

復試科目:有機化學實驗

同等學力加試:

①物理化學

②分析化學

  點擊【】查看更多專業目錄。

★070300 化學
初試科目:《物理化學》(第六版,上下冊)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編,劉俊吉、周亞平、李松林、馮霞修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年 8 月。《有機化學》(第五版)李景寧主編,東北師范大學等合編,高等教育出版
社 2011 年。
復試科目:《有機化學實驗》(第四版)蘭州大學編,王清廉、李瀛、高坤等修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年。
加試科目:《無機化學實驗》(第四版)北京師范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年;《分析化學》(第五版 上冊)武漢大學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姓名: 高善民   
  出生日期: 1972-10-03 
  性別: 男 
  籍貫: 請選擇-請選擇 
  學歷: 研究生 
  學位: 博士 
  職稱: 教授 
  職務: 無 
  研究領域: 納米功能材料 
  電話: 13589859180  E-Mail:   
  通信地址: 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招生專業方向
  
  類別 學院 專業
  科學學位碩士生導師 009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080502材料學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91.9-1995.7曲阜師范大學本科
  1995.9-1998.7山東大學碩士
  1998.8.2001.2山東省海洋化工科學研究院工程師
  2001.2-2003.1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
  2004.1-至今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師    

  近年來承擔的教學及科研項目:
  
  山東省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2008-2010):
  新型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四價離子摻雜錳酸鋰的制備和性能研究;(課題承擔人)
  山東省高等學校科技計劃項目(J12LA01,2012-2015),
  以TiH2為原料制備Ti3+自摻雜的多孔納米TiO2-x及其光催化研究;(課題承擔人)  
  近年來獲得獎勵情況和榮譽稱號:
  
 
  主講課程:
  
  本科生:無機化學
  研究生:材料結構與性能、功能材料 
  
  近年來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1.JuzhengZhang,L.R.Grabstanowicz,S.M.Gao*,N.S.Hosmane,B.B.Huang,Y.Dai,D.J.Liu,T.Xu.Visible-LightPhotocatalyticSiO2/TiO2-xCx/CNanoporousCompositesUsingTiCl4asPrecursorforTiO2andPolyhydroxylTanninasCarbonSource[J].Catal.Sci.Technol.,2012,2:390-399.
  2.JuzhengZhang,X.Liu,S.M.Gao*,Q.W.Liu,B.B.Huang.Y.Dai.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I2)nSensitizedNanoporousTiO2withEnhancedPhotocatalyticActivityunderVisible-LightIrradia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otoenergy,2012,Volume2012,ArticleID536194.
  3.YubaoWang,JuzhengZhang,XinLiu,ShanminGao*,BaibiaoHuang,YingDai,YanbinXu.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ctivatedcarbon-coatedSiO2/TiO2_xCxnanoporouscompositeswithhighadsorptioncapabilityandvisiblelightphotocatalyticactivity.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135(2012)579-586
  4.ZhenzhenYang,ShanminGao,TaoLi,Fa-QianLiu,YangRen,TaoXu.EnhancedElectronExtractionfromTemplate-Free3DNanoparticulateTransparentConductingOxide(TCO)ElectrodesforDye-SensitizedSolarCells[J].ACSAppl.Mater.Interfaces,2012,4(8),pp4419–4427
  5.JuzhengZhang,XinLiu,ShanminGao*,BaibiaoHuang,YingDai,YanbinXu,LaurenR.Grabstanowicz,TaoXu.FromAgI/TiO2toAg/TiO2:effectsoftheannealingtemperatureonthecompositions,porousnanostructures,andvisible-lightphotocatalyticproperties[J].CeramicsInternational,2012.
  6.ZhenzhenYang,ShanminGao,WeiLi,VitaliiVlasko-Vlasov,UlrichWelp,Wai-KwongKwok,TaoXu.Three-DimensionalPhotonicCrystalFluorinatedTinOxide(FTO)Electrodes:SynthesisandOpticalandElectricalProperties.ACSAppl.Mater.Interfaces2011,3(4),1101–1108
  7.張居正,高善民,宋佳,王芳,黃柏標,戴瑛.CdSe/TiO2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J].微納電子技術,2011,48(1):26-36
  8.PuXu,TaoXu,JunLu,ShanminGao*,NarayanS.Hosmane,BaibiaoHuang,YingDai,YubaoWang.Visible-light-drivenphotocatalyticS-andC-codopedmeso/nanoporousTiO2.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2010,3(8),1128–1134
  9.PuXu,JunLu,TaoXu,ShanminGao*,BaibiaoHuang,YingDai.I2-Hydrosol-SeededGrowthof(I2)n-C-CodopedMeso/NanoporousTiO2forVisibleLight-DrivenPhotocatalysis.J.Phys.Chem.C2010,114(20),9510–9517.
  10.ZhenzhenYang,TaoXu,ShanminGao,UlrichWelp,Wai-KwongKwok.EnhancedElectronCollectioninTiO2Nanoparticle-BasedDye-SensitizedSolarCellsbyanArrayofMetalMicropillarsonaPlanarFluorinatedTinOxideAnode.J.Phys.Chem.C2010,114(44),19151–19156.
  11.張居正,高善民*,黃柏標,戴瑛,王菊,盧娟.特殊形貌CdSe納米晶的制備.化學進展,2010,22(10):1901-1910.
  12.許璞,高善民*,徐彥賓,黃柏標,戴瑛,于忠璽,王玉寶.雙介孔結構的納米TiO2/I2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催化性能.化學學報,2010,68(9):858-864.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一、專業概況
歷史學專業設置于1986年,198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歷史學專業現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特色專業、魯東大學品牌特色專業。
2007年,歷史學專業在全國排名第47位。2009年,歷史學專業榮獲國家級特色專業。2014年,在中國大學歷史學專業權威排名中,我院世界史和中國史兩個專業同時被列為中國知名學科專業,星級為三星級,其中世界史并列排名為全國第19名,中國史并列排名為第29名。2015年,在中國校友網發布的中國歷史學最佳排行榜中,我院歷史學專業被評為四星級高水平專業。
歷史學專業培養具有歷史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能夠在中等學校進行歷史學教學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歷史學專業學制為四年;達到學位授予標準的學生,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
歷史學專業現有中國史、世界史兩個碩士研究生一級學科授予點以及一個課程與教學論(歷史)碩士研究生二級學科授予點、一個學科教學(歷史)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
目前,歷史學專業有在校普通本科生467人,全日制研究生42人,在職研究生21人。
歷史學專業圖書資料12萬余冊,主要集中在中國近現代史與文化史兩個方向。其中,成立于1990年的全國性學術團體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所屬“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研究所”資料室是目前國內在地方文史資料方面最齊全的一家,學術應用價值很高。
二、師資隊伍
歷史學專業有專任教師2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講師7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8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5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人員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省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市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省人文社科基地首席專家1人,省齊魯英才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校級“最喜愛的老師”2人,4名省級、3名校級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有國家級、省級教學團隊各1個,其中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于2007年被批準為山東省教學團隊,2010年榮獲國家級教學團隊。
三、教學水平
歷史專業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尤其是歷史專業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取得較顯著的成效。
現有省級精品課程3門,有省級教改試點課程1個,有校級優質課程2門。曾承擔省級教改項目4個,校級教改項目9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2項,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在《歷史教學》等論著上發表教學研究論文多篇,主持編寫或參編教材十余部。
四、科研實力
歷史學專業有較雄厚的科研實力,并取得了較好的科研業績。
近年來,歷史文化學院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課題20余項,省教育廳項目2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100余部,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發表高規格學術論文1000余篇;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省級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獲中國圖書獎1項,省優秀圖書獎與省“精品工程”獎各1項,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19項,市、廳、校級等各級獎勵60余項。
僅在2015年,歷史文化學院教師就承擔國家社科重大課題子課題項目一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發表論文23篇,出版著作6部;獲得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其他獎項2項;市廳級人文社科獎三等獎1項。
五、能力培養與考研就業
歷史學專業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畢業生表現出基礎扎實、社會適應能力較強等特點,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近年來,歷史學專業本科生的就業形勢看好,2013-2015年的就業率分別為95.28%、91.11%、90.67%。到中學任教的畢業生多數已經成為教師隊伍的骨干。有部分學生通過考試進入公務員隊伍。
歷史學專業本科生的考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2011-2015年的考研率分別為30.34%、17.7%、20.75%、21.48%、30%,其中2015年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45人;另有多名碩士研究生考取了博士研究生。
歷史學專業89級的李軍同學因其優異的外語與專業課成績,在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時曾擔任其翻譯,引起媒介的廣泛關注。98級的李玉尚同學本科畢業后考取復旦大學碩士生、博士生,其博士畢業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學科教學(化學) [045106] 專業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魯東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51]教育碩士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不區分研究方向
招生人數: 10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4)英語二
③(333)教育綜合
④(818)化學教學論
備  注: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作者: 時間:2019-09-29 點擊數:23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科代碼0805)
 
