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發布時間:2020-05-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寧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寧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師資力量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寧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師資力量 正文

吳素萍,1965年生,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研究方向為并行分布及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挖掘與分析、高性能計算、并行圖形圖像處理及三維重建。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寧夏自然科學基金、寧夏科技攻關項目、國家星火計劃項目子項目等等。

畢利,1968年生,碩士,教授。研究方向:信息工程。主研內容:數據挖掘與信息系統集成技術。2013年參加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寧夏制造業信息化綜合集成應用示范》(2013BAF02B05)的高級計劃排程子項目的研究與開發,2014獲得《Google產學合作專業綜合改革項目》的支持。201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云計算環境中Web服務組合集成關鍵技術研究—以制造業為例》應急管理項目支持。近年公開發表論文十幾篇。2016年獲得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馮鋒,生于1971年12月,教授,博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生導師,現任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信息系統集成及應用、物聯網技術等。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完成教育部教改項目1項,寧夏自然科學基金2項,寧夏高教項目1項,自治區級質量工程1項;編著教材3部;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EI收錄6篇)。

趙軍,1971年生,教授,博士,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工業工程分會理事,寧夏電子商務協會委員,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系統工程、企業計算實驗。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區科技攻關項目3項、企業合作項目2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EI收錄8篇)。

高玉琢,1961年生,教授,寧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加拿大紐布倫斯威克大學訪學,長期從事網絡信息安全、計算機網絡方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科研項目9項,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著作三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省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楊軍,1972年生,教授,博士,寧夏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先進網絡與大數據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項目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5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EI檢索12篇,軟件學報1篇);寧夏首屆“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自治區“互聯網+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自治區“大數據分析+寧夏產業發展服務科技創新團隊項目”團隊帶頭人,中國計算機學會網絡與數據通信專委會委員。

劉立波,1974年生,教授,博士,博士后;目前主要從事智能信息處理領域研究,強調多學科和不同背景領域交叉,立足于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研發。主持及參與完成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多項;軟件著作權20余項,各類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張鵬,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2008年畢業與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先后任職于華為、上海西門子等IT企業。研究方向包括視頻編碼傳輸,媒體分析與理解,云計算與物聯網的應用研究等。參與和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發表論文多篇,申請發明專利十多項。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服務專委委員。
 

劉進鋒,男,1971年生,教授,博士。本科: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碩士: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西北工業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以前研究方向為圖像處理、GPU并行計算,目前興趣在機器學習領域。科學素養不錯,項目論文不多。

王學明,男,1964年1月出生,碩士生導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數據庫技術與應用。1986年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數學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得華東理工大學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學位,2005-2006年英國Southampton Solent大學訪問學者。曾任數學系計算機軟件教研室主任、(網絡)遠程教育學院院長,現任網絡與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寧夏全區公務員計算機等級考核系統”、“寧夏中小型制造業信息化平臺構建研究與應用”、“遠程教育優勢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建設”、“分布式教育資源網絡服務環境解決方案”等項目,主編、參編教材3部,發表論文十余篇。

杜方,1974年生,教授,博士,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北卡中央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大數據管理及數據庫技術。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核高基項目、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高水平期刊及會議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郭輝,1975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流程工業過程智能監控與故障診斷方向理論和應用研究,截止目前已主持參加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其中SCI、EI檢索2篇),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項。

史偉,教授,博士。2015-2016年美國西密歇根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圖形圖像處理、大數據應用。研究領域主要基于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文物古跡數字化保護應用研究,尤其是在西夏歷史文物數字化保護方面。參與完成多項國基金,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寧夏高校項目各1項。目前作為骨干成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近年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其中EI收錄2篇),專著1部。

丁志義,1968年生,教授,博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碩士生導師,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軟件方法學,計算機基礎理論及應用。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寧夏自然科學基金一項,發表論文20余篇。

張海燕,1975年生,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會計算,推薦系統。主要研究內容:復雜社會網絡下的社區發現及演變問題,圍繞社會媒體的挖掘問題。至今共公開發表論文15篇,共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完成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參與完成2項寧夏高等學校教育項目,主持完成1項寧夏大學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目前主持1項寧夏自然基金項目,201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

劉昊,1988年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研究方向:人臉圖像分析、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先后在IEEE T-PAMI、IEEE T-IP等領域權威期刊與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共15篇(第一作者T-PAMI長文2篇,CCF A類論文5篇,影響因子總和逾60)。2019年獲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獎(全國10人)、第十五屆寧夏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2018年獲清華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二等獎、入選第三批寧夏青年科技托舉人才工程。擔任CCF A類期刊會議T-PAMI/T-IP/CVPR/AAAI審稿人。目前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多項省部級項目。2018-2019年度指導研究生發表國際高水平SCI/EI論文6篇。


馬維軍,1981年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5年獲西安交通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研究方向:復雜網絡與復雜系統、神經動力學、網絡同步與控制,多智能體系統等。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SCI 4篇,擔任多個國際SCI期刊的審稿人,目前主持省部級項目2項。

 
葛永琪,1980年生,副教授,博士,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CCF嵌入式系統專業委員會委員,2018年度“西部之光青年學者”項目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嵌入式智能系統和信息物理系統,主持或參與了“863計劃”、“航空科學基金”、“天脈產業化專題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和應用項目。目前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項,發表論文1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項,登記軟件著作權1項。

 
王恒,博士,教授。寧夏大學網絡與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自治區互聯網信息化辦公室特聘網絡安全監督員,自治區公安廳特聘網絡與信息安全專家。近五年,先后參與國家級項目6項,主持自治區教育廳高級科研項目2項,主持橫向課題12項,曾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先后國內外高水平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網絡安全,電子商務。
            
寧夏大學

添加寧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寧夏大學考研分數線、寧夏大學報錄比、寧夏大學考研群、寧夏大學學姐微信、寧夏大學考研真題、寧夏大學專業目錄、寧夏大學排名、寧夏大學保研、寧夏大學公眾號、寧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寧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寧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ningxiadaxue/yanjiushengyuan_272069.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