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更新時間:2022-07-30 10:34: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Add 四川農業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四川農業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四川農業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四川農業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四川農業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系方式>>

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沈飛 胡育峰 夏建國 張世熔 張小平 張錫洲 鄧仕槐 伍鈞 龔偉 黃瓊 劉軍 李梅 鄧玉林 周蘭英 楊 偉 葉萌 肖千文 黃從德 操國興 楊萬勤 宮淵波 朱天輝 李賢偉 張 健 胡庭興 羅承德 朱玲 胡延春 左之才 余樹民 蔣文燦 耿毅 黃小波 陳正禮 王印 徐志文 潘康成 賈仁勇 倪學勤 殷中瓊 彭廣能 鄧俊良 顏其貴 曹三杰 程安春 文心田 汪開毓 馬炳田 王玉平 李仕貴 任萬軍 黃勇 魏育明 吳永成 李首成 鄭愛萍 汪銘書 張敏 朱建清 龔國淑 文成敬 吳衛 吳元奇 柯永培 嚴吉明 彭云良 黃富 周永紅 劉雷 楊世民 文濤 馬均 李天 袁繼超 楊文鈺 王西瑤 馮宗云 鄧曉建 顏澤洪 晏本菊 牛應澤 曹墨菊 劉登才 徐正君 湯浩茹 李平 李晚枕 潘光堂 張文秀 漆雁斌 黃玉碧 鄭有良 榮廷昭 周繼昌 夏新界 何臨春 傅新禾 莊天慧 歐居湖 秦自強 趙曉霞 舒永久 趙國友 李毅弘 高淑桃 方玉媚 溫安祥 徐懷亮 王勤 楊世明 王曉麗 邵繼榮 吳琦 趙茂俊 陳惠 黃乾明 張新全 張懷渝 曾憲垠 汪健 張利 楊瑞武 丁春邦 楊光友 馬恒東 楊勇 張志清 陳安均 鄔應龍 秦文 蒲彪 劉書亮 李誠 稅偉 李廷軒 陳遠學 鄭林用 王應軍 陳強 王昌全 鄧良基 朱雪梅 吳登俊 李志瓊 張錦華 干友民 白史且 楊春華 郭宇飛 林居純 李英倫 方靜 袁朝富 鐘妮娜 劉長松 崔恒敏 柏凡 賈剛 余冰 吳德 王康寧 周安國 劉揚 周小秋 薛白 王之盛 張克英 齊桂年 蔣遠勝 李冬梅 吳平 林鴻 羅華偉 吳秀敏 賈憲威 曾維忠 李建強 冉瑞平 鄭循剛 任大廷 楊錦秀 傅新紅 尹奇 陳文寬 肖洪安 肖詩順 譚靜 王剛 杜曉 鄧群仙 呂秀蘭 廖明安 周慶陽 廖嶸 楊冬生 李西 馬明東 廖邦洪 黃炎 陳東立 王小蓉 汪志輝 唐茜 王永清 李煥秀 高素萍 潘遠智 趙曉云 唐純科 張健 劉少英 郭亨孝 楊偉 劉應高 舒煥麟 王繼文 朱慶 楊先泉 陳代文 李慶 劉勇 寧紅 彭化賢 黃云 廖華明 楊群芳 董順文 蘭秀錦 陳興福 伍碧華 佘躍輝 高世斌 錢前 唐祈林


  姓名:唐祈林 性別:男 政治面貌:群眾
  碩導批準時間:2005 指導碩士生總數:23 已獲碩士總數:11
  博導批準時間:2009 指導博士生總數:4 已獲博士總數:0
  聯系電話:13982293679;02886291200 電子信箱:tangqilin71@163.com;tangql@sicau.edu.cn
  畢業學校:四川農業大學
  職稱:教授 最高學位:農學博士 所屬學院:玉米所
  導師類別:碩、博導
  碩士專業:作物遺傳育種
  博士專業:作物遺傳育種
  教學課程:生物統計,分子細胞遺傳,作物育種
  
