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外國語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2021年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考研復試錄取通知
外國語學院
2021 年研究生招生復試辦法
1. 組織領導
依據《魯東大學 2021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工作方案》,成立復試領導小組,由院長擔任組長,負責研究生復試的領導、審核工作。
成立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考核小組,由總支書記擔任組長,負責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按照專業成立復試小組,具體負責研究生專業面試工作。復試工作堅持公平公正、擇優錄取的原則。
2. 復試筆試與面試
專業筆試內容:重在考察學生的語言基本技能,尤其是觀點闡述的明晰性、邏輯性、條理性。
專業面試內容:考核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應用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對本學科發展動態的了解情況;考察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在本專業發展的潛力;了解考生大學階段學習情況、工作業績和科研情況;考察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思政考核內容:考察學生政治態度、思想覺悟、事業心、責任感、紀律性、心理健康狀況、社會實踐、誠信及求學態度等方面。
復試形式:遠程視頻問答或全程視頻監控下做答。 復試順序:專業筆試、專業面試、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復試時間:
第一組: 學科教學(英語) 助理:趙紅福 13854578953
時間:3 月 28 上午 8:00-3 月 31 日上午 12:00
第二組: 外國語言文學
助理:李良舉 13655450384
時間:3 月 28 日上午 8:00-下午 6:00
第三組:英語筆譯
助理:李良舉 13655450384
時間:3 月 29 日上午 8:00-12:00
第四組:日語筆譯:
助理:李良舉 13655450384
時間:3 月 29 日下午 2:00-6:00 3.成績計算辦法
總成績(滿分 100 分)=初試成績(滿分 500 分) ÷5×0.6+
復試成績(滿分 40 分)
復試成績(滿分 40 分)=專業筆試科目內容考查成績(滿分 15
分)+專業面試成績(滿分 25 分)
4. 注意事項:
專業筆試環節滿分 15 分。
專業面試環節滿分 25 分,15 分為合格線,專業面試成績不合格的考生不予錄取。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結果為合格或不合格。不合格的考生不予錄取。
外國語學院2021 年 3 月 26 日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簡介
法語專業創建于2008年,是煙臺、威海地區唯一招收法語本科生的專業。自2015年起,面向全國招生。法語專業設置語言文學和商務法語兩個專業方向,為全國輸送了高質量法語人才。近幾年來,隨著山東省特別是煙臺市與法國盧瓦爾、布列塔尼等大區在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友好交流,法語人才需求旺盛,培養厚基礎、強技能、寬口徑、復合應用型法語人才已成為地方高校的當務之急,魯東大學法語專業就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旨在培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地方為宗旨的應用型法語人才。
學生規模
本專業每年本科招生一個班,約30人。自2015年起,擴大外省招生力度。本專業第一志愿錄取率為近100%,報到率為100%。
師資隊伍
本專業共有7名專任教師,外教2名,在全省同類院校中,教師隊伍職稱結構較為合理,其中副教授1名,講師6名,另有兼職教授1名,一半教師具有法國留學背景或工作經歷。主要研究方向為法語語言學、二語習得與外語教學、法國文學、法國文化等;在《國外外語教學》、《教育研究》、《山東外語教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譯文及論文40余篇;出版著作、詞典、教材7部;主持、參與完成各類教改課題近10項。
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熟練運用法語在外事、經貿、科技、企業等部門從事翻譯、商務、教學等工作的綜合應用型法語人才;學生具有扎實的法語語言基礎、熟練的法語運用能力、廣博的文化知識、較高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
培養規格:通過專業培養,學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知識結構要求:學生應具有扎實的法語語言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聽、說、度、寫、譯的基本技能;了解主要法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基本知識;掌握法國文學、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與畢業后所從事的翻譯、貿易、教學、外事等工作有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能力結構要求:學生應熟練掌握法語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掌握與翻譯、貿易、教學、外事等工作相關的專業技能;具有法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國語運用能力和具備獲取專業知識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素質結構要求:學生應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意識;身體健康、心理健全、具有社會責任感、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課程設置
本專業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課程、語言文化主干課程(其中包括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三大模塊。其中語言文化主干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共計46門,設商務法語和語言文學兩個方向。商務法語方向從2013年起增設,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本專業學生畢業要求總學分為160學分,其中必修課127學分,選修課33學分。實踐學分37.5學分,占總學分23.4℅。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教育部統一規定和學校自主設置的公共課程,以學生自主、平等、多元化發展為宗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一般包括人文經典、經濟、科技、藝術修養等課程。語言文化主干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具體列表如下:
語言文化主干課程 | 專業方向課程 | ||
專業外語類課程 | 實踐實驗類課程 | 商務方向 | 語言文學方向 |
基礎法語、高級法語、法語閱讀、法語語法、法語寫作、學術論文寫作 | 法漢翻譯理論與實踐、法語口譯、法語視聽、法語口語、高級法語視聽說 | 經貿法語、商務法語、旅游法語、法語應用文寫作、實用法語信函、科技法語、國際企業管理、外貿專題講座、法語報刊選讀 | 法國文學史、法國文學作品選讀、法語語言學、法國社會與文化、法國史、法語文體學、法語詞匯學、法語國家與地區概況 |
商務法語方向的課程方面,除了傳統的《經貿法語》、《商務法語》課程之外,本系還聘請企業專家開設校企共建課程,如:《外貿專題講座》和《國際企業管理》等,學生可以通過真實生動的商業案例,深入學習商務知識。
實踐教學
校內實踐教學:本專業的課程設置還凸顯了對實踐、實驗教學的重視,因為應用型外語人才的培養需要真實有效的語言訓練和實踐,依托外國語學院國家級語言文學實驗教學中心,共計16門課程開設了實踐環節或實驗環節,其中涉及基礎階段的教學,如《基礎法語(1、2)》、《法語視聽(1-4)》、《法語口語(1-4)》、《法語應用文寫作》等。
校外實習實踐:通過中、法友好學校的建立,為本學生提供了赴法實習的機會,其中,學生在法國坎貝爾市政府實習期間還接受了當地媒體采訪,并登上當地報紙Ouest-France;同時與國內企事業單位進行合作,如張裕集團、中國教育服務中心煙臺分公司、煙臺楊格外語學校等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習、實踐機會,使學生的法語應用能力得到了切實提高。
人才培養特色