一、學科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屬于工學門類的一級學科,下設5個學科方向,分別是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和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5個學科方向之間是學科技術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關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材料的組成及結構、制備及加工、性質及使用性能四個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和制約規律,以及材料與構件的生產制備技術、加工工藝及材料對環境的影響與保護。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研究領域涉及基礎科學、應用科學以及工程學,具有理工結合、多學科交叉的特點。
 
魯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始建于2003年,2006年獲批材料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8年獲批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本學科建有山東省吸附與分離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高性能與功能高分子重點實驗室、魯東大學-泰和新材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實驗室總面積1.4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3000萬元。
 
本學科面向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已凝練出納米功能材料與加工技術、吸附分離與智能材料、多孔催化材料的物理與化學、納米生物傳感器等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目前,本學科匯集了一批來自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等學科方向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形成了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等結構合理、科研能力強的研究隊伍。在金屬離子吸附分離領域的研究省內領先,在納米功能材料和加工技術開發與產業化應用方面取得突破,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材料設計與應用技能,了解本學科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從事材料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材料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政治立場堅定、品德高尚,能夠在材料相關領域從事研發、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具體要求如下: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努力學習并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優良,身心健康;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努力奮斗的獻身精神。
 
2.在材料制備、加工、組織與性能研究及機理分析等方面,具有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掌握較全面的實驗技能;熟悉所從事研究方向的國內外相關發展動態。
 
3.掌握英語,能夠閱讀本專業英文文獻,并能較好地運用其進行論文寫作和學術交流。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具有較強的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的能力。
 
4.具有從事材料制備、加工與性能及機理分析的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材料制備、加工與性能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及創業素質。
 