  個人簡介:
  唐祈林,男,1998年7月獲四川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并在職攻讀博士,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在荷蘭萬豪農學院留學學習,2002年至2003年在武漢大學發育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作高訪半年,2003年7月獲農學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論文被評為四川省首屆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6月批準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006年9月赴美國孟三都、先鋒公司、愛華洲立大學和加洲大學參觀訪問。
  工作以來,一直承擔省級精品課程《生物統計》的本科教學和暑期作物田間實踐課教學工作,每年還承擔4-6名本科生的導師和畢業實習指導任務。研究生教學主要承擔《高級作物育種學》、《分子細胞遺傳學》和《研究生班討論》等課程和實驗教學。
  科研上一直致力于玉米及其野生近緣材料玉蜀黍屬(大芻草)、摩擦禾屬、薏苡屬等種質資源收集、引種、試種評價、種質創新、品種選育、栽培、良種繁育及推廣研究,系統地運用細胞學、分子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方法與技術對玉蜀黍屬、摩擦禾、薏苡等屬各種間染色體組的組成及其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創造了一大批突變體、非整倍體和特異的遺傳與育種材料。
  目前拓展的研究方向有:
  (1)玉米及其野生近緣物種基因資源的遺傳評價、比較基因組、系統進化研究;
  (2)特用玉米(如su,sh,wx,o2等)及其近緣物種優異基因資源的發掘與利用;
  (3)玉米育種新材料創制與“三高”玉米新品種的選育;
  (4)玉米染色體特異探針標記的開發與利用(GISH,FISH);
  (5)飼草玉米新材料創制與新品種選育;
  (6)單倍誘導(stock6)育種,IG、GA-S發育系統與無融合生殖(Tripsacum Apomixis)研究;
  (7)耐漬(耐水淹)玉米選育與基礎研究;
  (8)利用遠緣雜交和多倍性雜交產生雜種優勢的利用與基礎研究;
  (9)飼草玉米與青飼玉米的選育與推廣。
  
  學術、技術組織任職:玉米研究所分子細胞遺傳學實驗室和高新育種負責人
  
  主要論著:以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在《crop science》、《plos one》、《<《遺傳學報》、《中國農業科學》、《作物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
  Main Publications:
  [1]Tang Q-L, Rong T-Z, Song Y-C, Yang J-P, Pan G-T, Li W-C, Huang Y-B, Cao M-J. Introgression of perennial teosinte genome into maize and identification of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Crop Science, 2005, 45: 717-721.(SCI)
  [2]唐祈林, 楊克誠, 鄭祖平, 榮廷昭. 玉米與玉米近緣種可雜交性研究. 作物學報, 2006, 32(1): 144-146.
  [3]唐祈林, 榮廷昭. 玉米禿尖與內源激素的關系. 核農學報, 2007, 21(4): 366-368.
  [4]任勇, 陳柔屹, 唐祈林, 榮廷昭. 新型飼草玉米生長動態及收割期的研究. 作物學報, 2007, 33(8): 1360-1365.
  [5]唐祈林, 呂桂華, 楊秀燕, 榮廷昭. 玉米×四倍體多年生玉米雜種F2非整倍體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 2008, 41(3): 2480-2484.
  [6]段桃利, 牟錦毅, 唐祈林, 榮廷昭, 王培. 玉米與摩擦禾、薏苡的雜交不親和性. 作物學報. 2008, 34(9):1656-1661.(
  [7]TANG Qi-lin, RONG Ting-zhao. Identification of genomic components among species of genus Zea by multi-color GISH. Multifunctional Gras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 2008, Volume Ⅱ: 393.
  [8]韓學莉, 唐祈林, 榮廷昭. Stock6雜交誘導的玉米單倍體化學加倍效果研究. 玉米科學, 2009, 17(1): 22-27.
  [9]TANG Qi-lin, FENG Yun-chao, HAN Xue-li, ZHENG Ming-min, RONG Ting-zhao. Study on Haploid Inducing and Its Meiotic Abnormality in Maiz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 8(10): 1159-1165.(SCI)
  [10]唐祈林, 王培, 盧艷麗, 鄭名敏, 劉堅, 榮廷昭. 玉蜀黍屬物種間遺傳關系的RAPD分析. 草業學報, 2009, 18(4): 154-160.
  [11] Pei Wang, Yanli Lu, Mingmin Zheng, Tingzhao Rong, Qilin Tang ,RAPD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 Analyses Reveal Zea Nicaraguensis as a Section Luxuriantes Species Close to Zea Luxurian,PLoS ONE 6(4): e16728.2011 doi:10.1371/journal.pone.0016728.(SCI,IF=5)
  [12]楊秀燕,蔡 毅,傅 杰,唐祈林,榮廷昭。玉米及其近緣種大芻草的核型研究。中國農業科學,2011,VOL44,1315-1322.
  
  科研項目及獲獎
  
(近五年):
  (專業、新品種) 主研、主持有國家973、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項、四川省教育廳重大科研項目1項、四川省科技廳重大科研項目1項、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項目1項、四川省育種攻關-飼草玉米育種與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研究1項,四川省飼草玉米與青飼玉米創新體系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已公告)。省級《飼草玉米選育研究》科技成果鑒定一個。主持選育飼草玉米2個,玉草1號(2007四川省審定,2009年國家審定)和玉草2號(2007四川省審定,2010年國家待審)。主研選育玉米自交系2個(18-599和21-ES)和雜交種9個(川單25、27、28,30,416,417,418,榮玉33和川單糯1號)。以第一或責任作者在國際國內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其論文被《SCI》、《CAB》、《CSCD》等權威檢索機構收錄。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錢前 性別:男 政治面貌:九三學社社員
  碩導批準時間:2001 指導碩士生總數:3 已獲碩士總數:3
  博導批準時間:2003 指導博士生總數:2 已獲博士總數:3
  聯系電話:13858038886 電子信箱:qianqian188@hotmail.com
  畢業學校: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
  職稱:研究員 最高學位:農學博士 所屬學院:外聘(兼職)
  導師類別:碩、博導
  碩士專業:遺傳學 