本專業加強法語基礎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法語基本功,同時加強語言技能訓練;避免同類院校人才培養同質化,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為核心、以應用能力為抓手,以創新能力為動力,確立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開設經貿法語、商務法語、旅游法語、口譯等應用類課程;開展中、法交流項目,擴大學生國際視野,并依托山東省特別是煙臺市和法國的友好城市交流之優勢,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和就業前景;
基于社會經濟發展之需要,凸顯人才培養特色,本專業通過各種形式,分別對學生、教師及用人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進一步了解了學生、教師對法語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以及用人單位對法語人才的需求情況,明確了法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目標及未來努力的方向。
國際交流與合作
為擴大學生國際化視野,本專業加強國際化辦學,一方面我們借鑒法國“大學校”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模式,另一方面,與法國三所大學建立了合作交流項目,“3+1”、“2+2”等,學生置身于法國社會,在直觀學習法語和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自主學習、跨文化交際等法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今后的工作生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通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養質量
學生科技創新及參賽成就優異: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立項,社團活動積極活躍,“藍色左岸法語協會”每年都成功組織各類大賽,如演講比賽、風采比賽、翻譯競賽各種專業賽事,在省內同類高校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并屢屢獲獎,其中獲第八屆“卡西歐杯”法語演講比賽全國總決賽三等獎1項(當年同類院校中唯一獲獎);第七屆“卡西歐杯”全國法語演講比賽優勝獎2項;第八屆 “卡西歐杯” 全國法語翻譯比賽三等獎1項(一等獎空缺,二等獎兩名)、優勝獎1項;全國法語歌曲大賽北京賽區第二名,全國總決賽第五名;山東省高校法語風采大賽團體一等獎1項,單項一等獎1項;團體二等獎2項;學生科技創新立項2項。
學生四、八級考試通過率高:八級通過率近90%,其中13年通過率100%,且優秀率近50%,高出全國平均分近10個百分點。
畢業生就業率、考研率高:本專業迄今已有五屆畢業生,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高且就業質量好,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16年就業率達到96.7%,用人單位及社會各界對我系畢業生給予了高度評價。畢業生多就職于國內外大型企業就職或考取公務員、村官等,如煙臺臺海馬諾爾核電有限公司、煙臺杰瑞石油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考研率高,多名畢業生考取國內外重點院校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外交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廈門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中山大學、廣州外語外貿大學;法國圖盧茲高等商學院、法國藍帶學校 、里昂三大、法國圖爾大學、巴黎政治學院、蒙彼利埃三大、里爾二大、昂熱大學、阿爾多瓦大學等。其它就業單位主要有:法國圖盧茲助教、摩洛哥助教;聊城大學、山東省長島縣大欽島鄉政府、山東高速集團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集團、中地海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葛洲壩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鐵資源集團MKM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優利威士科貿有限公司(駐非洲)、浪潮樂金數字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煙臺澳斯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島朗閣中嘉外語培訓學校、青島青創偉業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青島福庫電子有限公司等。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朝鮮語專業簡介
朝鮮語專業于1999年設立???,2001年設立本科,至今本科教育已經發展了16年。2008年為適應地域經濟社會對韓國語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本科教育基礎上大力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獲批山東省首批成人高等教育品牌專業建設單位。隨著中韓建交以后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貿易等方面交流的深化,對朝鮮語人才有著大量的需求,這種情況在與韓國一衣帶水的山東半島尤其是青煙威地區尤為凸顯,魯東大學朝鮮語專業正是這在這一社會背景下籌建發展起來。本專業以區域性需求為依據,旨在培養能夠服務地方社會建設、經濟發展的復合型、應用型朝鮮語人才。
學生規模
本專業每年招生兩個班,約60人。自2014年起,擴大外省招生力度,對外省考生有較強的吸引力。
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有專業教師16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13人。專業教師中博士9人,在讀博士4人,碩士3人。另有2名韓國外教。主要研究方向有韓國語言、韓國語教育、韓國文化、韓國文學和經濟貿易等。教師隊伍年輕、富有朝氣,團隊成員均擁有國外留學背景,語言能力強、韓國文化體驗豐富,為韓國語教學和科研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幾年朝鮮語專業教師的科研能力不斷提高,目前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4項、省社科規劃課題3項,參與并完成韓國國家社科課題1項,僅2016年出版了學術著作2部、教材6部、發表學術論文6篇。科研能力的提高帶動了教學工作的提升。
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德才兼備、具有扎實的韓國語語言基礎和熟練的韓國語語言溝通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較高的人文修養、較強的開拓精神和綜合應用能力,且能勝任企事業單位所要求的翻譯、商務、管理等工作的國際型、復合型、應用型朝鮮語專業人才。
培養規格:通過專業培養,學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知識結構要求:具有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工具性知識;掌握韓國語應用型專門人才所需的聽說讀寫譯等專業知識;以及具備一定的商務及翻譯理論知識。
能力結構要求:具有扎實的韓國語語言基礎能力,能運用所學基礎知識熟練進行韓語溝通;具有較強的漢語表達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語運用能力;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較強的創新意識。
素質結構要求:具有理想信念及較高的人文素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具有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具有較強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以及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
課程設置
朝鮮語專業設置語言文學和商務翻譯兩個方向,課程體系包括通識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綜合能力課程五個部分。課程總學分為160學分,總學時為2400~2900學時。通識課程中設有全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相關科目;呈階梯式分布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分別發揮著夯實基礎、強化專業能力和構建專業知識體系、凸顯專業方向與能力的功能;綜合能力課程群則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親身體驗韓國社會文化、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實踐機會,通過相關導師指導下的、有針對性的實踐過程,大幅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以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專題講座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業與創新意識和能力,為學生的就業和未來發展做鋪墊。六大板塊相互關聯、相互支撐,共同構成完整的朝鮮語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共同承擔著實現既定人才培養目標的任務。
