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考研參考書目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報錄比、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真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專業目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排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保研、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公眾號、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考研參考書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獲取相應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試大綱、招考專業、招考目錄等等基本信息,這些內容是進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準備。考生可以從各院校的研招網進行查詢,每年的9月左右就會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計劃。考生應當仔細閱讀相關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專業的名稱相近,內容也比較繁雜,容易混淆或遺漏,考生要仔細區分。另外各大考研網站的相應版塊也會有歷年的招生信息匯總,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考研參考書目信息內總結了各大院校的歷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詢和選擇。最后,考研派的小編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考研參考書目信息網是考生獲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該網站會提供各種有關考研的資訊和內容,比如歷年的考研招生計劃、考試計劃、考試內容、考試大綱、考試政策、報錄比、錄取名單、復試名單、復試分數線、推免政策等等內容,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招生信息網提供的信息是最為準確和官方的,是考生進行考研的信息主要來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的小編提醒各位考生要時刻關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一切信息變動要以該網站提供的內容為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考研參考書目信息網會公布研招辦以及各個院系的招生負責人電話,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遇到問題或疑惑時可以打電話進行咨詢。最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的小編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考研參考書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考研參考書目](http://img.okaoyan.com/西安建筑科技大學/5.jpg)
2015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學81403市政工程考研報錄比
考研派快訊,據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學81403市政工程考研報錄比已發布,詳情如下:
學院 |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2015年各專業一志愿招生情況 | 備注 | ||||||
推免生人數 | 考試人數(不含缺考) | 達到國家線人數 | 達國家線的考生的復試錄取比例 | 復試線設置情況 | ||||||
復試比例 | 錄取比例 | 上國家線調劑其他專業錄取比例 | ||||||||
環境 | 81403 | 市政工程 | 11 | ≈300 | ≈150 | 65.80% | 34.20% | 20.40% | 自劃線 | 有博士授予權,省重點學科 |
點擊【】查看更多專業分數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市政工程學院給排水科學工程系簡介
一、培養方案(一)專業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熟悉與本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了解水與廢水工程理論技術方面的最新進展,具備獨立從事給水排水工程有關的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工作和初步的研發能力,能在政府、規劃、環保、經濟管理等部門和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單位、高校等從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研發、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二)人才培養規格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具備良好工程實踐能力的應用研究型高級技術人才,畢業生主要從事給水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和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研究開發能力。
(三)畢業生基本規格
(1)畢業生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
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理解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愿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斗的志向和責任感;具有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主要知識和能力要求
①具有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知識和素質。
②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普通化學或無機化學,了解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和應用前景。
③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水質化學與生物學、水力學、工程力學、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水質工程、城市和建筑給水排水系統的基本理論;掌握水文與水文地質,水工藝儀表、設備與自動控制,給排水科學與工程規劃、施工和技術經濟分析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水質分析、水處理實驗與測試的工程測量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設項目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基本內容;了解工程建設、水資源及水質管理和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相關法規。
④具有綜合應用各種手段查詢資料、獲取信息的基本能力。
⑤具有應用語言、文字、圖形等進行工程表達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⑥掌握一門外國語。
⑦具有計算機應用的基本能力。
⑧具有進行工程設計、施工、營運、管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研究和應用開發能力。
