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史學科介紹

發布時間:2020-06-0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史學科介紹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史學科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史學科介紹 正文

一、學科概況
歷史學是西北師范大學設置最早的學科之一,是我校傳統優勢學科,創建于1902年,至今已有116年的歷史。20世紀40年代,著名史學家顧頡剛、陸懋德、楊向奎、徐炳昶、丁易、何樂夫、鄒豹君、張舜徽、王樹民等先生曾先后在本系任教或講學。50年代以來,金寶祥、金少英、許重遠、薩師炯等專家學者先后在本系任教。
中國史學科依托專門史和歷史文獻學兩個博士點在2007年順利獲得了歷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并獲得中國史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國史學科為甘肅省重點學科。

二、教師隊伍
中國史學位點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合理,學術隊伍整體實力強。1人為教育部歷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2人獲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教學獎,顯示出較強的學術潛力。
中國古代史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為甘肅省教學團隊,西北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為甘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夏文明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為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博士點帶頭人田澍,為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教育部歷史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中國古代史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甘肅省歷史學會會長。為歷史學國家特色專業帶頭人,中國古代史國家教學團隊帶頭人。2018年入選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胡小鵬教授現為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元史研究會理事、中國明史學會理事,甘肅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在蒙元史、西北民族史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主持“晚清至民國時期甘青藏區社會群體糾紛解決機制研究”、“中亞五國多元文化教育與西北地區民族教育比較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多項。出版《元代西北歷史與民族研究》、《西北民族文獻與歷史研究》、《西北邊疆民族研究:政策與法律》、《西北少數民族史教程》等專著4部。在《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60篇,其中《元代“色目人”與二等人制》等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尚季芳教授現為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四川大學中國西南文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甘肅省歷史學會理事、中國毒理學會毒理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毒品宣講教育”評審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區域經濟與社會、西北近現代開發史。近年來,圍繞毒品與近現代西北社會關系的研究在學術界有重要影響。在人民出版社出版《民國時期甘肅毒品危害與禁毒研究》(入選高校社科文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10余項,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等發表論文50余篇,獲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等。
三個學科研究方向負責人為田澍教授、胡小鵬教授、尚季芳教授,分別在絲綢之路與西北史地研究、西北民族史與邊疆治理研究、西北抗戰大后方研究中在學術界有重要影響力。

三、科學研究
出版專著。近年來,學位點教師在人民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專著23部,如田澍的《絲綢之路研究:交通與文化》與《正德十六年:“大禮議”與嘉隆萬改革》,張嶸的《傳統、創新與發展:20世紀前期(1949年以前)回族社會文化變遷研究》,李建國的《近現代西北社會研究:歷史與變遷》,黃兆宏的《古代西北地區民族與社會問題研究》等。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教材3部,胡小鵬《的西北少數民族史教程》,李清凌的《中國文化史(第二版)》與田澍的《中國史教學與研究》。
科研項目。近年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0余項,其中省部級和國家項目25項,總經費達860余萬元。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交融史研究(17ZDA176)》、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西北抗戰大后方文獻資料整理研究(16AZD037)》是最有代表性的項目。2017年田澍教授承擔蘭州市委宣傳部重大委托項目《蘭州通史》編纂,經費400萬元。
發表論文。近年來,在歷史學權威期刊《中國史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社會科學戰線》等發表了論文90余篇。代表性論文如田澍的《國家安全視閾下的明代綠洲絲綢之路》(《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4期)、何玉紅的《中興形象的構建:光武故事與宋高宗政治》(《中國史研究》2017年第4期)等。五年內,有5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田澍《概念史視野下的“絲綢之路”》、田澍《嘉隆萬改革視野下的海瑞——對海瑞歷史地位的重新詮釋》、田澍《皇權視閾下的張璁與張居正》、胡小鵬《元代“色目人”與二等人制》、何玉紅《岳飛崇祀與抗戰宣傳》),有多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科研獲獎。近年,獲各類科研獲獎16項。其中田澍《正德十六年——“大禮議”與嘉隆萬改革》2015獲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獲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5項,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一二三等獎7項。

四、研究平臺與基地
 中國史博士學位點學術研究平臺數量多,級別高,在省級以上重點學科與研究基地、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和教學團隊建設中取得了突出成績。
五、學術訓練和交流
近年來,學位點圍繞三個研究方向和人才培養,舉辦13次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學校講學和交流,一方面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另一方面,開闊研究生學術視野。如2016年9月,與中國地方志學會聯合主辦第六屆中國地方志學術年會暨“一帶一路”與地方志創新學術研討會,2015年9月與《中國史研究》雜志社聯合主辦“中國歷史上的改革:實踐與經驗”高層論壇,2017年9月,與《歷史教學》《史學集刊》聯合主辦中國抗戰大后方研究第二屆高端論壇暨大后方政治、經濟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等。

六、特色和優勢
近年來,中國史學位點在絲綢之路與西北史地研究、西北民族歷史與邊疆治理研究、西北抗戰大后方研究三個方向取得重要學術成果,形成明顯的特色和優勢。
1.絲綢之路與西北史地研究
充分利用地域優勢,將中國通史與西北區域史研究有機結合,將中國史基礎科學研究與社會需要相結合,緊密圍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需要展開研究,在絲綢之路研究和西北史地研究形成了特色鮮明、穩定的研究方向。標志性成果有甘肅省社科重大招標項目《甘肅省華夏文明之源例證研究》、論文《國家安全視閾下的明代綠洲絲綢之路》《概念史視野下的“絲綢之路”》等。
2.西北民族歷史與邊疆治理研究
在民族史研究中,突出西北民族史與西北邊疆治理的結合,圍繞三個主題開展研究:一是依據傳世文獻開展西北民族史研究,二是從政策、法律角度進行西北民族與邊疆治理互動關系研究,三是立足田野調查等對西北民族經濟與宗教文化的研究。注重從文獻出發,研究西北民族關系和民族交融,揭示民族交融規律等,探索民族關系在西北邊疆治理中的歷史作用。標志性成果有國家社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農耕民族交融史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哈薩克問題與清代西北邊疆安全研究》以及《西北邊疆民族研究:政策與法律》等論著。
3.西北抗戰大后方研究
該方向基于中國近現代史和區域史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圍繞兩個主題展開研究:一是對西北抗戰大后方文獻的系統整理和數據庫建設;二是從全球化史觀、社會史觀等出發加強對陜甘寧邊區、西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生態環境、民族和宗教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在基于紙質文獻的基礎上,加大田野和口述調研,跟蹤前沿理論和方法,力求整體推進西北史研究。標志性成果有國家社科重點項目《西北抗戰大后方文獻整理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代西北地區商貿經濟及對當地社會發展影響問題研究》以及《近現代西北社會研究》等論著。
西北師范大學

添加西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北師范大學報錄比、西北師范大學考研群、西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西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西北師范大學專業目錄、西北師范大學排名、西北師范大學保研、西北師范大學公眾號、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北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xibei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036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