實踐教學
朝鮮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強化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接觸社會的實習與實踐機會,同時不斷拓展校企聯合空間與渠道,開展豐富多彩的實習與見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除學校通識課程中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業基礎課程外,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新活動、各類專業競賽等,大幅提升了學生的從業技能。
人才培養特色
本專業的人才培養加強第二課堂機制和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突出應用型特色和訂單式培養特色。
第二課堂強化機制與應用型人才培養:首先,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高了課程的實踐環節比重,凸顯了聽說讀寫譯能力培養的核心地位;編訂實驗、實踐教學大綱,以確保能力培養落到實處;其次,大力推進授課方式革新,依托學院擁有的國家級數字教學示范中心,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積極參與開發實驗教學課程,嘗試運用新的授課模式。充分利用學院現有的商務實訓室、錄播實訓室、虛擬演播室、翻譯實訓室等硬件條件,提高和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再次,重視第二課堂建設,選定有特長的專業教師長期指導“韓韻社”、“無窮花絮”、“東南風”等社團活動,定期舉辦諸如韓語演講、影視配音、韓語寫作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應用能力;最后,強化實踐環節,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目前與東洋機電、韓亞航空、特蘭斯派(煙臺)木業有限公司、威海建宇、煙臺海銘外語培訓學校、斗山挖掘機、煙臺LGD、煙臺喜星電子等多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共建聯合培養基地的協議,選派畢業生前往實習。
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與訂單式人才培養:本專業確定了“服務地域經濟社會”的辦學宗旨,引入“校企合作、院校合作”聯動辦學體制,堅持走“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之路,構建了學校、企業、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校內外多元化”的質量評價和保障體系。本專業立足于煙臺地域經濟發展,充分利用煙威地區大型韓企聚集的地域優勢,與“斗山機械(煙臺)有限公司”、“樹研光學有限公司”、“LG Display”等韓企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聘請企業高級管理人士作為專業兼職教授,以專題講座等方式,定期為學生講授實用知識;與企業開展合作研究,共同探討韓企等外資、合資企業所需韓語人才的實際規格要求,按企業所需,為煙臺及周邊地區企業量身打造高級韓國語復合型人才;為學生爭取企業獎學金,“樹研光學有限公司”和“斗山機械(煙臺)有限公司”連續多年為本專業學生提供了為數不小的獎學金;定期組織學生到韓企參觀,現場體驗韓國企業文化,提高其韓語學習積極性。
國際交流與合作
在學校“國際化”戰略引領下,為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在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的大力支持下,與韓國的仁川大學、群山大學、圓光大學、嘉泉大學等多所大學的相關專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確保了學生出國學習、親身體驗目的語國家文化的機會,以培養其適應韓國文化特別是韓國企業文化的能力。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以交換生的身份到韓國的友好學校學習,不僅口語交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還可在韓國選修感興趣的專業,真正成為復合型外語人才。為了培養多元化外語人才,目前正協助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探索與韓國的翰林大學建立2+2雙學位學制,預計明年暑假后便可互派學生。
培養質量
本專業學生社團活動積極活躍,“韓韻社”下設多個活動部,多次成功組織與承辦諸如演講比賽、寫作比賽等各種專業賽事,創辦《無窮花絮》刊物,在駐煙高校韓語系學生中頗具影響力,榮獲魯東大學“十佳社團”稱號。“東南風”社團(主要練習演奏韓國傳統音樂形式-四物樂)經?;钴S于煙臺市乃至青島領事館舉辦的各大與韓國相關的文化活動現場,成為我院乃至我校學生社團工作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在省內同類高校中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比賽與活動并獲獎多項。其中, 2012第八屆“錦湖韓亞杯” 中國大學生韓國語演講大賽獲得山東賽區一等獎、全國總決賽二等獎; 2015山東省韓國語漢語演講比賽三等獎; 2016年山東省韓國語漢語演講比賽二等獎,以及2016“錦湖韓亞杯” 中國大學生韓國語演講大賽山東賽區二等獎;此外,我專業包攬了四屆煙臺市韓國語專業本科學生韓國語演講比賽第一名,充分顯示了本專業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在全省高校中的領先地位。
專業四級、八級通過率為95%以上,此外TOPIC等專業過級考試通過率也較高。
我專業學生畢業后去向大致有企業就業、考取公務員、升學(或留學)等幾種情況。近年來,我專業為山東省尤其是煙威地區多家企業單位輸送了多名韓語翻譯、企業商務管理和韓語導游,為多家事業單位輸送了多名韓語教育教學和外事公務人員。企業就業一般常見的有青煙威地區的斗山工程機械、LG浪潮樂金顯示、大宇造船韓企等相關公司;每年會有部分同學考取外事部門、公安安全部門等相關部門的公務員;部分學生則選擇繼續深造考取國內院校的研究生。我專業學生經??既〉膶W校有復旦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語大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等等,同時也會有部分學生選擇去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成均館大學、西江大學、慶熙大學等韓國名校留學深造。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簡介
日語專業設立于1994年,2001年由??粕秊楸究?,2006年被教育部批準為日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授予授權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煙臺市成為開放口岸以來,與日本的投資合作以及貿易往來的增加,再文化、教育、經貿等方面的友好交流日益頻繁,日語人才需求旺盛,培養厚基礎、強技能、寬口徑、復合應用型日語人才已成為地方高校的當務之急,魯東大學日語專業就是在發展此背景下由??粕秊楸究啤T趯I人才培養上,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立足服務地方,以培養符合應用型人才為宗旨。
學生規模
本專業每年本科招生2個班,約60人。畢業生主要到日資企業、外貿、外事、旅游、政府等部門從事日語翻譯及商務管理等工作。
師資隊伍
日語系現有專業教師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7人。長期聘任日籍教師2名。近年來,日語系承擔教學、科研課題16項。其中,中日合作研究課題3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6項、校教改課題8項;出版專著10部,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編寫教材7部。
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夠熟練運用日語在外事、經貿、科技、企業等部門從事翻譯、商務、教學等工作的綜合應用型法語人才;學生具有扎實的日語語言基礎、熟練的語言運用能力、廣博的文化知識、較高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