  個人簡介:長期從事水稻遺傳育種及資源創新研究。有12項科研成果獲得了國家和省級獎勵,先后獲得了浙江省和農業部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浙江省第五屆青年科技獎、第八屆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收錄27篇,申請發明專利10項。
學術、技術組織任職: 中國遺傳學會,中國植物學會

  主要論著:《水稻遺傳學和功能基因組學》,《水稻基因設計育種》
  科研項目及獲獎
  (近五年):
  (專業、新品種)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礎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水稻分子遺傳圖譜的構建和重要基因的分子標記定位及應用研究》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高世斌 性別:男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碩導批準時間:2007 指導碩士生總數:3 已獲碩士總數:1
  聯系電話:18615786279 電子信箱:shibingao@163.com
  畢業學校:四川農業大學
  職稱:教授 最高學位:農學博士 所屬學院:玉米所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碩士專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博士專業:作物遺傳育種
  
  教學課程:
  本科生:《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
  研究生:《分子遺傳學》
  
  個人簡介:高世斌,男,博士生導師,玉米研究所副所長,《農業部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留學回國教師,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獲得者,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001年自碩士畢業以后留任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領域為:玉米抗逆及養分高效利用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玉米分子育種技術和玉米新品種培育。
  2006.10-2007.10,國家公派留學于CIMMYT(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從事玉米分子育種研究,2007.11-2008.5,CIMMYT(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做玉米分子育種研究顧問。
  
  學術、技術組織任職:四川省作物學會理事
  
  主要論著:
  