三、研究方向
 
1.納米功能材料與加工技術
 
主要研究光電轉換、光熱轉換、光催化與超級電容器納米功能材料的制備、性能與器件組裝技術。通過不同半導體材料的復合及微/納結構的構筑,建立材料微結構與光電轉換、光熱轉換、超級電容器性能之間的構效關系。其中,量子點敏化TiO2納米管陣列太陽能電池和光電催化、常見無機半導體材料的制備與光催化、超級電容器性能等方面形成了優勢特色。
 
2.吸附分離與智能材料
 
以天然高分子和大孔吸附材料為基體,通過化學修飾、物理浸漬等手段制備對金屬離子、有機污染物及有害氣體具有高度吸附選擇性和分離性能的功能材料;利用表面改性和復合技術設計智能高分子材料,與石墨烯、纖維素納米晶、貴金屬納米粒子等復合,協同強化材料的自修復性能、機械性能和刺激響應性能,提升材料的智能化水平,研究其在檢測、催化和回收等方面的應用。其中以浸漬樹脂吸附分離鎵、銦等稀貴金屬的研究在國內已形成特色。
 
3.多孔催化材料的物理與化學
 
主要研究無機-有機多孔催化材料的設計合成、結構及催化性能。以晶體工程學為理論指導,利用水熱、離子熱法等,構筑具有不同孔結構的新型無機-有機多孔材料,考察其在催化合成生物柴油、催化降解水體或氣相污染物方面的應用。探索其催化反應機理,探討組成、結構、孔徑與催化活性及選擇性之間的關系,建立構效關系。材料的設計組裝、表征和催化性能的研究相互促進、逐步優化,最終開發出高效無機-有機多孔催化材料。
 
4.納米生物傳感器
 
主要將化學、生物及材料科學等交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生物傳感、生物分析方法相結合,發展基于新型檢測原理、傳感機制和檢測的方法與裝置。包括DNA納米技術、生物電催化、納米生物傳感、生物光子學、生物小分子、蛋白質和腫瘤標志物檢測。其中,基于核酸等溫放大技術、水溶性共軛高分子、核酸適體和電聚合的生物檢測等方面形成了優勢特色。
 
四、學習年限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基本學制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5年。其中必修課程學習1年(以課程學習、實踐為主,兼顧論文的前期工作),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滿學分、完成學位論文并達到學校和本專業規定條件的碩士生,可申請提前答辯和畢業。符合學校有關規定者可申請延期畢業。
 
五、課程設置
 
課程分為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必修環節。其中,必修課包括公共必修課、學科基礎課、方向必修課。必修環節包括實踐活動和學術活動。
 
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本專業應修總學分不少于32.5學分,其中必修課程不少于22.5學分,選修課程不少于6學分,必修環節4學分。具體結構為:
 
公共必修課:4門,共6.5學分。包括:
 
政治理論課,2門,共3學分
 
研究生英語(閱讀、聽說、寫譯),1門,3學分
 
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1門,0.5學分
 
學科基礎課:4門,共10學分。
 
方向必修課:每個研究方向設3門,共6學分。
 
專業選修課:至少須修滿6學分。
 
必修環節:4學分。包括:
 
實踐活動,2學分。
 
學術活動,2學分。
 
課程學習嚴格按照本專業課程設置和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規定的內容進行。所有課程學習內容均應在前三個學期完成。課程設置和教學進度安排詳見《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
 
課程考核方式分考試和考查兩種。必修課的考核方式除部分研究方法課外,均采用考試方式。選修課的考核可采用考試方式,也可采用考查方式。所有課程的考核成績均按百分制記分方式評定。
 
六、培養方式
 
研究生導師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研究生自身特點,研究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對于跨專業或同等學力身份考入的研究生,導師須根據學生知識背景,要求學生補修相關本科生必修課程。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的制訂一般在入學后前兩個月內完成。
 
研究生的培養采取系統的理論學習、嚴格的科研訓練和必要的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使研究生既要牢固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又要具有從事科學研究、高校教學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在指導方法上,導師要因材施教,教書育人,嚴格要求,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學習和科研狀況,并及時予以指導幫助。
 
在培養環節上,采取導師負責與導師組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對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中期考核、論文中期檢查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環節,由導師組集體討論。
 
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導師既要發揮對研究生的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學術規范教導作用,也要發揮對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學倫理的教育作用。
 
七、實踐環節
 
研究生在第2-5學期進行實踐活動,實踐形式不限,可以采取教學實踐、專業實習、科研實踐、掛職鍛煉、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研究生也可根據專業學習和論文寫作需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調研,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實踐需結合本學科專業的特點進行,承擔面向本科生的教學工作,如部分授課、輔導答疑、批改作業、指導畢業論文(設計)等,或參加指導本科生的實驗教學環節工作,如指導實驗、實驗設計和制作等,一般不少于20個工作日。專業實習指生產實踐,實習時間不少于30個工作日。科研實踐的形式為承擔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參與導師承擔的科研項目等。
 
研究生實踐活動結束需撰寫不少于3000字的實踐活動報告,并將參加實踐環節活動情況記入 《魯東大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活動考核表》。由實踐考核小組評分并加蓋公章,實踐活動考核合格獲得2學分。
 
八、科學研究
 
研究生在讀期間應聽取學術報告不少于8次、公開做學術報告不少于2次,每名研究生須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導師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正規刊物公開發表1篇與研究方向一致的學術論文或申請1項發明專利。研究生在答辯申請前完成要求的學術活動后,填寫《魯東大學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學術活動考核表》,并提交主講學術報告或由主持講座教師簽字的聽取學術報告清單等支撐材料。指導教師或導師組據此評定成績,并寫出評語。學術活動考核合格獲得2學分。
 