(3)身體素質要求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受到必要的軍事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能夠履行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神圣義務。
學生培養的素質構成:應用研究型。
(四)主干學科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五)主要課程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設置的主要課程包括:工程力學、水力學、水文學、水分析化學、水處理生物學、泵與泵站、水工藝設備基礎、給水排水管網系統、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水質工程學、水工程施工、城市水系統運營與管理。
(六)學制及學位授予
修業年限 :四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七)畢業合格標準與授予學位要求
學生在修業年限內須按培養方案要求獲得不低于180.5的總學分,其中通識教育教學模塊82學分(必修63學分、選修19學分,且通識拓展課程選修≥10學分,至少選修1門鑒賞類課程),專業教育教學模塊52.5學分(必修39.5學分、選修13學分),集中實踐教育教學模塊46學分(必修46學分),方可畢業。學生本科畢業時,符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授予學士學位實施細則》,達到畢業學分要求,且符合課外素質教育學分要求(≥10),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20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081403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藝術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14]土木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81403市政工程 01(全日制)水源水質微污染控制與水質改善理論與技術 02(全日制)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03(全日制)給排水系統優化和安全輸配技術 04(全日制)水的再生回用理論與技術 05(全日制)建筑給排水與節水技術 擬招人數:55(含推免生15 人) |
|
招生人數: | 55 | |
考試科目: |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13微生物學 |
|
備 注: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081403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14]土木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水源水質微污染 控制與水質改善理論與技術 02(全日制)水處理理論與技 術 03(全日制)給排水系統優化 和安全輸配技術 04(全日制)水的再生回用理 論與技術 05(全日制)建筑給排水與節 水技術 |
|
招生人數: | 50 | |
考試科目: |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11水力學 |
|
備 注: |
20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市政工程081403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14]土木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81403市政工程 01(全日制)水源水質微污染控制與水質改善理論與技術 02(全日制)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03(全日制)給排水系統優化和安全輸配技術 04(全日制)水的再生回用理論與技術 05(全日制)建筑給排水與節水技術 擬招人數:55(含推免生15 人) |
|
招生人數: | 55 | |
考試科目: |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13微生物學 |
|
備 注: |
西安科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市政工程碩士點簡介
市政工程學科市政工程是土木工程學科的重要學科分支,是研究城市基礎工程、城市輕軌、城市地鐵、城市給水排水和工業給水、廢水、水資源利用工程等技術理論及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運行的學科。本學科研究內容涉及城市基礎設施規劃與施工、城市道橋設計理論與試驗研究、城市軌道交通、污水處理工藝理論與技術、給水工程系統及其油畫等方向的研究。我院市政工程2005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市政工程學科基于我院巖土及地下工程方面的學術優勢,在城市基礎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監測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研究工作和應用技術開發。
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市政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輕軌設計理論與實驗研究、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給排水系統優化設計與調度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簡介
一、培養方案(一)專業目標
環境科學是一門學科間交叉的科學,通過各學科的交叉探討環境問題產生的機制(包括自然的、社會文化的、科技的、經濟發展等方面);尋找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包括社會管理和運作、科學認識和技術手段、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調動和運用各種社會、經濟、科技手段(包括管理、各種工程措施、經濟調節、法律措施等),在社會經濟許可的條件下對產生的環境問題進行預防和治理。
本專業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開放辦學”的辦學理念,結合學校長期以來在城市建設和工業發展領域的優勢特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及具有分析與解決環境科學基本問題的復合型人才;掌握相關的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創造性思維與實踐能力,了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環境管理的基本技能的技術人才;培養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行政部門等從事環境方面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的專門人才,以及繼續深造的專業人才。
(二)基本培養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呈現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于環境專業學生的培養標準在不斷提高。因此,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有特色”的復合型人才應該是環境科學專業的基本培養標準,具體體現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共計12項基本要求。