1.Gao Shibin, Babu Raman, Lu Yanli, Martinez Carlos, Hao Zhuanfang, Krivanek Alan F, Wang Jiankang, Rong Tingzhao, Crouch Jonathan, Xu Yunbi. Revisiting the Hetero-Fertilization Phenomenon in Maize. PLoS ONE, 2011, 6(1): e16101. doi:10.1371/journal.pone.0016101.
  2.Yang Xiaohong*, Gao Shibin*, Xu Shutu, Zhang Zuxin, Prasanna Boddupalli M, Li Lin, Li Jiansheng, Yan Jianbing. Characterization of a global germplasm collection and its potential utilization for analysis of complex quantitative traits in maize. Mol Breeding, 2010, Published Online, DOI 10.1007. (Co-first author).
  3.Zhang Suzhi , Liu Xinggui , Lin Yueai , Xie Guangning , Fu Fengling , Liu Hailan , Wang Jing , Gao Shibin , Lan Hai and Rong Tingzhao . Characterization of a ZmSERK gen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a maize culture.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2010, 105(1): 29-37.
  4.Huang Qing, Gao Shibin*, Zhang Zhiming, Lin Haijian, Pan Guangtang, Yang Kecheng, Rong Tingzhao*. Construction of Root Library by SSH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Genes Responsible for Phosphorus Deficiency in Maize1. Russian Journal of Genetics, 2010, 46(12): 1426-1432.(Corresponding author)
  5.Gao Shibin, Martinez Carlos, Krivanek AlanF, Crouch Jonathan, Xu Yunbi. Revisiting the Hetero-Fertilization Phenomenon in Maize Using Molecular Markers. Proceeding of the Tenth Asian Regional Maize Workshop, 2010: 197-201.
  6.Xu Yunbi, Skinner Debra J, Wu Huixia, Palacios-Rojas Natalia, Araus Jose Luis, Yan Jianbing, Gao Shibin, Warburton Marilyn L, Crouch Jonathan H. Advances in Maize Genomics and Their Value for Enhancing Genetic Gains fromBree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Genomics, 2009, Article ID 957602.
  7.Xu Yunbi, Lu Yanli, Yan Jianbing, Babu Raman, Hao Zhuanfang, Gao Shibin, Zhang Shihuang, Li Jiansheng, Vivek Bindiganavile S., Magorokosho Cosmos, Mugo Stephen, Makumbi Dan, Taba Suketoshi, Palacios Natalia, Guimarães Claudiat, Araus Jose-Luis, Wang Jiankang, Davenport Guy F, Crossa Jose, Crouch Jonathan H. SNP chip-based genomewide scans for germplansm evaluation, marker-trait associ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a molecular breeding platform in maize. Proceedings of 14th Australian Plant Breeding & 11th SABRAO Conference, 2009,10 to 14 August, Cairns, Tropical North Queensland, Australia.
  8.Lu Yanli, Yan Jianbing, Guimarães Claudia T, Taba Suketoshi, Hao Zhuanfang, Gao Shibin, Chen Shaojiang, Li Jiansheng, Zhang Shihuang, Vivek Bindiganavile S, Magorokosho Cosmos, Mugo Stephen, Makumbi Dan, Parentoni Sidney N, Shah Trushar, Rong Tingzhao, Crouch Jonathan H, Xu Yunbi.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global maize breeding germplasm based on genome-wid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Theor Appl Genet, 2009, 120: 93-115.
  9.Gao Shibin, Martinez Carlos, Skinner Debra J, Krivanek Alan F, Crouch Jonathan H, Xu Yunbi. Development of a seed DNA-based genotyping system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maize. Mol Breeding, 2008, 22: 477-494.
  10.林海建, 張志明, 張永中, 高世斌, 潘光堂. 作物氮、磷、鉀利用相關性狀的QTL定位研究進展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0, 16(3): 732-743.
  11.沈亞歐, 林海建, 張志明, 高世斌, 潘光堂. 植物逆境miRNA研究進展. 遺傳, 2009, 31(3): 227-235.
  12.喬善寶, 王玉花, 楊克誠*, 榮廷昭, 潘光堂, 高世斌*. 不同供體及不同回交次數對玉米自交系R08的改良效應. 作物學報, 2009, 35(12): 2187-2196.
  13.林海建, 張志明, 沈亞歐, 高世斌, 潘光堂. 基因芯片研究植物逆境基因表達新進展. 遺傳, 2009, 31(12): 1192-1204.
  14.蘭海, 張志明, 高世斌, 潘光堂, 榮廷昭. 玉米與水稻種子休眠性QTL的比較研究. 玉米科學, 2009, 17(3): 1-4, 9.
  15.江舟, 楊克誠, 高世斌, 潘光堂, 榮廷昭. 9個不同玉米人工合成群體育種潛勢的比較. 華北農學報, 2009, 24(增刊): 62-68.
  16.張吉海, 高世斌, 楊克誠, 張志明, 林海建, 黃寧, 鄭溟, 徐克成, 陳義軒, 潘光堂. 玉米耐低磷種質資源的篩選與鑒定.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8, 9(3): 335-339.
  17.林海建, 張志明, 高世斌, 潘光堂. 玉米耐低磷研究現狀及磷高效育種策略的探討. 中國農學通報, 2008, 24(1): 181-185.
  18.梁燕, 高世斌, 譚登峰, 李建, 張志明, 潘光堂. 玉米溫熱雜交種光周期敏感相關性狀的遺傳模型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 2008, 41(10): 3326-3335.
  19.蘭海, 張志明, 高世斌, 潘光堂, 榮廷昭. 玉米和小麥種子休眠性QTL的比較研究. 中國農學通報, 2008, 24(4): 121-125.
  20.蘭海, 李新海, 王鳳格, 高世斌, 曹墨菊, 唐祈林, 潘光堂, 趙久然, 榮廷昭. 玉米種子休眠性的QTL定位. 作物學報, 2007, 33(9): 1474-1478.
  21.柯永培, 袁繼超, 潘光堂, 石海春, 余學杰, 高世斌, 倪蘇, 賴仲銘, 楊志榮. 化學誘導選育高淀粉玉米正紅211. 核農學報, 2007, 21(1): 5-8.
  22.高世斌, 趙茂俊, 蘭海, 張志明. 玉米雄穗分枝數與主軸長的QTL鑒定. 遺傳, 2007, 29(8): 1013-1017.
  23.趙茂俊, 張志明, 高世斌, 李晚忱, 榮廷昭, 潘光堂. 玉米抗紋枯病QTL定位. 作物學報, 2006, 32(5): 698-702.
  24.趙茂俊, 高世斌, 張志明, 榮廷昭, 潘光堂. 拔節期與抽穗期玉米抗紋枯病相關QTL的初步定位. 分子細胞生物學報, 2006, 39(2): 139-144.
  25.張吉海, 高世斌, 潘光堂. 玉米苗期耐低磷基因型的篩選與鑒定. 玉米科學, 2006, 14(5): 20-25
  26.蘭海, 譚登峰, 高世斌, 唐祈林, 曹墨菊, 潘光堂, 榮廷昭. 普通玉米主要營養品質性狀的遺傳效應分析. 作物學報, 2006, 32(5): 716-722.
  27.蘭海, 高世斌, 樊慶琦, 曹墨菊, 唐祈林, 潘光堂, 榮廷昭. 玉米種子休眠性的數量遺傳分析. 作物學報, 2006, 32(10): 1586-1588.
  28.柯永培, 袁繼超, 潘光堂, 石海春, 余學杰, 高世斌, 李其義, 賴仲銘, 楊志榮. 高淀粉、高產、多抗玉米雜交種正紅212的選育. 種子, 2006, 25(1): 69-70.
  29.高世斌, 趙茂俊, 潘光堂, 李晚忱, 榮廷昭. 干旱脅迫與正常環境下控制玉米開花期性狀的QTL鑒定. 西南農業學報, 2005, 18(5): 593-597.
  30.高世斌, 潘光堂, 胡爾良, 張繼海. 4個CIMMYT玉米熱帶種質直接利用潛力的初步研究. 玉米科學, 2005, 13(4): 27-29.
  31.高世斌, 馮質雷, 李晚忱, 榮廷昭. 干旱脅迫下玉米根系性狀和產量的QTLs分析. 作物學報, 2005, 31(6): 718-722.
  32.高世斌, 榮廷昭, 李晚忱, 潘光堂. 19個玉米自交系的數量性狀和AFLPs的遺傳差異比較研究. 華北農學報, 2004, 19(2): 24-27.
  33.蘇順宗, 黃玉碧, 楊俊品, 丁仲芳, 高世斌. 利用SSR鑒定水稻雜交種子純度的研究. 種子, 2003, 1: 23-25.
  34.高世斌, 李晚忱, 榮廷昭. 玉米耐旱相關性狀的QTLs研究. 分子植物育種, 2003, 1(5): 701-706.
  35.高世斌, 李晚忱, 榮廷昭, 陳永燕. 玉米骨干自交系AFLP指紋圖譜鑒定.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1, 19(2): 126-128.
  36.高世斌, 李晚忱. 高油玉米品種“高油115”在四川省的適應性試驗和生產示范. 玉米科學, 2001, 9(4): 65-66.
  