九、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按《魯東大學研究生中期篩選考核辦法》規定執行,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末進行。中期考核不合格者,按有關規定延期畢業。
 
十、學位論文
 
1.學位論文選題
 
在師生互選工作結束后,指導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督促并指導研究生明確科研方向,收集資料,進行調查研究,開展選題工作。論文選題應確屬研究生所在學科專業,選題要密切聯系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學術上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或在技術應用方面具有先進性,使研究課題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
 
2.學位論文開題
 
在第三學期末,碩士生在選題、調研的基礎上寫出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在所在學科(領域)范圍內公開報告及論證,應邀請有關學科(領域)的專家(博士、副高及以上職稱)參加,人數一般為三至五人。經開題審核小組審核同意開題的,按論文工作計劃開展學位論文研究工作。首次開題審核及二次開題審核兩次均未通過者,按結業處理。
 
3.學位論文的撰寫和檢查
 
研究生通過學位論文開題論證后,進入論文的研究和撰寫階段。研究生撰寫論文期間,應及時向導師匯報論文工作情況,導師應經常了解研究生論文進展情況并及時給予指導。學位論文的中期檢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學期末進行。中期報告應在所在學科(領域)范圍內公開報告及論證,應邀請有關學科(領域)的專家(博士、副高及以上職稱)參加,人數一般為三至五人。經中期審核小組審核合格的,繼續開展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未通過者,按結業處理。
 
4.學位論文答辯
 
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完畢并符合如下條件后,方能提出答辯申請:完成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規定課程的學習,并取得相應學分;完成實踐活動和科研活動規定的工作,并取得相應學分。論文答辯工作具體程序及要求按《魯東大學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此外,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碩士生學位論文還應符合以下規范:
 
(1)必須注明所用材料的具體化學成分、樣品狀態等;材料分析測試中采用的標準樣品,必須注明標準樣品的質量等級;
 
(2)必須說明材料測試所用的儀器設備型號、測量方法原理、測試條件等;
 
(3)按國家標準或某行業標準完成的材料制備或測試方法,必須注明所依標準編號;
 
(4)必須注明材料制備和處理過程中所用原材料和化學試劑的純度等;
 
(5)所用分析數據必須保留到分析方法或儀器檢測限的最小有效位數,分析結果表示為平均值正負標準差;
 
(6)除本一級學科慣用縮略語外,文中縮略語必須在第一次出現時注明個稱;全文縮略語用單獨列表形式排出,列在文前或參考文獻后;
 
(7)學位論文各章應配合有圖表若干,且圖標中必須附有中英文圖表題目和說明;
 
(8)碩士學位論文應避免實驗結果的簡單羅列。應對各種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并進行適當的提煉或凝練,說明研究結果的科學意義或發現,探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導向或線索性信息,供他人參考。
 
十一、必讀文獻
 
書目、期刊清單附于培養方案之后,詳見《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文獻閱讀主要書目和期刊目錄》。
 
十二、畢業及學位授予
 
研究生學習期滿,修滿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并完成實踐活動、學術活動、學位論文等規定的培養環節,通過論文答辯,頒發魯東大學畢業證書;經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通過后,可授予碩士學位并頒發學位證書。
 
045106 學科教學(化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
初試科目:《化學教學論》(第五版)劉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年。
復試科目:《無機化學》(第四版)天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加試科目: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組編,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年;《化學教學論實驗》(第二版)李廣洲、陸真編,科學出版社 2006 年。


  姓名: 徐強
  出生日期: 1969-05-16 
  性別: 男 
  籍貫: 山東省-日照市 
  學歷: 研究生 
  學位: 碩士 
  職稱: 副教授 
  職務: 分析化學教研室主任 
  研究領域: 吸附分離材料及性能 
  電話: tel:13220935211,0535-6681172  E-Mail:email:xuq881@yahoo.com.cn     
  通信地址: 通信地址 
  招生專業方向
  
  類別 學院 專業
  科學學位碩士生導師 009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070305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87.9-1991.7煙臺師范學院化學系八七級本科班學習,理學學士
  1991.7-1995.7煙臺師范學院環境科學研究所工作
  1995.9-1997.1.青島科技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研究生學習,1999.7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7.2-今煙臺師范學院化學系,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工作
  2003.1-今副教授
     
  近年來承擔的教學及科研項目:
  
  承擔科研項目:
  1.新型萃淋樹脂的設計合成及分離銦(III)、鐵(III)的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1171085)(第5位),55萬元,2012.1-2015.12
  2.新型萃取樹脂吸萃銦(III)的應用基礎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ZR2010BM027)(第3位),2010.11-2013.11,6萬元
  3.基于核酸適體構象變化的光學生物傳感器研究(BS2009SW040),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科研獎勵基金(第2位),2010.1-2012.12,6萬元
  近年來獲得獎勵情況和榮譽稱號:
  
  1.吸附功能材料-聚合物假冠醚及螯合樹脂的系列研究.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第4位),2005.12
  2.新型無機吸附催化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第3位),2011.12
  3.螯合樹脂微柱分離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地質樣品中痕量銀.2004年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學校及社會兼職:
  
  無   
  
  主講課程:
  
  主講課程:
  本科生:分析化學,分析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分析數理統計
  研究生:現代分析測試與研究方法,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 
  
   
  