1.環境問題分析能力:通過通識課程教育、專業基礎課程教育和專業課程教育,以及相應的課程實驗等實踐環節的學習,學生應掌握環境科學專業的基本理論,擁有完整的環境理論知識結構,并且能夠靈活的運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對復雜環境問題的成因、發展規律、環境影響以及解決對策等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2.工程技術的認知能力: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城市水環境污染與控制、城市生態工程、城市與工業大氣污染成因與源控制、城市與工業固廢的資源和能源回收及控制等環境工程學的基本理論,同時通過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生態實習等實踐環節,學生應熟悉相關的工程技術原理,掌握環境工程基礎專業知識,對環境領域相關的復雜工程技術和設備有基本的了解。
3.環境管理與規劃解決方案: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等基本理論,熟悉清潔生產、環境監測、環境污染物分析技術等專業知識,在掌握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的同時,能夠運用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對環境糾紛問題進行分析,成為滿足社會真正需要的環境管理人才。
4.科學研究的能力:通過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多元化實踐環節的訓練,學生應具備設計實驗、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結論的能力,進而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環境科學相關的工程基礎科學、技術基礎科學等復雜的環境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
5.使用現代工具的能力:通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環境信息系統(GIS)、環境系統建模(環境系統工程)等課程的學習,學生在解決復雜環境問題時,應具有選擇、開發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的能力,能夠通過科學的預測和仿真模擬,解決常規方法處理復雜環境工程基礎與技術問題的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通過清潔生產等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結合工程建設的相關背景知識,合理分析與評價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經濟、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同時能夠理解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基本課程的學習,深入理解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培養本專業學生高度的人類環境憂患意識、環境保護責任感和正確的環境倫理道德觀,能夠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評價復雜工程問題對環境、社會的影響。
8.職業規范:通過人文社科課程的學習以及開展的職業規劃講座等,培養本專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在實踐中恪守職業道德和規范,倡導環境可持續發展思想,履行自身義務和責任。
9.個人和團隊: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學習形式,注重培養本專業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其能夠協調好個人與團隊的關系。在團隊中相互學習交流、配合協作,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擺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正確看待競爭與合作。
10.溝通:能夠就復雜環境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規劃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通過環境學雙語教學和專業英語課程學習,具有一定的英語溝通能力,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國際交流。
11.項目管理:通過基礎課程的學習以及相關課程實踐,使本專業學生理解并掌握項目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夠就實際工程項目提出合理的管理方案,能夠解決項目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2.終身學習:通過各類課程的學習和實踐環節訓練,使本科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并樹立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其不斷學習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以達到思想和能力與時俱進。
(三)主干學科
主干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
相近專業:環境工程
(四)主干課程
環境學、環境生態學、環境化學、自然地理學、城市環境學、環境工程學、環境毒理與風險分析、環境微生物、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環境信息系統、環境法律法規、環境經濟學。
(五)主要專業課程設置
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和我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基礎,以必修課和選修課形成了環境生態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工程學等三大教學模塊,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形成以理為主、以工為輔的教學模式,系統學習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包括環境學、環境自然科學(生態學、環境化學、環境微生物、自然地理學等)、環境技術科學(環境系統工程、環境水文學與水資源利用等)、環境人文社會科學(環境法律法規、環境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等)、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毒理與風險分析、環境信息系統、環境工程學(城市水環境污染與控制、城市生態工程、城市與工業大氣污染成因與源控制、城市與工業固廢的資源和能源回收及控制)、環境監測、清潔生產等。
(六)主要實踐性環節
實驗、實習、課程設計、課程大作業、畢業論文(設計)
(七)學制及學位授予
學制為四年本科,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八)畢業條件
學生在修業年限內須按培養方案要求獲得不低于182.5的總學分,其中通識教育教學模塊82學分(必修62學分、選修20學分,且通識拓展課程選修≥10學分,至少選修1門鑒賞類課程),專業教育教學模塊60.5學分(必修45.5學分、選修15學分),集中實踐教育教學模塊40學分(必修40學分),方可畢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簡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其前身為1956年并校時成立的衛生工程系,1980年更名為環境工程系,1999年更名為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至今已有60年的歷史。學院現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兩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級名牌專業,環境科學專業為省級一流專業和省級特色專業。