培養規格:通過專業培養,學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知識結構要求:學生應具有扎實的日語語言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聽、說、度、寫、譯的基本技能;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基本常識;掌握所學語言國家文學、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與畢業后所從事的翻譯、貿易、教學、外事等工作有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
能力結構要求:學生應熟練掌握日語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掌握與翻譯、貿易、教學、外事等工作相關的專業技能;具有日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國語運用能力和具備獲取專業知識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素質結構要求:學生應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意識;身體健康、心理健全、具有社會責任感、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課程設置
本專業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課程、語言文化主干課程(其中包括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三大模塊。其中語言文化主干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共計46門,設商務日語和語言文學兩個方向。為了更好地實現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形成專業特色,學生畢業要求總學分為160學分,其中必修課127學分,選修課33學分。實踐學分37.5學分,占總學分23.4℅。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教育部統一規定和學校自主設置的公共課程,以學生自主、平等、多元化發展為宗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一般包括人文經典、經濟、科技、藝術修養等課程。語言文化主干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具體列表如下:
商務日語方向的課程,除了講授傳統的課程之外,本系還聘請企業專家開設校企共建課程,如:《外貿實務專題講座》和《企業文化講座》等,提高生動的商業案例學習和企業文化常識。
實踐教學
校內實踐教學:本專業的課程設置還凸顯了對實踐、實驗教學的重視,應用型外語人才的培養需要真實有效的語言訓練和實踐,依托外國語學院國家級語言文學實驗教學中心,共計16門課程開設了實踐環節或實驗環節,其中涉及基礎階段的教學,如《基礎日語(1、2)》、《日語視聽(1-4)》、《日語口語(1-4)》、《日語應用文寫作》等。
校外實習實踐:日語系及中日傳統文化比較研究所和東亞文化研究中心與日本愛知學院大學,長崎外國語大學,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武藏野學院大學,山梨英和大學,九州英數學館,西日本國際教育學院,ACC國際交流學園,九州外國語學院,煙臺日本企業聯合會等教育機關和團體保持著長期的學術交流及學生實習合作關系。與日本友好大學間設有本科生2+2、3+1留學實習項目。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習、實踐機會,使學生的日語應用能力得到了切實提高。
人才培養特色
近年來在學校向應用型人才培養轉型的指導下,日語專業也著重向一專多能型外語人才的培養進行了相關調整。一是增加交際能力訓練,培養能夠適應不同環境、不同人際之間以及個人與組織間等的交際能力,達到在同等學歷競爭下能夠更快順應工作狀態、進入社會主流行列,順應國際化發展。二是實現本校本碩連讀一體,在一專多能上實現3(國內)加1(國外實習),4加2本碩連讀培養,達到能力提升和就業競爭提升。
在14版培養方案中增加了語言交際能力和技巧及企業文化等課程,大四起開設了日語語言文化和商務日語兩個方向,使學生在升學和就業上有了選擇,同時建立國內外聯合培養模式,采用2(國內)加2(日本)、3(國內語言能力培養)加1(日本實踐1年)的培養方式,提高語言及對所學語言國家的社會感知能力。
國際交流與合作
為擴大學生國際化視野,本專業加強國際化辦學,與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長崎外國語大學,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武藏野學院大學,山梨英和大學,九州英數學館,西日本國際教育學院,ACC國際交流學園,九州外國語學院,煙臺日本企業聯合會等教育機關和團體保持著長期的學術交流及學生實習合作關系。與日本友好大學間設有本科生2+2、3+1留學實習項目,為今后的工作生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通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養質量
學生社會創新及參賽成就優異:學生積極參加創新立項,社團活動積極活躍,“丹櫻日語協會”每年都成功組織各類大賽,如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翻配音大賽等各種專業比賽,學生在省內外日語演講、作文、畢業論文等大賽上表現突出,2012年獲得全國日語專業畢業論文1等獎,全國日語專業演講2等獎、作文2等獎2016年全國日語知識大賽獲團體3等獎。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有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等名牌大學。
學生日語能力等級考試通過率高:近3年八級通過率接近90%,高出全國平均分近9個百分點,日語能力等級考試一次通過率達60%。
畢業生就業率、考研率高: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高且就業質量好,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100%以上,用人單位及社會各界對畢業生給予了高度評價。畢業生多就職于國內日資及外貿等企業或考取公務員等,如煙臺荏原空調有限公司、煙臺首都電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考研率高,多名畢業生考取國內外重點院校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畢業生考取研究生有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對外經貿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等名牌大學。國外有本愛知學院大學、長崎外國語大學、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武藏野學院大學、山梨英和大學、筑波大學、早稲田大學、一橋大學等。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簡介
專業沿革
我校英語專業創建于1963年,是學校較早設置的專業。198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自2000年以來,本專業在教學、科研、學科隊伍建設、辦學條件和人才培養質量方面都進入了較快發展和提升時期。2000年獲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學科教學(英語)和翻譯碩士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獲批一級學科碩士點,2014年獲批一本招生。英語語言文學為山東省 “十一五”和“十二五”省級重點學科,英語專業為省級品牌專業。近年來,本專業準確把握社會需求,明確專業定位,對學科專業進行了合理改造。本專業在前兩年的基礎教育平臺之上,在高年級階段設立了英語教育、翻譯和國際商務三個專業方向。
學生規模
近年來,本專業每年本科招生六個班,約180人。本專業省內外本科生報考錄取率為92%,報到率為100%。
師資隊伍
本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路是“引進來、走出去”。一方面引進、引歸高層次人才,聘請專家、兼職教師講學、授課,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外出參會、研修、讀博,提高業務水平,拓展學術視野,培植業務骨干。現擁有專任教師6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13人,外出讀博3人;聘有10余名業界優秀兼職教師,分別來自行政管理、教育、外事、經貿等部門;擁有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外籍專家6人。
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厚實的語言文學知識和必要的相關專業知識的,能夠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國際化、應用性、復合型英語專業人才。