  科研項目及獲獎
  (近五年):
  (專業、新品種)
  一、近5年主持或承擔的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玉米根系應答低磷脅迫相關miRNA鑒定及其重要靶基因篩選”“31171566/ C130403”,2012-2015),項目主持人
  2、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玉米低磷脅迫轉錄因子ZmPHR的分離與等位變異分析” (30971796/
  C110205, 2010-2012),項目主持人
  3、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玉米根系應答低磷脅迫的遺傳機理及相關基因鑒定” (30700506/ C02020503, 2008-2010),項目主持人
  4、948重點項目“玉米分子設計育種技術系統引進”(中國農大合作項目,2011-G15 ,2011-2015),專題主持人
  5、863重點項項“玉米骨干自交系深度重測序及有利基因大規模挖掘”(中國農大合作項目,2011-2012),子項目主持人
  6、973計劃“玉米大豆高產優質品種分子設計和選育基礎研究”(中國農大合作項目,2011-2015),子項目主研
  7、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農作物主要病蟲害新藥劑、新劑型研究與應用技術集成”(201203022,2012-2016),子任務主持人
  8、四川省科技廳青年基金“玉米磷高效利用關鍵基因的分離及其分子育種應用”(2010-2012),項目主持人
  9、 “十二五”國家支撐計劃、四川省育種關項目等多項涉及玉米新品種培育的項目(2011-2015),項目主研
  
  二、成果及獲獎
  (1)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西南地區玉米雜交育種第四輪骨干自交系18-599和08-641”(榮廷昭、潘光堂、黃玉碧、曹墨菊、高世斌、蘭海)
  (2)2003年度全國農牧漁豐收獎“川單11、13號優化配套高產栽培模式及示范推廣”(排名28)
  (3)2005年四川省審定新品種“川單糯1號”(排名7)
  (4)2005年四川省審定新品種“正紅211”(排名6)
  (5)2008年四川省審定新品種“榮玉33”(排名11)
  (6)2008年四川省審定新品種“玉草1號”(排名9)
  (7)2008年四川省審定新品種“玉草2號”(排名9)
  (8)2008年四川省審定新品種“川單甜1號”(排名9)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佘躍輝 性別:女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碩導批準時間:2005 指導碩士生總數:8 已獲碩士總數:7
  博導批準時間:201006 指導博士生總數:0 已獲博士總數:0
  聯系電話:13880283512 電子信箱:syuehui@sina.com
  畢業學校:四川農業大學
  職稱:教授 最高學位:農學博士 所屬學院:農學院
  導師類別:碩、博導 
  教學課程:高級種子學,種子生物學
  