60余年來,學院先后獲準了環境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現屬建科學院)、市政工程、環境科學和環境材料、環境化學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環境材料和環境化學為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的目錄外二級學科),建立了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和市政工程學科)。1996和1997年,學院分別被原冶金部和陜西省批準建立了環境工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002年,學院環境工程學科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的環境工程學科同時被評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2003年,學院獲得環境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由學院牽頭申報的“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準立項建設。2007年,“西部建筑科技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13年更名為“西部綠色建筑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通過專家論證,并由科技部批準立項建設,學院“西部建筑環境科學實驗中心”成為支撐該培育基地的四個中心之一。水環境科研團隊入選2008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009年,學院教學實驗中心被評為國家級“環境類專業”教學實驗示范中心,2016年,教學實驗中心又被評為省級“環境類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015年,“國家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獲科技部批準成立建設。2017年,陜西省科技廳批準建立了陜西省膜分離重點實驗室和陜西省膜分離技術研究院。2018年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由我院轉往建筑設備科學與工程學院。
目前,學院已成為我國西部地區12省市唯一擁有環境類國家重點學科,并同時擁有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環境科學和環境材料、環境化學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教育部與陜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的院系。學院現有教職工119人,其中教師81人,師資博士后10人。教師隊伍中有博士生導師25人,教授28人,副教授28人,77人具有博士學位。現有在校本科生1470名,碩士生727名,工程碩士56名,博士生102名。
60余年來,學院主持國家重大水專項項目2項,水專項課題3項、水專項課題合作單位項目1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作單位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973”項目和國家“863”項目15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1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119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3項,國際合作項目8項,教育部、國家環保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水利部、陜西省等省部級項目300余項,其他重要縱向項目29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243部,發表論文4000余篇,其中SCI論文71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75項,獲國家科技獎5項、省部級科技獎71項。主持完成教育部、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38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12項。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院已累計培養了11261名本科生,4529名碩士,264名工程碩士,31名高教碩士,274名博士,出站博士后47人。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氛圍濃厚,累計參賽人數2000余人次,累計獲得各類獎項近300余項,其中國際獎項9項,國家級獎項共57項,省部級獎項共67項,校級獎項約200余項。學院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多渠道就業,近五年平均就業率均保持在95%以上。以侯立安院士為代表的眾多杰出校友已經成為國家機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和教學科研單位的學術學科帶頭人,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得到了社會普遍好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市政工程學院環境工程專業簡介
一、專業背景及發展沿革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創辦于1976年,由建校初期設立的“采暖通風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兩個專業組建而成,具有濃厚的工程背景。1977年招收首級本科生,是我國最早設置和招收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的高校之一,目前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984年由我校提出的環境工程專業本科培養方案成為我國同專業本科教育的基本模式;2002年獲準國家重點學科,為當時全國僅有的4個環境工程國家重點學科之一,是西部地區唯一的環境類國家重點學科;2003年被評為陜西省名牌專業、2007年獲準國家級特色專業、2008年獲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1年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建設專業和2012年國家級環境類人才創新實驗區;2012年獲準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示范區;2013年通過工程教育認證(有效期6年);2017年獲準陜西省一流專業建設項目;根據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的評價,本專業為5★專業,2016、2017、2018年專業排名逐年上升,分別為17/320、13/330、8/325(排名/參評學校),專業影響力逐漸提升。
截止到2018年7月,本專業已累計培養了1441名本科生,1307名碩士,86名工程碩士,126名博士。目前在校本科生503名,碩士研究生362名,博士研究生52名。