培養規格:通過專業培養,學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知識結構要求:學生應系統掌握語音、詞匯、語法、語篇等英語語言知識,掌握語言學、英語文學、區域與國別研究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應熟悉英語文學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和當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基本情況;應掌握教學、商務、翻譯、外事等相關專業知識。
能力結構要求:學生應具有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英語文學賞析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應具備獲取和更新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以及運用本專業知識進行思辨、創新能力;應具備從事教學、商務、翻譯、外事等工作能力。
素質結構要求:學生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應具有社會責任感、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應具有人文與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課程設置
本專業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個平臺,通識教育平臺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學科選修課程、公共選修課程。專業教育平臺包括專業必修課程,即:教師教育方向必修課程、翻譯方向必修課程、商務方向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即:教師教育方向選修課程、翻譯方向選修課程、商務方向選修課程。本專業學生畢業要求總學分為160學分,其中教師教育方向必修課136學分,選修課24學分;翻譯和商務方向必修課128學分,選修課32學分。教師教育方向實踐教學共46學分,占總學分28.8%;翻譯和商務方向實踐教學共42學分,占總學分26.3%。
學科基礎課程主要有基礎英語、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語音、英語寫作、英語語法。
學科選修課程有英文報紙閱讀技巧、英語詞匯學習策略、英語學習策略、希臘羅馬神話欣賞、英語國家概況、商務英語、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圣經文化導論、演講與辯論、社交與商務禮儀、工商導論(英)、西方文化入門、跨文化交際、文學翻譯、英美影視精品賞析、英語詞匯學、英語報刊選讀、英語修辭學。
教師教育方向是在原來設在師范院校中的英語教育專業發展而來的,1998年教育部將“英語”、“英語教育”合并為英語專業,在英語專業中設置了“英語”和“英語(師范類)”兩個子項。該方向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個強勢和品牌專業。自2007年起,實行按大專業招生,學生須經過2年基礎段聽、說、讀、寫、譯的英語基礎訓練后,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自愿選擇進入師范英語系英語教育專業方向學習。在繼續強化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接受2年有針對性的教師職業強化訓練和寬泛的英語語言、文學、文化等知識的學習。學生畢業后主要應聘中等學校英語教學崗位。繼續深造者可進入2年的教育碩士培養階段,也可以通過國家研究生考試,攻讀學科碩士乃至博士學位。教師教育方向專業必修課程包括心理學、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普通話與教師語言藝術、漢字與書寫藝術、高級英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學導論、英國文學、美國文學、學術論文寫作、教育見習實習、畢業論文。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教育哲學、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基礎教育改革專題、教育研究方法、德育與班級管理、英語學科名師教學賞析、教師專業發展專題、中學生心理輔導、家庭教育指導專題、教育心理學、英語口譯、英語教師口語、英語學科教學論(必選)、英語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必選)、英語學科教學技能綜合訓練(微格教學)(必選)、英文小說賞析、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翻譯方向是根據市場對翻譯人才需求急劇增加的背景下于2004年設置的,該專業方向是在原英語專業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的基礎上,結合應用翻譯人才的規格需求,擴充完善應用翻譯課程體系。翻譯方向培養了大批優秀翻譯人才,有給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的,也有給地方政府擔任翻譯的,他們是膠東半島地區市縣區各級外事辦、招商局等政府重要外事部門的骨干力量。學生在經過2年基礎段聽、說、讀、寫、譯的英語基礎訓練后,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自愿選擇進入該專業方向進行學習,在繼續強化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學生將接受2年有針對性的專業強化訓練和應用翻譯理論與實踐的學習訓練。繼續深造者可通過國家研究生考試,攻讀翻譯方向的碩士研究生,也可直接申請翻譯專業碩士學位的學習。翻譯方向專業必修課程包括高級英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口譯、語言學導論、英國文學、美國文學、學術論文寫作、專業見習實習、畢業論文。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翻譯概論、交替傳譯、商務英語翻譯、科技英語翻譯、機助翻譯、新聞英語翻譯。
國際商務方向是根據2000年國家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和教育部批準下發的《關于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而設置的。該方向是在1992年開設的國際貿易英語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著十幾年的辦學歷史和成功經驗。學生在經過2年基礎段聽、說、讀、寫、譯的英語基礎訓練后,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自愿選擇進入該專業方向學習,在繼續強化英語語言技能的同時,學生將接受2年有針對性的國際商務理論與實踐的學習訓練。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英語培訓、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國際營銷、外事服務、報關報檢及涉外廣告、公關、傳播、文秘、旅游、會展、招商、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繼續深造者可通過國家研究生考試,攻讀英語、經貿、管理、法律、新聞等多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商務方向專業必修課程包括高級英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口譯、語言學導論、英國文學、美國文學、學術論文寫作、專業見習實習、畢業論文。專業選修課程包括市場營銷學(英)、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英)、國際貿易業務流程與操作(共)(英)、國際金融(英)、國際商務談判、會計學基礎(英)。
實踐教學
依托國家級語言文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加強本專業英語教育、翻譯和國際商務三大方向的實踐環節,突出人才培養的職業導向。
英語教育方向重視教育實習基地建設。2012年已在煙臺各縣市區建成實習基地53所。2013年以來,又增加了長島第二實驗學校、威海開發區十三中、威海經濟開發區泊子中學、威海鳳林學校、威海新都等8所中學。2016年,師范生實習、實踐活動以支教的形式覆蓋了濟寧、泰安、濱州、乳山等地,將實習基地拓展到整個山東。該方向搭建了由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反思三個階段的教育教學實踐體系。教育見習包括英語課堂教學觀摩、英語教學調查等;教育實習包括英語教學設計、微格教學、崗位置換教學、英語教學個案研究、教學管理等;教育反思包括教學工作總結、教學體會座談、教學成就匯報等。
