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學院2022年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電子白皮書(專業代碼:050306T)招生信息

發布時間:2023-04-11 編輯:考研派小莉
肇慶學院2022年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電子白皮書(專業代碼:050306T)招生信息

肇慶學院2022年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電子白皮書(專業代碼:050306T)招生信息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肇慶學院2022年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電子白皮書(專業代碼:050306T)招生信息 正文

一、專業定位
網絡與新媒體是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下設專業之一。肇慶學院文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緊隨傳媒業創新發展趨勢,契合肇慶學院創辦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和強調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設范式,立足服務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智能+”社會建設需求,創辦的創新應用型專業。本專業秉承“能力導向、知識傳授、素養培育”核心理念,著力培養能在各類互聯網公司、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機構、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媒體內容創意策劃、內容生產、設計制作、營銷管理,服務推廣等相關崗位的傳播實務工作,滿足全媒體時代媒介融合工作需要的復合型融媒體人才。

二、培養目標
培養互聯網時代所需系統掌握新聞傳播學和信息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具備新媒體創意思維能力,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和新媒體傳播實踐技能,能在各類媒體機構、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新媒體公司等團體,熟練運用網絡與新媒體從事媒介內容采集、編輯、策劃、制作、傳播,兼具新媒體組織運營和管理、數據分析與應用、網絡音視頻策劃制作等專業能力,滿足全媒體時代媒介融合工作需要的復合型融媒體人才。

三、培養規格

1、學制學分
學制:基本學制為四年。按照學分制管理機制,實行彈性學習年限為3-7年。 畢業條件:學生在學習期間符合學校的相關規定,達到教育部規定的《學生體育 健康標準》 要求。完成本專業教學計劃中規定的課程學習任務,各科成績合格,修滿 150學分。 學位授予:文學學士
2、素質要求
(1)政治素質。具有堅定社會主義政治覺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較高思想素質,堅持正確政治立場和方向,堅持新聞工作黨性原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維護國家利益,遵紀守法。
(2)道德素質。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社會責任感和自律意識,堅守新聞真實性等基本準則,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
(3)專業素質。具有較高專業素養、人文素養以及新聞傳播從業者角色認知,掌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人際溝通和創新創業基本素質。
(4)身體素質。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體質,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符合教育部規定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3、知識要求
(1)具有較廣博和扎實的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基本知識,掌握網絡和新媒體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新聞傳播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基本的媒介素養,掌握網絡與新媒體及媒介融合的基礎理論知識。
(3)熟悉新聞傳播、企業傳播、政務傳播、電子商務、數字出版等領域的網絡與新媒體傳播工作的政策、法規和傳播倫理規范。
(4)掌握業界發展現狀和社交化趨勢,了解國外行業和專業發展動態。
(5)掌握計算機和現代新媒體技術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應用。
(6)掌握攝影攝像、非線性編輯、視聽語言等專業基礎知識。
(7)掌握網絡媒介運營管理的相關原理和知識,具備一定的市場營銷、媒介調查、媒體策劃與運營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4、能力要求
(1)具備較強的計算機、網絡和相關新媒體的操作技能,能熟練運用常用的計算機、網絡和相關新媒體設備與軟件從事相關專業工作。
(2)具有較強的網絡數據采集及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具備參與或獨立組織網絡與新媒體調研的能力。
(3)具備從事融合新聞業務的實務技能。
(4)具備媒體創意的創新策劃能力。
(5)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6)熟練掌握1門外語,具備聽說讀寫基本能力,能閱讀和使用專業外文文獻資料。

四、課程體系


課程類別及學分比例 課程模塊 門數 學分
公共必修課程平臺(28.6%)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模塊 9 19
基礎素養與技能課程模塊 10 20
國防教育課程模塊 2 4
小計 21 43
通識教育課程平臺(10.7%) 核心通識課程模塊 5 10
拓展通識課程與輔助通識課程模塊 2  4
“硯園大講堂”模塊 1  2
小計 8 16
學科基礎教育課程平臺(16.7%) 相關學科基礎課程模塊 3 7
本專業學科基礎課程模塊 8 18
小計 11 25
專業教育課程平臺(22%) 專業核心課程模塊 11 21
專業選修課程模塊 6 12
小計 17 33
實踐教學課程平臺(22%) 專業實踐課程模塊 10 27
創新創業課程模塊 9 6
小計 18 33
總計(100%)   75 150

注:
1. 標準總學時=學分× 16=理論學時+實踐學時/ 2
2. 本專業標準總學時為2448學時
3.“硯園大講堂”系列學術講座是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前沿性、學術性講座,學術講座由學校教務部門負責統一管理。學生在校期間最低應修滿2 學分,共12次。多修不再計算學分。
4. 學生可另外申請課外創新實踐6 學分 (不記入總學分),該學分可沖抵拓展通識課程與輔助通識課程學分。

