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森林資源化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發布時間:2020-06-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森林資源化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森林資源化學研究生培養方案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森林資源化學研究生培養方案 正文

西南林業大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森林資源化學(0907Z3)
Forest resource chemistry
 

(一)學科簡介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其面積占陸地面積的近  1/5。森林是自然界巨大的綠色寶庫,其中有極其豐富的物種資源,地球上  90%以上的陸生植物和絕大多數動物都生存在森林中,森林中微生物種類和數量更是任何生態系統無可比擬,森林每年生物量凈生產量約占全部陸地年凈生產量的65%。隨著石油、煤、天然氣等人類所依存的主要化石資源的不斷耗竭和面對全球變暖、環境污染   和人類健康等問題的挑戰,人類的發展越來越需要高效利用以森林資源為代表的可再生、碳中性環  保型的生物質資源以及活性天然產物等資源。
森林資源化學是運用林學、化學、生物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各種森林生物資源化學組成、生命  活動中各種物質的合成運轉、積累和轉化規律與調控,以及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結構解析、活性  篩選、性質表征和高效利用等的一門學科。主要有森林天然產物化學與功能、森林食品加工利用與  安全、林產資源高值化利用,綠色農藥研究與開發四個研究方向。本學科的科研條件齊備和先進,  擁有西南山地森林資源保育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西南山地森林資源保育重點實驗  室科研平臺,可滿足研究領域的各種實驗需求。西南林業大學森林資源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后,  可面向林業、藥用植物學、森林食品、森林資源管理等相關的科研、教學、管理、生產等部門就業,  其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二)培養目標

堅持立德樹人的培養方針,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教學環節,為美麗中國  建設和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培養具有高尚品德和實干精神的專業人才。

三)培養方式

根據森林資源學各研究方向的特點,采取導師負責與導師組、學科團隊、行業專家聯合指導等  多樣化的方式培養研究生。

(四)學習年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學制為 3 年。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彈性修業(學習)年限,全日制學
術型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年限最長為 5 年,非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為 6 年。學習年限期滿,未畢業者按自動退學處理。

(五)學科(研究)方向

“林學”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森林資源化學”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四個: 1.森林天然產物化學與功能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我國西部地區豐富的森林植物、微生物資源為研究對象,以有機化學為基礎,現代分析技術為手段,開展天然產物的化學與功能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天然產物的提取分離、  結構鑒定與活性篩選研究,天然產物的化學合成與結構修飾研究,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與調控,重  要藥用植物資源的物質基礎及可持續利用研究,天然產物的生態功能及生物學意義研究。
2. 森林食品加工利用與安全
本研究方向應用化學生物技術,主要開展森林環境中生產的林產食品類、林下產品等的深加工  與轉化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林產食品資源結構,新資源食品研發,重點開發林下菌類、竹類、  蔬菜類等食品資源;林下可食用資源保鮮、加工及商品化技術;森林功能性食品開發利用及林產果  酒、油脂加工理論與技術;森林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包括安全性評價、食品有害因素檢驗檢測技  術。
3. 林產資源高值化利用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林業生產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為原料,采用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方法,通過  生態高效分離或轉化,生產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物質、化工或農林業生產原料、燃料以及高性能綠  色環保功能材料。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林產剩余物的多級化高效高值綜合利用原理與技術;林產剩  余物基高值化制品的生態高效轉化與應用原理與技術以及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林產剩余物功能性  物質發掘利用。
4. 綠色農藥研究與開發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林下植物資源的生物農藥活性、農藥生物測定的新技術和新農藥產品開發。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具有殺蟲、抗菌、抗病毒等植物活性物質的發掘研究;綠色農藥活性物質的作   用機理研究;綠色農藥制劑的研發利用研究。

(六)學分要求與課程、必修環節設置

本學科總學分最低要求為 28 學分,包括課程學習 23 學分和必修環節 5 學分。

1. 課程設置

本學科課程學習的學分最低要求為 23 學分,其中學位課學分要求為 16 學分,課程學習原則上
要求在第 1 學年之內完成。具體課程設置如下:
 
 
類別
 
序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備注
 
 
 
 
 
學位課
 
公共課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36 2 2 考試  
[2] 自然辯證法概論 18 1 1 考試  
[3] 碩士生第一外國語 144 6 1、2 考試  
 
 
專業課
[4] 高等有機化學 32 2 1 考試  
[5] 植物資源與利用學 48 3 2 考試  
[6] 植物科學研究進展 16 1 1、2 考查  
[7] 天然產物化學 32 2 2 考試 精品課
 
類別
 
序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考核方式
 
備注
 
 
 
 
 
 
 
 
 
 
 
 
選修課
 
 
 
 
 
 
方向選修課
[8] 生物活性成分分離分析方法與原理 32 2 1 考查  
[9] 有機結構解析 32 2 2 考查  
[10] 植物次生代謝與調控 32 2 2 考查 案例課
[11] 食品安全研究方法與進展 32 2 1 考查  
[12] 森林植物加工新技術 32 2 2 考查  
[13] 生物質材料與化學品 32 2 2 考查 雙語課
[14] 林產剩余物高值化利用 32 2 2 考查  
[15] 綠色農藥專題 32 2 1 考查  
[16] 試驗設計與數據分析 32 2 2 考查  
 
 
 
公共選修課
[17] 生物化學技術原理與應用 32 2 2 考查  
[18] 現代分子生物學 32 2 2 考查  
[19] 高級生物化學 32 2 1 考查  
[20] 農林產品品質分析 32 2 2 考查  
[21] 文獻檢索與論文寫作 32 2 2 考查  
 