環境工程專業現有專職教師42人,師資隊伍中正高級職稱者11人(占26%),副高級職稱者19人(占45%),中級職稱者9人(占21%),師資博士后3人(占7%);其中高級職稱人數占專職教師總數的71%,教師職稱結構合理;師資隊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老、中、青結合,45歲以上者13人(占31%),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29人(占69%),教師年齡結構合理;擁有博士學位者35人占(83%),擁有碩士學位者4人(占10%),學歷結構合理。師資隊伍中在中科院、985及211高校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共12人,在愛爾蘭、日本、新加坡等國外高校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共4人,在湖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現985和211高校獲得本科學歷共13人,教師學緣結構合理。目前形成了以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和寶鋼優秀教師等為骨干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教師中有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工程教育認證專家、全國環境工程領域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協作組副組長,擁有陜西省環境污染控制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環境工程專業教師承擔包括教育部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等在內的多項國家級和省級教改項目,獲陜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二等獎2項;主編了首批環境工程專業課教材7部、國家規劃重點教材5部,獲省優秀教材獎2項。由清華大學郝吉明院士和我校馬廣大教授主編的《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張希衡和彭黨聰教授主編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史寶忠教授主編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張承中教授主編的《環境規劃與管理》教材等為全國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經典教材,在業界具有深遠影響。現已建設陜西省精品課程2門、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門和省級MOOC建設課程1門。
本專業擁有國家級環境類專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陜西省環境類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環境類人才創新實驗區、陜西省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教學和科研平臺,為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支撐。截止目前,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面積3880 m2,擁有各類教學儀器3466臺(套),總價值6405萬元。仿真實驗中心占地67 m2,配備主要虛擬仿真硬件設備有TS10000型超級服務器、DELLT7400型圖形工作站、Z9PE-D8計算工作站、30TB以上的存儲設備等;設置4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塊,包括基礎虛擬仿真實驗模塊、水環境虛擬仿真實驗模塊、大氣環境虛擬仿真實驗模塊和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虛擬仿真實驗模塊。環境工程專業實習基地完整涵蓋了水、氣、固及環境監測等專業方向,包括西安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西安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和西安市環境監測站等,共計37個,充分滿足環境工程實踐教學需要。此外,教學經費充足,滿足教學需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近三年每年招生規模120人左右,第一志愿報考率平均超過120%。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考取高水平大學研究生的能力穩步提高,近三年96名學生被國內外高水平學校錄取為研究生,考研及出國人數占30%左右;近五年平均就業率均保持在94%以上,相關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整體滿意度均在95%以上。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學院每年主辦或承辦的科技競賽近10項,本專業參賽學生達500余人次。近三年本專業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各類競賽獎98項,獲獎數量和層次名列全校前茅。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聯合舉辦了13屆“全國環境友好科技競賽”,在國內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和影響力。眾多杰出校友已經成為國家機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和教學科研單位的學術學科帶頭人,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得到了社會普遍好評。
二、專業培養目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針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總體布局,結合陜西省區域特點和環境保護問題,立足于行業發展對不同層面人才的需求,制訂了符合我校辦學定位的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環境污染防治、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等環境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技術、方法,熟悉專業發展前沿動態,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創新及持續學習能力,勝任環境工程領域的規劃、設計、監測、評價、運行、管理及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業人才。
具體目標如下:
培養目標1: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和工程職業道德。
培養目標2:擁有團隊協作精神和有效溝通能力,能夠在團隊中擔當不同的角色及領導能力,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培養目標3:具備從事市政、建筑和冶金等行業環境工程領域的規劃、設計、監測、評價、運行及管理等工作,成為單位業務骨干,具有獲得中級技術職稱的能力。
培養目標4:能夠跟蹤本專業及相關領域前沿技術,具備研究開發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具有獲得國家相關專業注冊工程師資格的能力。
培養目標5: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終身學習的意識,能夠通過不斷學習提升知識水平與職業發展要求的能力。
三、專業畢業要求
根據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學生通過本專業學習后,應達到以下畢業要求:
(1)工程知識:掌握數學、化學、生物學、環境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并能夠運用相關理論及方法解決復雜環境工程問題
指標點1.1能夠將數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用于復雜環境問題的評價及恰當表述,并在合理邊界條件下求解
指標點1.2能夠將工程學及生物學知識用于環境污染控制工藝過程分析
指標點1.3能夠將專業知識用于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設計、運行及優化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基本原理識別復雜環境工程問題,解析影響環境污染控制效果的因素,通過綜合論證,獲得科學結論
指標點2.1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基本原理識別復雜環境工程問題
指標點2.2能夠應用環境工程基本原理分析影響環境污染控制效果的因素