  近年來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1.QiangXu,PingYin,GuifangZhao,GuiYinandRongjunQu.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silicagelmicrospheresencapsulatedbysalicyclicacidfunctionalizedpolystyreneanditsadsorptionoftransitionmetalionsfromaqueoussolutions.CentralEuropeanJournalofChemistry,2010,8(1):214-222
  2.QiangXu,PingYin,GuifangZhao,YanzhiSun,RongjunQu.AdsorptionSelectivityandDynamicAdsorptionBehaviorsofCu(II),Ag(I),andAu(III)onSilicaGelEncapsulatedbyAminoFunctionalizedPolystyrene.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10,117,3645–3650
  3.Xu,Qiang,Yin,Ping,Zhao,GuifangandQu,Rongjun.DynamicAdsorptionandDesorptionBehaviorsofCu(II),Ag(I),andAu(III)onSilicaGelMicrospheresEncapsulatedbySalicylicAcid-FunctionalizedPolystyrene.Phosphorus,Sulfur,andSiliconandtheRelatedElements,2010,185:1676–1684
  4.徐強,呂菊波,康麗君.順序注射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酒中痕量鉛.現代科學儀器,2009,(3):83-85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化學 [0703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魯東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7]理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3]化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功能高分子(02)無機功能材料
(03)高聚物合成與改性
(04)生物與環境分析
(05)應用有機化學
招生人數: 20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1)物理化學
④(816)有機化學
備  注: 招生計劃包含與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聯合培養計劃。


  姓名: 孫樹萍
  出生日期: 1962-05-10 
  性別: 女 
  籍貫: 山東省-濟南市 
  學歷: 碩士 
  學位: 碩士 
  職稱: 教授 
  職務: 職務 
  研究領域: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 
  電話: 13220935729  E-Mail:   
  通信地址: 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招生專業方向
  科學學位碩士生導師 009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專業學位碩士生導師 009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045106學科教學(化學)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79-1983就讀黑龍江省牡丹江師范學院化學專業;
  1983-1986就讀東北師范大學化學教育碩士;
  1986-金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
  1、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STS教育理念下的學科教學(化學)教育碩士創新培養計劃2011-2014
  2、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規劃課題:信息技術與在職教師教育課程的整合研究2011-2014
  3、魯東大學煙臺市教育局
  校地聯合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促進學生探究的化學教學策略與評價研究2011-2013 

  近年來獲得獎勵情況和榮譽稱號:
  獲得獎勵:
  1高師化學專業STS教育能力培養的研究2001年山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開設化學與健康選修課的研究2004年魯東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3彰顯“化學與社會發展”理念的《化學教學論》的教學研究2008年魯東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
  4以綠色化學的理念重新審視和改革有機化學實驗教學2004年魯東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況和榮譽稱號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作者: 時間:2019-09-29 點擊數:34
 
 
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科教學(化學)專業
 
(代碼045106)
 
一、培養目標
 
培養高素質的中學化學課程專任教師。具體要求為:
 
(一)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積極進取,勇于創新。
 
(二)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扎實的化學專業基礎,了解化學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三)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能勝任與化學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能理論結合實踐,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工作。
 
(四)具有發現和解決問題、終身學習與發展的意識與能力。
 
(五)能較為熟練地運用一種外國語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資料。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年限
 
學制為2年,學習年限一般為2至3年,最長學習年限不超過4年。
 
四、課程設置
 
課程分為學位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實踐教學四部分。總學分不少于36學分。
 
(一)學位基礎課(12學分)
 
1.英語(2學分)
 
2.政治理論(含教師職業道德教育)(2學分)
 
3.教育原理(2學分)
 
4.課程與教學論(2學分)
 
5.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2學分)
 
6.心理發展與教育(2學分)
 
(二)專業必修課(10學分)
 
1.化學課程與教材研究(2學分)
 
2.化學教學設計與實施(2學分)
 
3.化學教育測量與評價(2學分)
 
4.化學史與科學方法論(2學分)
 
5.化學學科前沿(2學分)
 
(三)專業選修課(6學分)
 
1.文獻研究與專業外語(2學分)
 
2.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1學分)
 
3.化學探究教學設計與實踐(1學分)
 
4.化學名師教學欣賞(1學分)
 
5.課堂有效教學(1學分)
 
6.外國化學教學研究(1學分)
 
7.教育政策與法規(1學分)
 
8.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1學分)
 
9.中學化學教育改革(1學分)
 
10.化學微課設計(1學分)
 
本專業研究生須從專業選修課(具體課程信息詳見:教育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化學)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計劃)中至少選修6學分。
 
(四)實踐教學(8學分)
 
1.校內實訓(2學分):包括教學技能訓練、微格教學、課例分析等。
 
2.校外實踐(6學分):包括教育見習(1學分)、教育實習(4學分)、教育研習(1學分)等。
 
五、培養方式
 
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取集體培養與導師負責相結合的指導方式,實行雙導師制,校內外導師共同指導研究生的學習和研究工作。根據培養目標、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在教學中注重實踐與反思,采取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注重課內與課外學習相結合,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創新學習;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開展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在中小學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做好實踐教學的組織與實施。研究生導師根據本專業培養目標要求,結合研究生自身特點,研究制訂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對于非師范類或跨專業或同等學力身份考入的研究生,導師須根據學生知識背景,要求學生補修相關本科生必修課程。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的制訂一般在入學后前兩個月內完成。
 