  個人簡介:
  1982年1月本科畢業于四川農學院農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5年7月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獲農學博士學位。1982年2月至1985年6月在重慶市長壽縣農科所從事作物栽培與育種研究工作,助理農藝師;1985年7月至1992年12月在甘肅省林業科學技術推廣總站從事干旱造林技術與林木育種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1987年晉升中級職稱(工程師);1993年1月至1998年6月在中國甘肅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從事國際投標項目和經濟援助項目管理工作,1995年11月晉升高級職稱(高級工程師);1998年7月至今在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從事作物育種學、種子學、生物技術和細胞工程學教學,2005年5月批準為碩士生研究生導師,2007年1月受聘為教授,2010年5月批準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后主持省級科研項目3項,參加部省級教學、科研項目6項,“十五”以來主持育成大豆品種5個,發表論文10余篇。
  曾榮獲四川農業大學成教、自考工作先進個人和四川農業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主要論著:
  副主編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種子加工與貯藏》,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年7月
  參編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種子檢驗》,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年7月
  參編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作物種子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年7月
  
  科研項目及獲獎
  (近五年):
  (專業、新品種)
  主持及參加的科研項目:
  1. 2001~2005 主持 “十五”四川省農作物育種攻關項目“雜豆新品種選育”
  2. 2002~2004 主持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早熟優質高產紅小豆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3. 2004~2006 主研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兼抗小偃麥小片段易位系創制及抗病基因定位研究”
  4. 2006~2010 主持“十一五”四川省農作物育種攻關項目“高蛋白優質大豆新品種選育”項目
  5. 2008-2010 主研參加教育廳重點項目“套作大豆新品種選育”
  6. 2007~2010 參加農業部大豆行業科技子專題“西南地區間套作大豆生產技術體系南方套作大豆新品種選育”項目
  7. 2010~ 主研參加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豆莖干耐蔭抗倒機理研究”
  8.2011~ “十二五”四川省農作物育種攻關項目“大豆新品種選育”
  
  主持育成的大豆品種:
  1.川豆10號,2005年5月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豆2005 003
  2.川豆11,2007年5月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豆2007 001
  3.川豆12,2008年5月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豆2008 005
  4.川豆13,2010年5月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豆2010 001
  5.川豆14,2010年5月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豆2010 002
  
  獲獎情況:“植物生產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2008年度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三等獎,排名第四。“新世紀農學專業本科教育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2005年度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四。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伍碧華 性別:女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碩導批準時間:2001.4 指導碩士生總數:14 已獲碩士總數:9
  博導批準時間:2006 指導博士生總數:2 已獲博士總數:0
  聯系電話:028-82650350 電子信箱:wubihua2001@yahoo.com.cn
  畢業學校:四川農業大學
  職稱:研究員 最高學位:農學博士 所屬學院:小麥所
  導師類別:碩、博導
  碩士專業:作物遺傳育種 

  主要論著:在《Plant Breeding》、《Acta Botanica Sinica》、《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Wheat Genetics Symposium》、《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Euphytica》、《Plant Systematicsand Evolution》、《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oion》、《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作物學報》、《麥類作物學報》、《云南植物研究》、《西南農業學報》、《四川大學學報》等國內外SCI期刊、一級學報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約50篇。

  科研項目及獲獎(近五年):(專業、新品種)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其中主持3項;主持和主研國家出國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基金、國家863計劃等部省級科研項目20余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主持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農業部、科技部榮譽表彰、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二級證書各一項。國家公派出國訪問學者。博士生導師。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陳興福 性別:男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碩導批準時間:2006年 指導碩士生總數:20 已獲碩士總數:9
  電子信箱:chenxf64@sohu.com
  畢業學校:四川農業大學
  職稱:教授 最高學位:農學博士 所屬學院:農學院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教學課程:高級藥用植物栽培專題,天然藥物資源學,藥用植物研究與開發進展(博士)

  個人簡介:
  陳興福,男,1964年生,重慶市巴南區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農業大學中草藥栽培與鑒定本科專業負責人,第六屆、七屆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藥用植物專業委員會委員。先后從事過川芎、麥冬、黃連、附子、白芷、澤瀉、金銀花、款冬花、梔子、丹皮、補骨脂、吳茱萸、云木香、黨參、柴胡、菊花等川產地道藥材生態、生理、栽培技術研究。目前主要進行藥用植物資源、生態、營養等栽培基礎及栽培技術、藥用植物品種資源評價與優育品種選育等研究。

  學術、技術組織任職:第六屆、七屆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藥用植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論著:出版專著2部,參編“十五”、“十一五”規劃教材5部。發表論文80余篇。

  科研項目及獲獎
  (近五年):
  (專業、新品種) 長期從事藥用植物生理生態與栽培研究,先后主研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主持省(部)級科研項6項,主研省(部)級項目8項,其中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廳(局)級科技成果獎8項。主編、參編教材、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蘭秀錦 性別:男 政治面貌:無黨派人士
  指導碩士生總數:10 已獲碩士總數: 7
  指導博士生總數:1 已獲博士總數: 0
  聯系電話:13628061056 電子信箱:lanxiujin@yahoo.com.cn
  畢業學校:四川農業大學
  職稱:研究員 最高學位:農學博士 所屬學院:小麥所
  導師類別:碩、博導
  碩士專業:作物遺傳育種
  博士專業:作物遺傳育種 
  