指標點2.3能夠針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通過文獻研究進行論證,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應用環境工程的專業知識確定和優化污染控制方案,設計復雜環境工程問題解決所需的工藝、系統、設備或單元,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符合現代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的需求,能夠用圖紙、報告等工程學語言呈現設計成果
指標點3.1能夠分析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特定需求,確定具體的設計方案
指標點3.2能夠在現代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約束條件下對工藝方案進行優化,對工藝方案所涉及的系統、單元(部件)等進行設計,并能夠體現創新意識
指標點3.3能夠用圖紙、設計說明書、報告等形式呈現設計成果
(4)研究:依據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應用科學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開展研究,進行實驗設計,綜合分析并解釋實驗數據,得出合理有效的結論
指標點4.1能夠基于科學原理,針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關鍵環節,采用科學方法設計有效可行的實驗方案
指標點4.2熟悉實驗程序,能夠正確選用和操作實驗裝置或測試設備,安全開展實驗
指標點4.3能夠正確獲取實驗數據,并通過綜合分析及合理解釋得出有效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掌握辦公自動化和工程制圖等工程工具,能夠有效利用網絡和數據庫等現代信息技術及資源,開發、選擇與使用相關工程工具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或系統進行模擬及預測,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標點5.1掌握辦公自動化、工程制圖軟件等現代工程輔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夠根據需要選擇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及資源獲取有效信息
指標點5.2能夠開發、選擇與使用相應的現代生物和化學分析方法,對復雜環境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和診斷
指標點5.3在準確理解相關模型或軟件適用范圍和局限性的基礎上,利用其對復雜環境系統進行模擬及預測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分析和評價解決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方案和實踐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指標點6.1熟悉與環境工程實踐有關的社會、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方面的知識,明確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指標點6.2能夠合理分析評價環境工程實踐及復雜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響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分析和評價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指標點7.1掌握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意義,理解復雜工程問題對環境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指標點7.2具備分析和評價工程實踐對自然、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影響的能力
(8)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環境工程師的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職業責任
指標點8.1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指標點8.2具有職業道德修養,能夠在環境工程項目實踐中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履行職業責任
(9)個人和團隊:理解工程實踐中多學科交叉的重要性,能夠以個體和團隊成員角色勝任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工作,并具備團隊負責人的能力素質
指標點9.1能夠理解復雜環境工程實踐的多學科交叉性,組織團隊成員開展工作
指標點9.2能夠在多學科背景團隊中獨立完成團隊分配的任務
(10)溝通:能夠利用文稿、報告、設計圖紙等工程語言及自然語言,就復雜環境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交流
指標點10.1能夠通過文稿、報告、圖紙等工程語言體現設計成果,通過陳述發言、答辯等形式準確表述專業見解并進行有效溝通
指標點10.2能夠正確理解和處理環境工程與相關專業之間的關系,具備與業界同行、相關專業人員及社會公眾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能力
指標點10.3掌握一門外語,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夠應用于多學科背景下的工程實踐活動
指標點11.1理解并掌握環境工程活動中涉及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基本知識
指標點11.2能夠運用相關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在多學科背景下解決復雜環境工程問題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能夠適應職業發展要求
指標點12.1能夠通過資料查閱了解國內外環境工程技術前沿與發展趨勢
指標點12.2具備追蹤新知識和終身學習的意識,能夠適應職業發展的要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如對學院工作有任何意見和建議,請寫郵件到deanemes@xauat.edu.cn,我們將及時回復和處理。市政工程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介紹
專業點分布
專業院校排名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247 | 同濟大學 | A+ |
2 | 10286 | 東南大學 | A+ |
3 | 10003 | 清華大學 | A |
4 | 10005 | 北京工業大學 | A |
5 | 102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學 | A |
7 | 10056 | 天津大學 | A- |
8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A- |
9 | 10294 | 河海大學 | A- |
10 | 10532 | 湖南大學 | A- |
11 | 10533 | 中南大學 | A- |
12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學 | A- |
13 | 90006 | 解放軍理工大學 | A- |
14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學 | B+ |
15 | 10107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B+ |
16 | 10153 | 沈陽建筑大學 | B+ |
17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B+ |
18 | 10290 | 中國礦業大學 | B+ |
19 | 10422 | 山東大學 | B+ |
20 | 10486 | 武漢大學 | B+ |
21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22 | 10536 | 長沙理工大學 | B+ |
23 | 10561 | 華南理工大學 | B+ |
24 | 10611 | 重慶大學 | B+ |