六、實踐教學的實施
 
本專業領域的實踐教學以中學相關課程教學工作為主,包括校內實訓(含教學技能訓練、教學技能比賽、微格教學、課例分析)、校外實踐(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其中教育實習含教育調查、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實務等。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1學年,采用分階段與集中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其中校外集中實踐不少于1學期,一般在實踐基地進行。校內實訓應在第一學年內完成,教育見習應在第一學期完成,教育實習、教育研習應在第二學年完成。實踐教學按當年公布的實踐教學計劃執行。研究生在實踐教學結束后,需提交實踐教學手冊、實踐教學總結報告等材料,經實踐教學指導、考核小組考核通過后,方能取得相應學分。實踐教學指導、考核小組由所在學院與實踐單位有關人員(有關領導及指導教師)共同組成。
 
七、學位論文及學位授予
 
(一)學位論文選題應與專業領域的培養目標相一致,來源于中學化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可以包括課程、教材、案例開發與教學設計等,研究內容要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避免簡單表面的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避免宏觀性、學術性、政策性研究,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特色性,應有清晰、專業的分析架構,應有較強的創新性和推廣價值,避免簡單羅列和介紹。
 
(二)學位論文應符合研究規范并凸顯應用價值,論文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專題研究論文、實驗研究報告、調查研究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需將相關指導思想、設計與應用、成效與反思等內容以論文的形式呈現,并符合學位論文的規范與要求。論文正文部分字數不少于2萬字。
 
(三)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須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中學化學教師或教學研究人員。
 
(四)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通過,授予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聯系電話:0535-6672176
 
材料化學專業簡介
 
作者:hxxy 時間:2014-03-19 點擊數:168
 
 
材料化學專業培養系統地掌握材料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具備材料化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才兼備、基礎寬厚、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相關的領域從事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學高級專門人才。 材料化學專業始建于2004年,2005年開始招生,2010年本專業所屬的化學學科成為我校首批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專任教師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7人,碩士學位2人,省級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人。本專業重視教學改革,積極開展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研究,承擔校級教改項目2項,發表教改論文5篇,出版《材料化學實驗》教材1部,近三年本科教學經費總投入達187萬元,本專業學生的一次性就業率都在93%以上,考研率保持在42%以上。
 
材料化學專業強化科研工作,注重科研對教學工作的加強和促進,近三年共發表SCI科研論文26篇,承擔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2項,廳局級和企事業單位橫向課題5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近三年科研經費總收入達到50萬元。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 曲榮君  
  出生日期: 1963-10-24 
  性別: 男 
  籍貫: 山東省-威海市 
  學歷: 研究生 
  學位: 博士 
  職稱: 教授 
  職務: 副校長 
  研究領域: 功能高分子 
  電話: 0535-6699201  E-Mail:   
  通信地址: 山東省煙臺市紅旗中路186號魯東大學校辦 

  招生專業方向
  
  科學學位碩士生導師 009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070305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81.09–1985.07山東師范大學化學本科、學士
  1987.09–1990.07山東師范大學有機合成研究生、碩士
  2001.03–2002.12天津大學功能高分子研究生、博士
  2003.05-2005.05天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后
  1985.07–1987.07煙臺師范學院助教
  1990.07–1992.10煙臺師范學院助教
  1992.10–1995.10煙臺師范學院講師
  1995.10–1997.10煙臺師范學院有機化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1999.10–2003.02魯東大學化學系主任教授
  2003.02–2009.09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教授
  2009.09–2011.06魯東大學校長助理/科技處處長教授
  2011.06–至今魯東大學副校長/科技處長教授
     
  近年來承擔的教學及科研項目:
  
  1、硅膠負載聚酰胺-胺型樹形分子的合成及其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1.01-2013.1238萬元主持、總體設計
  2、硅膠負載聚酰胺-胺型樹形分子的合成及其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10.01-2012.126萬元主持、總體設計
  3、以離子液體為溶劑的丙烯腈ARGETATRP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9.12-2012.1218萬元第二位、理論分析
  4、疏松多孔型高吸油性樹脂的制備及其循環再生使用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09.01-2011.1220萬元第二位、理論分析
  5、硅膠負載聚丙烯腈樹脂的ARGETATRP合成及其改性后吸附性能的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10.11-2013.114.0萬元第二位、理論分析
  6、通過電子轉移反應產生催化劑進行的丙烯腈ATRP研究山東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2009.12-2012.127.0萬元第二位、聚合反應機理探討與理論分析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0535-6672024(學院辦公室、教務辦公室)
0535-6697661(學院團總支辦公室)
學院網站http://www.ls.ldu.edu.cn/。


  姓名: 劉希光
  出生日期: 1965-11-02 
  性別: 男 
  籍貫: 請選擇-請選擇 
  學歷: 博士 
  學位: 研究生 
  職稱: 教授 
  職務: 副院長 
  研究領域: 有機合成/天然有機化學 
  電話: 13963882897  E-Mail:    
  通信地址: 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招生專業方向
  
  類別 學院 專業
  科學學位碩士生導師 009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070303有機化學
   
  
  學習及工作經歷: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82.09~1986.07,山東師范大學化學系,學生;
  1986.07~1998.09,萊陽農學院基礎部普化教研室,教師;
  1998.09~2001.07,中國農業大學應用化學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2001.09~2004.07,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化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
  2004.07~2007.08,青島農業大學理學院無機化學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2007.08~2010.03,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有機化學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2010.03至今,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副院長,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近年來承擔的教學及科研項目:
  
  承擔科研項目
  1.二乙烯三胺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2012年,2萬元;
  2.二乙烯三胺衍生物的合成和殺菌活性研究,煙臺市科技局,2009-2012年,5萬元;
  3.海洋生物多糖的提取及結構和活性的研究,魯東大學校人才基金,2008-2011,10萬元;
  4.基于分子識別為驅動力、動態橋聯環糊精為受體的動態組合化學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09-2012年,2萬元。 
  
   
  
  近年來獲得獎勵情況和榮譽稱號:
  
  獲得獎勵情況和榮譽稱號
  1.新型羥烷基季銨鹽類纖維添加劑的研制.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第5位,2009.12.
  2.季銨化聚氨酯類多功能纖維添加劑的研制.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五位,2011.1.12. 
  