  個人簡介:
  
男,1963年2月出生,四川郫縣人。1985年7月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農學系,分配于本校小麥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小麥新品種選育和小麥遺傳資源研究。2003年批準為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5年7月取得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學位,同年被評選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007年批準為博士生導師。
  在新品種選育方面,主要是作為主研人員和小麥育種室主任,負責小麥育種室的管理及各種器材的準備,并負責部分雜交組合的選配、分離世代的選育、優良穩定品系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的安排以及新品種審定的申報等。審定小麥新品種6個。
  在科學研究方面,除主研參加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外,先后主持科研項目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家轉基因專項1項,省級5項。獲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
  分別在《Euphytica》、《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Journal of Applied Genetics》、《中國科學》、《植物學報》、《中國農業科學》、《遺傳》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涉及的研究手段包括:分子克隆、分子標記、生化標記、細胞遺傳等;針對的研究目標包括:產量、抗性、品質以及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在基礎研究方面,重點開展了對小麥穗發芽抗性資源的發掘與利用研究,用強休眠節節麥與四倍體栽培小麥雜交,成功合成具抗穗發芽優良特性的新普通小麥。
  學術、技術組織任職:

  主要論著:
  1.Ren Xiao-bo, Lan Xiu-jin*, Liu Deng-cai1, Wang Jia-li, Zheng You-liang. Mapping QTLs for pre-harvest sprouting tolerance on chromosome 2D in a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 common wheat cross. Journal of Applied Genetics. 2008, 49 (4): 333-341
  2.Lianquan Zhang, Dengcai Liu, Xiujin Lan, Youliang Zheng, Zehong Yan. A synthetic wheat with 56 chromosomes derived from Triticum turgidum and Aegilops tauschii. Journal of Applied Genetics. 2008, 49 (1): 41-44
  3.蘭秀錦,鄭有良,劉登才,魏育明,周永紅. 山羊草屬植物醇溶蛋白的遺傳多樣性分析. 草業學報. 2006, 15(6): 93-100
  4.Lan Xiu-jin, Wei Yu-ming, Liu Deng-cai, Yan Ze-hong, Zheng You-liang. Inheritance of the seed dormancy in Tibetan semi-wild wheat accession Q1028. Journal of Applied Genetics. 2005, 46 (2): 133-138
  5.Lan Xiujin,Zheng Youliang,Liu Dengcai,Wei Yuming,Yan Zehong,Zhou Yonghong. Tolerant mechanism and chromosome location of gene controlling sprouting tolerance in Aegilops tauschii Coss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2,1(3): 265-268
  6.Lan Xiujin,Liu Dengcai,Wang Zhirong. Inheritance in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RSP’of sprouting tolerance derived from Aegilops tauschii Cosson. Euphytica. 1997,95:321-323
  7.蘭秀錦,鄭有良,劉登才,魏育明,顏澤洪,周永紅. 節節麥抗穗發芽基因的染色體定位及其抗性機理. 中國農業科學. 2002, 35(1): 12-15
  8.蘭秀錦,龍海,劉千,顏澤洪,魏育明,劉登才,鄭有良. 人工合成小麥RSP的LMW-GS基因克隆. 中國農業科學. 2005, 38(8): 1691-1698
  9.蘭秀錦,鄭有良,任曉波,劉登才,魏育明,顏澤洪. RSP抗穗發芽基因育種利用研究初報.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5,6(2):204-209
  10.蘭秀錦,鄭有良,劉登才,顏澤洪,魏育明,張志清. 小麥抗穗發芽研究方法的初步評價.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4,22(2):121-125
  11.蘭秀錦,鄭有良,魏育明,劉登才,周永紅. 山羊草(Aegilops)十個種的高分子谷蛋白亞基分析. 種子. 2003, (1): 1-3
  12.蘭秀錦,劉登才,鄭有良,魏育明. 印度圓粒小麥(Triticum sphaerococcumPerc.)的抗條銹病遺傳分析. 植物病理學報,2003,33(1):91
  13.蘭秀錦,鄭有良,劉登才,魏育明,周永紅. 四川四倍體小麥地方品種酯酶同工酶.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3,21(2):88-90,121
  14.蘭秀錦,鄭有良,劉登才,侯永翠. 小麥多小穗改良品系的雜種優勢分析. 種子. 2002,(2):25-27
  15.蘭秀錦,劉登才,魏育明,顏澤洪,鄭有良. 節節麥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廣西植物,2001,21(1):77-80
  16.蘭秀錦,魏育明,鄭有良,劉登才,周永紅.中國半野生小麥的酯酶同工酶分析.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1,19(2): 122-125
  17.蘭秀錦,鄭有良,劉登才,侯永翠. 小麥多小穗10-A改良后代的雜交組合優勢分析.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0,18(4): 300-302
  18.蘭秀錦, 魏育明, 劉登才, 鄭有良. 四川部分小麥新品系的Glu-1位點基因多樣性分析.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0, 18(2): 118-122
  19.蘭秀錦, 魏育明, 劉登才, 鄭有良. 四川優良小麥新品系的醇溶蛋白分析.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00, 18(1): 21-24
  20.蘭秀錦, 魏育明, 王志容, 鄭有良. 中國節節麥與中東節節麥的醇溶蛋白遺傳多樣性比較研究.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1999, 17(3): 245-248
  21.蘭秀錦,王志容,劉登才. 四川小麥地方品種穗發芽抗性的地理分布. 作物品種資源,1998,(4):27-28
  22.蘭秀錦,王志容,鄭有良,劉登才.小麥種子飽滿度及其與灌漿特性關系的研究. 種子,1998,(4):16-18
  23.蘭秀錦,鄭有良,劉登才,王志容. 小麥多小穗10-A雜交后代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麥類作物,1998,18(3):35-38
  24.蘭秀錦,喻春蓮,劉登才,鄭有良,王志容. 矮蘭麥和節節麥及其雙二倍體(RSP)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西南農業學報,1998,11(2):115-118
  25.蘭秀錦,王志容. 小麥抗穗發芽的鑒定及其灌漿過程中胚、種皮和穎殼三因素與籽粒發芽率的關系.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1996, 14(4): 533-536、570
  26.蘭秀錦,王志容. 從現有小麥品種中篩選抗穗發芽變異的初步研究.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1995, 13(1): 40-43
  27.蘭秀錦,顏濟,楊俊良. 鵝觀草×黑麥雜種F1的形態及細胞遺傳學研究. 遺傳,1992,14(3):1-3
  28.蘭秀錦, 顏濟. 中國四倍體地方小麥品種矮蘭麥與中國產節節麥的雙二倍體及其在育種上的利用.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1992, 10(4): 581-585
  