1、課程體系總體框架
除學校開設的公共必修課程和通識教育課程之外,本專業課程體系總體框架主要由學科教育基礎課程平臺(含相關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和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教育課程平臺(含專業必修課程模塊和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實踐教學課程平臺(專業實踐課程模塊和創新創業課程模塊)三大課程平臺和六大課程模塊所構建形成。學科教育基礎課程平臺著力于打牢學生的人文社科和新聞傳播學的知識基礎,專業教育課程平臺則透過專業必修課模塊培養教授學生的新媒體運營和管理、數據分析與應用、新媒體內容創意和生產、短視頻策劃制作、輿情研判與監測等核心技能和知識,同時以專業選修課程模塊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課程支撐。實踐教學課程模塊瞄準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工作坊、實訓、實習等實踐類課程的設置,讓學生能夠“從做中學”,把課堂理論知識最終轉化為新媒體的傳播實踐應用技能。創新創業課程模塊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創業,提升創新創業技能。
2、核心課程
《新媒體概論》、《新聞采訪與寫作》、《傳播學概論》、《新聞學概論》、《電視攝像》、《非線性編輯》、《網頁設計與制作》、《數字媒體技術與應用》、《新媒體產品設計與項目管理》、《網絡輿情監測與研判》、《融合新聞學》、《電子商務基礎與應用》、《短視頻創作》
3、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專業教育課程模塊中設置的課程內實踐環節。基于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應用型專業的特色,本專業大部分的專業課程教學在課堂教學計劃安排中都設置了相當比重的實踐教學環節。
第二、實踐教學課程模塊中設置的工作坊和實訓課程。包括《數碼攝影工作坊》、《融合新聞作品創作工作坊》、《新媒體運營實訓》、《短視頻創作》等實踐類課程。
第三、認知實習和畢業實習環節。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要求本專業學生在大三和大四階段分別完成一個短期的認知實習和長期的畢業實習,以提升專業實踐技能。

五、師資隊伍
本專業現已逐步構建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合理的教學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8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6人,教師中多人畢業于澳大利亞伊迪斯柯文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京都造型藝術大學、澳門大學、暨南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四川美術學院等海內外一流的新聞傳播類和傳媒藝術類院校。教師教學科研方向覆蓋網絡新媒體、新聞學、傳播學、影視制作、影視文藝、數字媒體技術、廣告學等多學科門類,為專業教學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堅實保障。教師隊伍教學和科研能力過硬,多人次在省、校級等不同層級的教學大賽中獲得過不同級別的獎勵,同時,多人次主持國家級、省市級社科基金項目,也有多人次獲得過不同層級的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勵。
本專業還聘請有校內其他院系的兼職老師3人,承擔不同專業課程的專業教學。同時,聘請有暨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廣西大學等學校的兼職教授指導學科專業建設和不定期開設專業講座。此外,為加強學校課堂與業界一線的接軌,聘請有來自傳媒一線的兼職教師多人,作為業界導師,不定期參加課程和工作坊,指導學生實踐。

六、教學條件
文學院現設置有廣播電視新聞實驗中心,可以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實踐實訓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實驗平臺。該實驗中心始建于2005年,是省級實驗示范中心(2017年入選)和校級實驗示范中心(2014年入選)。
廣播電視新聞實驗中心下設有實驗室:廣播電視新聞實驗室(演播廳)、新媒體實驗室和實驗準備室,中心現有設備453套,其中數碼單反相機30套,微單相機16套,高清攝像機30套,蘋果電腦30套,同時還配備有80英寸希沃智能顯示屏兩臺,以及無人機攝錄器3臺、吊臂、導軌、網絡直播一體機、各種燈光音響等廣播電視攝錄設備。固定資產總值468萬元,總面積約440平方米,可以滿足非線性編輯、數據新聞采編和制作、電視訪談、影視后期制作、輿情監測、新聞的錄播和組播、網絡直播、網頁設計及制作、文化創意策劃、新媒體運營等課程的教學需求。也可以滿足電視節目攝制錄播、電視新聞采寫、模擬新聞發布會直播、播音主持訓練等實踐實訓環節的開展。
廣播電視學專業現擁有肇慶市廣播電視臺、西江日報社、肇慶市政務新媒體中心和高要市融媒體中心、四會市融媒中心(國家縣級融媒體中心示范基地)、廣寧縣融媒體中心、陽西縣融媒體中心(廣東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示范基地)、封開縣融媒體中心、鼎湖區融媒體中心等一批市內外實習基地,可以滿足專業學生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的需要。



新媒體實驗室日間全景



新媒體實驗室夜間全景



新媒體實驗室非線性剪輯教學場景

學生網絡直播校園模擬新聞發布會

演播室數碼攝影攝像教學場景



演播室攝影攝像教學場景



演播室播音主持訓練教學場景



學生室外導軌拍攝教學場景


肇慶學院

添加肇慶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肇慶學院考研分數線、肇慶學院報錄比、肇慶學院考研群、肇慶學院學姐微信、肇慶學院考研真題、肇慶學院專業目錄、肇慶學院排名、肇慶學院保研、肇慶學院公眾號、肇慶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肇慶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肇慶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aoqingxueyuan/zhaosheng_82517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