翻譯方向實習基地涵蓋煙臺市投資促進局、煙臺市對外友好協會、中國亞太(煙臺)國際貿易公司、煙臺市外事翻譯中心、煙臺市三友翻譯公司、北京賽格匯譯信息技術公司煙臺分公司、中譯語通科技(青島)有限公司,為本方向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實習空間。CAT翻譯實訓室課程平臺建設初步成型,教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社會效益顯著。本方向涵蓋4門課程的翻譯課程群建設逐步開展;依托CAT翻譯實訓平臺室,已完成省級課題1項,發表CAT相關論文8篇,參編翻譯技術教材2部,正在參編翻譯技術教材1部,出版譯作2部,即將出版譯作1部;為煙臺市外事翻譯中心、山東大學(威海)翻譯學院MTI研究生、全國高等院校翻譯專業師資培訓“翻譯與本地化技術、項目管理培訓班”等進行翻譯技術培訓;已經成為中國翻譯協會本地化服務委員會高校會員、翻譯自動化用戶協會(TAUS)高校會員、中譯語通大數據聯盟高校會員、Memsource軟件界面本地化合作伙伴;memoQ、Déjà Vu、Wordfast、Memsource、XTM、Wordbee等國外主流CAT軟件的高校用戶,KantanMT.com中國首個高校用戶;任課教師已經獲得MemoQ、Wordfast、Déjà Vu、Memsource官方認證培訓師資格,擁有SDL Trados 2014 和 2015的高級譯員、項目經理、術語管理、譯后編輯等6個官方認證證書。Déjà Vu X3軟件中文界面漢化者、Memsource Cloud和XTM Cloud軟件中文界面漢化者,已經完成Memsource 用戶手冊、MateCAT用戶手冊、memoQ 2015項目經理快速入門指南等技術文檔翻譯100多萬字。
商務方向2012年成立BEU商務實訓中心,同年獲批FTAT考點資格,2014年獲批“BEU”、“校企橋”的商標注冊。目前與煙臺商機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煙臺洛克西進出口公司、萊陽凱翔鐵藝有限公司、萊州玉澤石材有限公司、山東美達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山東省德壽商貿有限公司、山東省德壽商貿有限公司、山東融泰實業有限公司、山東北方鋼鐵集團公司、山東國茂國泰減速機銷售有限公司、深圳優科科技有限公司等60多家中小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經過至少6個月的BEU平臺實訓,學生們100%可以為企業獨自完成至少一項具體工作,或者獨自創業。BEU學生與合作企業一起參加國內外各類產品展覽會,如北京國際汽保展、上海法蘭克福汽保展、浙江義烏國際小商品展、青島再生資源產品國際展,以及煙臺張裕國際葡萄酒節展、煙臺國際農產品展等等。由于BEU學生的優秀表現,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其現服務企業(原BUE合作企業)的核心骨干。
在這三個方向的人才培養中堅持兩個依托:一是依托本院國家級語言文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所設置的數字語言教學實驗室、信息資源與語言分析實驗室、職業技能實訓室、微格教學實訓室、CAT翻譯實訓室、商務談判同傳實驗室、商務實訓室和貨代實訓室等,采用現代教學實景模擬軟件等教學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二是依托真實的社會實踐平臺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實習基地的建設既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鍛煉了自身能力,更拉近了其與企業和社會的距離,從而更能得到企業和社會的認同。
人才培養特色
在50多年的發展中,英語專業建設立足社會需求,不斷加強內涵建設,走多元化發展之路,形成了四大特色。
第一、品牌專業優勢特色,社會影響力大。本學科擁有國家級數字化語言文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內唯一)、英語語言文學省級特色重點學科(省屬院校僅有2家)、山東省數字化實驗教學中心、山東省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研究基地、外研社數字化外語教學示范基地、外語語言文學校強化重點學科、校地共建BEU商務實訓中心等多個平臺。自1963年創建以來,英語專業以質量求生存,大力推動精品課程建設和教學團隊建設,2009年獲評省級品牌專業,2013年獲評名校工程建設專業,2014年獲批一本招生專業,2016年依據教育部最新專業排名,我院的外國語言文學專業在山東省內排名第三。
第二、人才培養模式的“復合”特色。英語專業在方向布局上,形成了“英語+教育”、“英語+翻譯”、“英語+國際商務”的三足鼎立之勢,為山東以及全國輸送了大批優秀的英語教師、翻譯和商務人才。這種跨專業的“復合型”高水平外語人才培養模式適應社會對英語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第三、教學模式的“應用”特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人才的應用性,加大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通過校外和國外實踐基地的實踐,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依托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人文社科基地平臺,打通校校、校企、校地合作通道,通過“頂崗實習”提升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創新教學實踐能力、通過BEU校企合作提升商務專業和翻譯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第四、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特色。本專業培養的人才不僅擁有深厚的人文素養、豐富的語言文化文學知識和嫻熟的語言技能,更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對英美文化浸潤更深,對其歷史淵源、政治經濟、思維方式、習俗禮儀等諸多方面的了解更深透、更細致、更廣博,具有更多異文化的體驗,因此更具有進行深層次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培養質量
學生科技創新及參賽成就優異。大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立項,近年來參加學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獎項160余項。其中,在第十屆中國大學英語莎士比亞戲劇比賽中我院代表隊榮獲團體第四名;汪博巖、李秋妍分別獲得2013年和2014年中國日報社“21世紀•可口可樂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三等獎;劉韶馨、劉兆偉獲得“外研社當當網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全國總決賽三等獎;在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劉寧榮獲特等獎,胡丹獲一等獎;第六屆山東省大學生科技外語大賽,王天肖獲專業組一等獎,張建獲非專業組優秀獎;李曉君獲“華澳杯”大學生中澳友好英語大賽三等獎。多人在全國英語口語測評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師范生從業技能不斷提高。近三年以來,2人均以最高分分別獲得山東省第二屆師范生從業技能大賽初中組和高中組一等獎,2人獲二等獎;2人獲山東省第三屆師范生從業技能大賽一等獎,2人獲二等獎;1人獲山東省第四屆師范生從業技能大賽一等獎,3人獲二等獎。
畢業生就業率高,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95%以上,就業專業對口率96.12%。用人單位及社會各界對我系畢業生給予了高度評價。近幾年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中,學習能力、組織策劃、發展潛力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的滿意度都達到了90%以上,用人單位普遍反映本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培養價值,在日常工作中表現出了較強的學習能力與環境適應能力。學生自主創業業績突出,2009級黃小偉同學在讀大三時就創辦了唯音琴行,2007屆畢業生王寧福創辦了威海寧新貿易有限公司,2008屆畢業生李和軍創辦了山東君諾征信管理有限公司,2009屆學生李琦創辦了濟南合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6屆畢業生楊旭堯創辦客萊茵餐飲公司。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科英語專業碩士學位簡介
學科教學(英語)專業學位授權點是為適應地方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于2009年設立的,目的是多渠道培養基礎英語教育領域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目前全日制在讀學生56人,在職學生84人。學科教學(英語)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造就具有良好的學識修養和扎實的專業知識,掌握寬厚的現代教育管理理論,掌握現代基礎教育管理和學校管理的基礎知識和方法,熟悉教育政策與法規,具備較高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基礎教育學校專任英語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培養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能力,提高學生通過理論學習進行實踐反思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專業發展的能力。