  學校及社會兼職:
  
  學校及社會兼職
  兼任魯東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民革煙臺市市委委員,民革魯東大學支部主委等職。   
  
  主講課程:
  
  主講課程
  本科生
  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有機結構分析等課程;
  研究生
  現代分析測試方法,化學學科基礎與前沿專題。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化學     專業代碼:070300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化學

專業介紹

北京化工大學為例
理學院化學一級學科下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二級學科,于2006年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后流動站,2012年成為北京市化學一級重點學科。在教育部評估中心組織的科學評估中,我校化學一級學科位居前列。2018年3月份,化學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學科經長期發展已形成一支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思想活躍、勇于創新的教學科研隊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項目1人、中組部“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13人。現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3人,45歲以下教師已成為學術帶頭人的主體。
本學科依托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近代化學研究所、物理化學系、無機化學系、有機化學系、分析化學系、化學生物系及分析測試中心進行建設。在注重基礎和理論研究的同時,將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國際學術前沿和國家實際需求凝煉科學問題-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工程化及產業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特色發展模式。經多年發展,逐漸形成了超分子插層組裝化學、納米結構與限域催化化學、資源與環境分析化學及安全分析、清潔能源材料與電化學、功能有機化學、納微尺度的計算化學、化學生物學以及納米化學與功能器件等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通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近三年,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項目170余項。縱向科研經費到款10294萬元,與企業合作項目橫向科研經費到款4421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錄972篇,EI收錄15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375件,授權專利224件。
  在為研究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科研環境的同時,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與法國、英國等多所著名大學建立了實質性合作伙伴關系,實現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訪、聯合承擔科研項目及聯合培養雙學位博士研究生等。

專業點分布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天津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中北大學 內蒙古大學 大連大學 沈陽化工大學 延邊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吉林化工學院 黑龍江省科學院 東北石油大學 齊齊哈爾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 江蘇師范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江蘇大學 浙江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溫州大學 紹興文理學院 淮北師范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工程大學 華僑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煙臺大學 濟南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魯東大學 齊魯工業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河南師范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紡織大學 三峽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湘潭大學 湖南理工學院 南方科技大學 中山大學 深圳大學 海南師范大學 重慶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理工學院 貴州大學 青海民族大學 喀什大學 新疆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0703 化學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參評66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50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1 北京大學 A+
2 10003 清華大學 A+
3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4 10055 南開大學 A
5 10183 吉林大學 A
6 10246 復旦大學 A
7 10384 廈門大學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9 10284 南京大學 A-
10 10335 浙江大學 A-
11 10386 福州大學 A-
12 10486 武漢大學 A-
13 10532 湖南大學 A-
14 10558 中山大學 A-
15 10610 四川大學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17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B+
18 10200 東北師范大學 B+
19 10247 同濟大學 B+
20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21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B+
22 10285 蘇州大學 B+
23 10422 山東大學 B+
24 10459 鄭州大學 B+
25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26 10511 華中師范大學 B+
27 10635 西南大學 B+
28 10697 西北大學 B+
29 10718 陜西師范大學 B+
30 10730 蘭州大學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32 10108 山西大學 B
33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B
34 10145 東北大學 B
35 10319 南京師范大學 B
36 10370 安徽師范大學 B
37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B
38 10445 山東師范大學 B
39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B
40 10533 中南大學 B
41 10542 湖南師范大學 B
42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B
43 10574 華南師范大學 B
44 10673 云南大學 B
45 11117 揚州大學 B
46 10075 河北大學 B-
47 10118 山西師范大學 B-
48 10126 內蒙古大學 B-
49 10212 黑龍江大學 B-
50 10255 東華大學 B-
51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52 10357 安徽大學 B-
53 10403 南昌大學 B-
54 10414 江西師范大學 B-
55 10475 河南大學 B-
56 10530 湘潭大學 B-
57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B-
58 10699 西北工業大學 B-
59 10736 西北師范大學 B-
60 10755 新疆大學 B-
61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2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C+
63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 C+
64 10028 首都師范大學 C+
65 10140 遼寧大學 C+
66 10165 遼寧師范大學 C+
67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C+
68 10280 上海大學 C+
69 10345 浙江師范大學 C+
70 10346 杭州師范大學 C+
71 10351 溫州大學 C+
72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學 C+
74 10559 暨南大學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C+
76 11658 海南師范大學 C+
77 10065 天津師范大學 C
78 10094 河北師范大學 C
79 10184 延邊大學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C
81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C
82 10299 江蘇大學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學 C
84 10373 淮北師范大學 C
85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C
86 10427 濟南大學 C
87 10446 曲阜師范大學 C
88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C
89 10512 湖北大學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學 C
91 10560 汕頭大學 C
92 10611 重慶大學 C
93 10186 長春理工大學 C-
94 10203 吉林師范大學 C-
95 10231 哈爾濱師范大學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C-
97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C-
98 10320 江蘇師范大學 C-
99 10385 華僑大學 C-
100 10490 武漢工程大學 C-
101 10513 湖北師范大學 C-
102 10657 貴州大學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學 C-
104 11258 大連大學 C-
105 11646 寧波大學 C-