必修環節
[22] 開題報告   1 3    
[23] 實踐訓練   2      
[24] 學術交流與討論   2      
 
要求及說明:
(1) 課程學習的目的在于加深和擴展學生在相應學科領域知識的深度和寬度,使學生掌握本門  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同時具備適應社會需要的發展潛力。各學科設置的課程體  系要有足夠的縱深度和寬廣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2) 研究生課程學習分為學位課和選修課兩部分。
①政治課和外語課由研究生院統一設課。其中政治理論課 2 門,碩士生第一外國語門,具體設課方式、授課內容及考核方式參照教育部相關文件執行;
②碩士研究生學位課中專業課要求設置合理,以使學生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  統的專門知識。
③選修課是為拓寬碩士研究生的知識領域,增加研究生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和發展潛力設置的,  給研究生在選課上更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并以此促進學科的交叉和研究生的個性發展。選修課只   需列出本學科開設的、或者推薦學生選修的其他課程。
(3) 考核方式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考試分開卷考試和閉卷考試,考查主要指課程論文、競賽

 
 
 
 
 
及各類設計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學位課的考核要求以考試方式為主。無論考試與考查,均可結合平  時考勤、課堂小測試等綜合評定給出成績。
(4) 對于同等學力和跨學科考取的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自學補修 2~3 門本科核心課程, 補修的本科課程不計成績不計學分。

2. 培養環節

(1) 培養計劃
碩士生入學后兩個月內,導師(組)應根據學科專業培養的要求,結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個  人情況,指導研究生做好個人培養計劃。培養計劃由學科負責審定,經學院負責人批準后執行,并  分別在學院和研究生院備案。
(2) 學術交流與討論(2 學分)
學術交流與討論應結合碩士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學位論文工作,由導師、學科與相關領域專家、  研究生共同參加,以專人報告、集中討論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每個學科點每學期舉辦研討活  動的次數不少于  5  次,研究生必須按要求在研討活動上作專題報告;此外,研究生必須參加與本學科專業相關的學術會議報告及講座,各學科專業要根據自身特點,對研究生在參加學術研討過程中  應作專題報告次數以及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報告和講座的次數、考核評價辦法等提出具體規定。該  環節考核通過后,記 2 學分。
(3) 開題報告(1 學分)
碩士生開題報告應在導師指導下,在查閱文獻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于入學后第三學期結束前  完成。開題報告書應首先獲導師認可通過,并在舉行開題報告會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組成員審閱后  方可參加開題。開題報告應由考核小組進行論證,論證通過者記 1  學分。開題報告通過者,以書面形式交至所在學院審批后備案。在此基礎上,碩士生應在導師的指導下盡快擬定論文的具體工作計  劃,并予以實施。具體要求按《西南林業大學關于學術型研究生開題報告的規定(修訂)》執行。開  題報告未通過者,在一定時間內(兩次開題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 3 個月)重新開題,2 次不能通過者,則學籍自動順延一年;順延期滿仍未重新開題或 3 次開題未通過者,按退學處理。
(4) 中期考核
碩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學后第四學期內,由所在學院統一安排,各相關負責人組織和實施。  審查小組應對其思想品德、課程學習和科研能力三方面進行全面考查,并根據考核結果進行預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審核、備案。具體要求按《西南林業大學關于學術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規定
(修訂)》執行。
(5) 實踐訓練(2 學分)
包括科研實踐、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等形式,要求結合本學科專業特點和碩士生  培養要求進行。每學年實踐結束,研究生須提交一份書面的科研進展報告或實踐報告,經導師考核  認定合格后,計 2 學分。
(6) 形勢與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除將其相關內容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之中外,主要采  取專題報告的形式進行,與貫穿培養過程的前沿講座相結合。一年級研究生每學期參加專題講座不  少于 4 次,上交作業不少于 2 次。該課程每學期考核成績由聽課考勤和作業成績構成并納入研究生必修環節,總成績為各學期考核平均成績,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教研室負責統計并錄入成  績。成績合格者,視為通過該環節。

(七)學位論文或畢業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  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要環節。  應引導學生選擇學科前沿領域課題和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的課題,突出學位論文的創  新性和先進性。
①論文工作應包括的內容(文獻綜述、開題報告、科學實驗或調查報告、課程設計);
②論文的開題時間(一般在第三學期),論文的全部工作時間(至少一年);
③論文的基本要求(理論和實踐意義,研究結果應有新見解或解決實際生產問題,表明作者具  有從事科研或獨立承擔技術工作的能力)。

(八)其他要求

碩士研究生畢業前需要以獨立或第一作者且西南林業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的身份,在國內外公  開出版發行的學術刊物上發表 1 篇以上學術論文,其中至少有一篇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才具有申請學位的資格。鼓勵發表CSCD 和 SCI 學術論文。

(九)學位類型

學位論文按照西南林業大學有關規定組織送審和答辯,經答辯委員會審查通過,并經學校學位  評定委員會討論批準后,可授予農學碩士學位。


西南林業大學

添加西南林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南林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南林業大學報錄比、西南林業大學考研群、西南林業大學學姐微信、西南林業大學考研真題、西南林業大學專業目錄、西南林業大學排名、西南林業大學保研、西南林業大學公眾號、西南林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南林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南林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xinanlinyedaxue/yanjiushengyuan_34064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