學科教學(英語)專業學位教育要以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培養模式為關鍵,以規范培養過程為重點,為山東省,尤其是膠東地區基礎英語教育領域輸送了大批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為地方基礎英語教育改革發展做出了的貢獻。畢業生以其扎實的語言功底和深厚的理論素養而得到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和贊譽。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簡介
魯東大學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授權點2010年獲批,是全國第三批MTI院校,設有口譯和筆譯兩個專業,2011年招收第一屆MTI研究生。學位點地處山東省煙臺市,擁有良好的校內外發展環境。煙臺市是“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環渤海經濟開發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全國第一批14個對外開放城市之一,也是著名的國際葡萄酒城,中外合資企業較多,國際經貿和旅游業蓬勃發展,文化交流和外事活動頻繁,諸如APEC博覽會、國際葡萄酒博覽會、國際果蔬博覽會、亞洲沙灘運動會等需要翻譯服務的國際盛會不斷舉辦,高級翻譯人才需求市場較為廣闊。魯東大學是一所以文理工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重點建設高校,是首批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成果、科學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頗具優勢,擁有MTI教育所需要的各種通用及相關學科條件以及相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學位點所屬的外國語學院是魯東大學辦學歷史最長、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目前設有英語、法語、日語、朝鮮語4個本科專業,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翻譯碩士、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英語)2個專業碩士點;擁有國家級數字化語言文學實驗教學中心,英語語言文學山東省特色重點學科,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擁有MTI教育所需要的專業和鄰近學科條件及相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特別是擅長科技、學術、經貿、文化、旅游、外事等領域的口筆譯及擅長翻譯項目系統管理和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師資力量以及先進的數字化實驗教學設施。2015年根據教學實際情況,筆譯專業又劃分為翻譯技術和商務科技兩個方向,并新增和調整了各專業必修和選修的課程。
魯東大學MTI學位點的辦學理念是:根據煙臺及周邊地區的科技、學術、經貿、文化、旅游、外事等行業的翻譯實踐需要,確立培養能承擔較大較復雜的翻譯項目的高級翻譯人才目標,建立并運行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機制,包括利用模擬和真實職業環境、口筆譯實驗室等與市場接軌的辦學環境和條件,創建由高校教師與職業從業人員共同組成的師資隊伍,設置以科技、學術、經貿、文化、旅游、外事等非文學領域的翻譯及翻譯項目系統管理、計算機輔助翻譯等為主的課程體系、實習項目和學位論文模式,運用案例教學、專業人士講座、項目翻譯實戰等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相應的教學管理方式,確保培養出能滿足市場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化翻譯人才。
本學位點的兩個專業方向有明確的社會需求定位和培養目標,根據MTI的教學規律、學校的實際情況、煙臺及周邊地區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制定了專業建設規劃。
英語筆譯專業方向面向煙臺市及周邊地區的學術、科技、文化領域中較大較復雜的英語筆譯項目,突出非文學翻譯中的學術、科技翻譯和文化、典籍翻譯教學,強調翻譯方法和技術中的翻譯項目系統管理和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尤其重視翻譯技術教學,力爭打造國內一流的CAT軟硬件教學環境、師資隊伍、科研成果和技術人才,建立官方授權的翻譯技術教學與考試認證培訓中心,培養有相應技術特長的英語筆譯人才,帶動當地及周邊地區翻譯行業的技術轉向。
英語口譯專業方向面向煙臺市較為發達的科技、經貿、文化、旅游和外事行業中的英語口譯任務,特別是AEC博覽會、國際葡萄酒博覽會、國際果蔬博覽會、亞洲沙灘運動會等日益增多的國際會議中的口譯實踐,培養能夠勝任國際會議、會務和會談所需會議傳譯以及企業洽談、旅游觀光、外事活動所需陪同傳譯等高級英語口譯人才。
專業建設呈現出較為鮮明的技術化、項目化、本地化和國際化的“四化”特色。其中,英語筆譯專業方向憑借學校和學院在計算機輔助翻譯、項目系統管理及科技、學術和文化、典籍翻譯的師資和資源條件上的優勢,立足本地,放眼國內外的科技、學術、文化領域中較大較復雜的英語筆譯和本地化項目,在教學內容、翻譯實踐、科研立項、論文選題等方面突出了計算機輔助翻譯、翻譯項目系統管理、科技、學術、文化、典籍翻譯,教師和學生的相關實踐和科研成果豐碩,呈現出顯著的技術化、項目化、本地化和國際化特色。
本學位點在英語筆譯和口譯專業方向上均有充足的專任和兼職教師,目前共有20人,專任教師13人,兼職教師7人,能夠充分滿足MTI專業學位課程的需要。專任和兼職教師的年齡、學歷、學位、學緣、職稱、專業方向分布合理。專任教師均具有豐富的筆譯或口譯經驗。每位專任教師每年能夠主講2--4門MTI課程。專任教師參加過由全國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和國內外其他專業學術機構組織的師資培訓并獲得培訓證書共11人次。7位兼職教師都具有翻譯專業或英語專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從事專職口筆譯或專業翻譯審校6年以上;有正式出版譯作或200萬字以上翻譯工作量,或勝任大型國際活動的口譯任務,或具有從事翻譯項目管理或技術管理5年以上的經驗;每年承擔至少1門翻譯專業課或不少于10學時的講座。
學位點的教學基礎設施先進,英語口譯專業方向擁有同聲傳譯模擬會議室1個,交替傳譯實驗室3個,模擬仿真實驗室1個,在口譯教學和學生課外操練中使用率較高。英語筆譯專業方向建有語料庫實驗室1個,案例討論實驗室2個,商務翻譯實訓室1個,CAT實訓實驗室1個,裝有多款國內外主流CAT軟件,各實驗室的使用率較高。
學位點的教學資料豐富,擁有錄音資料4000多小時,錄像資料300多小時,VCD/DVD光盤600多盤片,數據庫資源7TB,專業圖書中文類25000冊、外文類10098冊,中文期刊212種、外文期刊96種,能充分滿足教學和學科點建設的需要。本學位點有供學生免費使用的無線網絡,建有專門的MTI教育中心網站,能充分滿足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需要。
本學位點有多款供翻譯教學訓練使用的軟件,包括SDL Trados 2009、2011、2014、2015單機版、memoQ 2015服務器+30個客戶端、Déjà Vu X3服務器+20個客戶端、Wordfast Pro專業版、Fluency 2013自由譯者版、雅信機輔翻譯教學系統V5.0,以及 Memsource Cloud、XTM Cloud、Wordbee Translator、MateCAT、SmartCAT等多款云翻譯軟件,能充分滿足教學和學位點建設的需要。
本學位點目前擁有7個簽約實習基地,既有外事部門,例如煙臺外事翻譯中心,又有翻譯公司,例如煙臺賽思匯譯翻譯公司,能夠滿足口譯和筆譯兩個專業MTI研究生的專業實習。實習基地為實習生配備了具有中級以上翻譯職稱、豐富翻譯經驗的專業人員8人作為校外導師,也建立了實習生評價制度,實習結束后實習單位向培養院校提供學生實習證明及評價意見。
本學位點參照《MTI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并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了明確的MTI培養方案,培養方案能充分體現MTI教育對課程結構、學時、學分和實踐教學的要求。大部分課程采用了案例教學法,部分教師還對案例庫建設和應用進行了系統探討,并獲批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等。另外,還采用了網絡化、工作坊、研討式、模擬實訓、項目實戰等多種教學方式,并通過舉辦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技能競賽等活動,進一步豐富了翻譯實踐訓練內容。
本學位點設有專門的MTI教學管理機構,組成人員包括學校分管領導、學校研究生管理部門、學院分管領導、承擔MTI專業學位教學任務的教學部門負責人等人員。在學校MTI教學指導委員會之下,設有MTI教育中心,有專門的辦公地點,配有中心主任1人和專職教學秘書1人,負責日常教學管理工作。