25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B+ |
26 | 11078 | 廣州大學 | B+ |
27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學 | B |
28 | 10016 | 北京建筑大學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業大學 | B |
30 | 10359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31 | 10386 | 福州大學 | B |
32 | 10429 | 青島理工大學 | B |
33 | 10459 | 鄭州大學 | B |
34 | 10491 | 中國地質大學 | B |
35 | 10497 | 武漢理工大學 | B |
36 | 10610 | 四川大學 | B |
37 | 10618 | 重慶交通大學 | B |
38 | 10710 | 長安大學 | B |
39 | 10731 | 蘭州理工大學 | B |
40 | 10732 | 蘭州交通大學 | B |
41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學 | B- |
42 | 10145 | 東北大學 | B- |
43 | 10280 | 上海大學 | B- |
44 | 10332 | 蘇州科技大學 | B- |
45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學 | B- |
46 | 10385 | 華僑大學 | B- |
47 | 10424 | 山東科技大學 | B- |
48 | 10430 | 山東建筑大學 | B- |
49 | 10593 | 廣西大學 | B- |
50 | 10616 | 成都理工大學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學 | B- |
52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53 | 11075 | 三峽大學 | B- |
54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C+ |
55 | 10080 | 河北工業大學 | C+ |
56 | 10147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C+ |
57 | 10255 | 東華大學 | C+ |
58 | 10337 | 浙江工業大學 | C+ |
59 | 10404 | 華東交通大學 | C+ |
60 | 10500 | 湖北工業大學 | C+ |
61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學 | C+ |
62 | 10590 | 深圳大學 | C+ |
63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學 | C+ |
6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C+ |
65 | 10792 | 天津城建大學 | C+ |
66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學 | C+ |
67 | 11845 | 廣東工業大學 | C+ |
68 | 10009 | 北方工業大學 | C |
69 | 10078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C |
70 | 10183 | 吉林大學 | C |
71 | 10191 | 吉林建筑大學 | C |
72 | 102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C |
73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學 | C |
7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C |
75 | 10298 | 南京林業大學 | C |
76 | 10384 | 廈門大學 | C |
77 | 10538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C |
78 | 10560 | 汕頭大學 | C |
79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學 | C |
80 | 10657 | 貴州大學 | C |
81 | 11646 | 寧波大學 | C |
82 | 10019 | 中國農業大學 | C- |
83 | 10128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C- |
84 | 10188 | 東北電力大學 | C- |
85 | 10216 | 燕山大學 | C- |
86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學 | C- |
87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88 | 10427 | 濟南大學 | C- |
89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學 | C- |
90 | 10488 | 武漢科技大學 | C- |
91 | 10555 | 南華大學 | C- |
92 | 10699 | 西北工業大學 | C- |
93 | 11066 | 煙臺大學 | C- |
94 | 11117 | 揚州大學 | C- |
市政工程研究生院校排名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1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A+ | 4 | 清華大學 | A | 7 | 天津大學 | A |
2 | 同濟大學 | A+ | 5 | 大連理工大學 | A | 8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A |
3 | 浙江大學 | A | 6 | 重慶大學 | A | 9 | 河海大學 | A |
B+等(14個):東南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南大學、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南華大學、長安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交通大學、浙江工業大學 |
||||||||
B等(13個):安徽建筑工業學院、蘭州交通大學、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四川大學、山東建筑大學、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廣州大學、中南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揚州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桂林工學院 |
||||||||
C等(10個):名單略 |
|
|
|
|
1 | 同濟大學 | 5★ | 100 |
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5★ | 100 |
3 | 清華大學 | 5★ | 100 |
4 | 湖南大學 | 5★ | 100 |
5 | 浙江大學 | 5★ | 100 |
6 | 重慶大學 | 4★ | 100 |
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4★ | 100 |
8 | 中南大學 | 4★ | 100 |
9 | 四川大學 | 4★ | 100 |
10 | 河海大學 | 4★ | 100 |
11 | 北京工業大學 | 4★ | 100 |
12 | 北京交通大學 | 4★ | 100 |
13 | 東南大學 | 4★ | 100 |
14 | 大連理工大學 | 4★ | 100 |
15 | 天津大學 | 4★ | 100 |
16 | 沈陽建筑大學 | 4★ | 100 |
17 | 武漢大學 | 4★ | 100 |
18 | 西安理工大學 | 4★ | 100 |
19 | 青島理工大學 | 4★ | 100 |
20 | 長沙理工大學 | 4★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