應用化學專業考研科目:
院、系所 專業代碼及名稱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2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021-64253230)(商老師) 081704應用化學   01精細化學品化學與技術 54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2數學二④802物理化學或803有機化學 ▲博士學位授予權專業;☆國家重點學科;△省(區、市)或部委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機化學 
02有機、無機功能材料化學及其應用
03光催化和應用光化學
 

應用化學考研參考書: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人數 考試科目 參考書目 備注
024 化學化工學院(電話:83686232)  145      
081704應用化學         
01 化學混合物的精細分離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201 英語一③302 數學二④807 化工原理 復試科目:2401 化學實驗理論;2402 化學實驗技術操作;2405 英語聽力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編,天津科技出版社。復試參考書目:初試參考書目及《大學化學實驗》南京大學編,高等教育出版社;相關無機、有機化學實驗書。 全院學術型研究生招生規模共計105名。不接受單獨考試。錄取方法:嚴格執行差額復試;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確定復試名單;復試后,按復試成績加初試的兩門專業課成績在應用化學專業考生范圍內重新排序,最后確定錄取名單(復試不及格者不參加錄取排序)。 應用化學專業錄取人數由學院當年制定的碩士生招生政策確定。
02 化學廢氣廢水的資源化
03 綠色反應與分離過程一體化
04 膜分離與綠色吸收過程
05 綠色催化反應過程

應用化學研究生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由于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備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業前景美好。 化學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
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化學參考書目
01-04方向:
《無機化學》(上、下冊)(第三版)曹錫章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學化學》(上、下冊)傅獻彩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儀器分析》南京大學方惠群等編著,科學出版社。
《有機化學》(上、下冊)(第三版)胡宏紋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上、下冊)(第五版)傅獻彩、沈文霞、姚天揚、侯文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學習指導》孫德坤、沈文霞、姚天揚、侯文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習題集》侯文華、淳遠、姚天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結構化學》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無機化學》(上、下冊)(第三版)曹錫章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學化學》(上、下冊)傅獻彩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儀器分析》南京大學方惠群等編著,科學出版社。
《高分子化學》余學海、陸云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高分子化學》(第二版)潘祖仁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冊)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上、下冊)(第五版)傅獻彩、沈文霞、姚天揚、侯文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學習指導》孫德坤、沈文霞、姚天揚、侯文華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學習題集》侯文華、淳遠、姚天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結構化學》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學研究方向
以復旦大學為例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學習方式 人數 考試科目 備注
022 化學系   57   本系擬招收學術學位推免生40人。實際招生數視生源情況調整。
070301 無機化學(學術學位)   11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7人。
01固態材料化學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2豐產元素化學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3配位化學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4金屬有機化學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5生物無機化學與蛋白質化學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7生物化學(理);④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6有機光電功能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70302 分析化學(學術學位)   6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5人。
01色譜方法和高效分離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2化學生物分析和蛋白質組分析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7生物化學(理);④872細胞生物學
03現代電分析化學及傳感技術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4天然藥物分離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70303 有機化學(學術學位)   13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9人。
01物理有機化學
02有機合成化學
03超分子材料化學
04藥物合成化學
05有機大分子化學
06天然產物化學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70304 物理化學(學術學位)   21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16人。
01表面化學與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2復相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3電極過程和高能化學電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4量子化學與分子模擬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0量子力學;④836普通物理
05化學反應動力學和激光化學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0量子力學;④836普通物理
06結構化學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7光化學和反應動力學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8分子篩催化和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9固態材料化學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10工業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11新型化學電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1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703Z1 ★化學生物學(學術學位)   4   本專業擬招收推免生3人。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學基礎
02生物分子的分離和鑒定
03藥物和醫用材料的分子設計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727生物化學(理);④837有機化學(或)838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
085216 化學工程(專業學位)   2   本專業擬招收全日制2人,學制2年。本專業不招收推免生。
01精細有機化學
02分析儀器技術與儀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959基礎化學

化學就業前景
化學專業的就業形勢良好。在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消費升級等因素的拉動下,石化化工產品市場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隨著能源、建材、家電、食品、服裝、車輛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學專業人才需求也逐漸增加。
化學專業就業前景怎么樣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居民人均收入將比2010年翻一番,社會整體消費能力將增長120%以上,居民消費習慣也將從“溫飽型”向“發展型”轉變,對綠色、安全、高性價比的高端石化化工產品的需求增速將超過傳統產業。

社會消費能力的增長將帶動相關能源、建材、家電、食品、服裝、車輛等行業的發展,以上行業都是化學專業畢業生可進入的行業。

化學專業就業方向

化學專業的就業范圍還是比較廣的。化學系的畢業生主要在化學及其相關領域,如化工、生物、醫藥、材料、環境、農業、食品、檢驗檢疫、環境、國防、能源、信息等行業從事生產與科研工作,從事教師職業、報考政府機關公務員也是不錯的選擇。此外,有一些畢業生立志當科學家、搞研究,他們就選擇在國內外深造,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