學位點制定了《MTI研究生教學管理規定》、《MTI研究生實踐管理辦法》、《MTI研究生學位授予實施細則》等較完整、健全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符合MTI教育的總體思想和特點。制定的《MTI研究生教學管理規定》對考試命題、試卷評閱、實踐教學、作業批改等各個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規定,各項規定執行得力。
學位點初步建立了本專業課程測試與全國性翻譯資格證書考試(CATTI考試、上海口譯資格證書考試)相結合的教學評估體系,每學期末開展學生評教、教師評教和教師評學的活動。教學檔案完整、真實,每年按時向全國MTI教指委秘書處報送各種數據。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碩士專業簡介
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是魯東大學強化建設學科,下設英語語言文學(2000年)、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006年)、日語語言文學(2006年)三個科學學位碩士授權點,設有理論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英美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以及日語語言文化五個研究方向,其中英語語言文學為山東省十一五重點學科、十二五特色重點學科。同時設有學科教學?英語(2009年)和翻譯碩士(2011年)兩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研究生教育根據社會需求,堅持科研與教學密切結合,突出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著力培育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系統扎實、善于學習、善于研究、誠信做人、質素較高、能力較強的高校英語教師和中等學校骨干教師及其他英語專門人才。
研究生教學部(辦公室)始建于1996年,承擔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學與科研任務。教學部師資力量比較雄厚,擁有全日制碩士生導師23名,其中教授10人,博士14人,校外兼職(合作)導師12名。十二五以來,研究生導師及梯隊成員共出版專業教材8部,學術專著34部, 在CSSCI來源刊物發表論文48篇。主持國家級課題9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2項,省社科規劃課題36項。獲省級優秀社科成果獎7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
研究生教學環境良好,擁有省級數字化外語實驗教學中心1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PETS口筆語語料庫實驗室1間,研究生專用信息查詢室一間,重點學科圖書資料室1間,閱覽室1間,中外文藏書3.3萬冊,中外文期刊210種。
研究生教學工作在學校研究生院和外國語學院的指導下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一,為培養創新型研究生,增設了部分課程,以加強學生批判性思維、研究方法、實踐能力的訓練;其二,研究生數量穩步上升,目前在讀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43人,在職教育碩士研究生84人;其三,研究生培育方式日趨多樣化,舉行專題講座、分組討論,舉辦論壇,參加學術會議,拓展實訓實習等有效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其四,研究生培養質量逐步提高,各類畢業生一次性通過論文答辯率達98%以上,深受企業、機關和中學等用人單位的好評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聯系方式
- 地址:中國山東煙臺
- 芝罘區紅旗中路186號 264025
- 郵箱:ldufl@mail.ldu.edu.cn
- 電話:0535-6681098
- 傳真:0535-6681098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簡介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始建于1963年,原名英語科,1971年改稱英語系,1994年更名為外語系,2002年3月改為現名。學院現設英語系、日語系、朝鮮語系、法語系和大學英語系、研究生公共英語系。開設英語(英語教育、商務英語與翻譯)、日語、朝鮮語、法語4個本科專業,為全校學生開設大學英語、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和輔修英語第二專業課程。 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數字化語言文學實驗教學中心”、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研究基地”。“英語語言文化課程群”、“大學外語素質教育系列聯合課程群”為省級精品課程群;“國際商務課程群”為魯東大學名校建設重點課程群。學院擁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英語語言文學、日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英語)、翻譯碩士(英語筆譯)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英語語言文學為“十二五”山東省特色重點學科。
學院現有在讀學生1506人,其中本科生1364人、研究生185人。近五年,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通過率高出全國同類院校30多個百分點,日語專業一級能力考試合格率90%以上,朝鮮語專業四級考試通過率接近100%,法語專業八級考試通過率為85%。本科生就業率高于85%,研究生就業率接近100%。
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朝氣蓬勃的師資隊伍和管理干部隊伍。現有教職工164人,其中教授9人(英語8人、日語1人),副教授44人(英語37人、日語4人、韓語2人、法語1人);專任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3人;山東省高校重點學科首席專家1人,校級中青年學術骨干帶頭人培養對象4人。另聘有外籍教師13人(英語7人,日語3人, 韓語3人)。
學院設有外國語言學與外語教學、外國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東亞社會與文化等四個學科研究方向。在基于生成語法理論的英漢語言對比、現代漢語計量研究、信息化外語教學、戰后英國學院派小說、中華文化典籍與學術外譯、翻譯技術教學與應用、海上絲綢之路、中日傳統習俗比較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鮮明的特色與優勢。近年來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項,各類省部級科研項目50余項;在CSSCI來源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80余部,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13項。
學院教學條件優良,擁有現代化語言設備和先進的語言實驗室、視聽室、同聲傳譯教室和多媒體教室,擁有豐富的藏書和聲像資料。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已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10多所大學建立了本科和碩士聯合培養和合作交流項目。學院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院講學,派遣教師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進修和講學。2018年度,先后邀請日本、韓國和國內著名高校21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舉辦講座23場;派5名教師外出訪學,40余人次參加學術會議,1名教師擔任法國盧瓦爾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舉辦“博士論壇”8次、承辦“‘一帶一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信息化外語教學研討會暨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指導委員會年會”和“駐煙高校外國文學研究論壇”等學術會議,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廣泛的影響。
添加魯東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魯東大學考研分數線、魯東大學報錄比、魯東大學考研群、魯東大學學姐、魯東大學考研真題、魯東大學專業目錄、魯東大學排名、魯東大學保研、魯東大學公眾號、魯東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魯東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