  科研項目及獲獎(近五年):(專業、新品種) 
  科研項目(主持):
  1.源于節節麥的抗穗發芽新基因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9870547),年限:1999-2001
  2.抗穗發芽新基因的分子標記及其與小麥優質基因重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370883),年限:2004-2006
  3.西藏半野生小麥種子休眠特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471088),年限:2005-2007
  4.人工合成的穗發芽抗性研究——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年限:1996-1998
  5.小麥RSP抗穗發芽新基因的遺傳研究,四川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年限:1999-2001
  6.西藏半野生小麥種子休眠特性研究,四川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年限:2004-2006
  7.中國半野生小麥抗穗發芽研究”,四川省科技廳應用基礎項目,年限:2004-2006
  8.小麥醇溶蛋白與品質關系的研究——四川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年限:2008-2010

  科研成果:
  1.麥類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研究。2006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5。
  2.源于節節麥的抗穗發芽優質小麥新種質“RSP”。2001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1。
  3.導入黑麥基因創制的小麥多小穗新材料“10-A”及其遺傳育種研究。1999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4。
  4.2002年和2003年,小麥新品種“川農16”通過分別國家及四川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排名第2。
  5.2004年,小麥新品種“良麥2號”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排名第2。
  6.小麥新品種“良麥3號”,2005年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排名第2。
  7.小麥新品種“良麥4號”,2007年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排名第2。
  8.小麥新品種“蜀麥375”,2007年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排名第2。
  9.小麥新品種“蜀麥482”,2008年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排名第4。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董順文 性別:男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碩導批準時間:2003 指導碩士生總數:3 已獲碩士總數 3
  聯系電話:0832-7013345 電子信箱:dsw63@163.com
  畢業學校: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
  職稱:研究員 最高學位:理學碩士 所屬學院:外聘(兼職)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碩士專業: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個人簡介:
  博士研究生,研究員,四川農業大學外聘教授/碩士生導師,教授級注冊科技咨詢師,中國WTO研究員,中共黨員,資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資陽市勞動模范、資陽市政協委員。
  現工作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主要從事經濟作物優質、抗病蟲、豐產遺傳育種、作物抗病蟲性與生態農業、 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特色農業及綠色農產品加工貿易、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科技咨詢服務等研究。先后承擔國家、部省級科研項目近20項,其中主持和合作主持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農業部發展棉花生產專項資金項目、國家和四川省棉花抗病蟲育種攻關項目、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農業部公益性行業專項和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四川省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省農科院項目。 主持油菜超高產育種及生物能源開發應用研究。
  利用棉花海、陸種間遠緣雜交,選育出抗蚜種質系“抗77”和抗螨種質系“川98”,合作主持培育出抗蚜、抗螨、抗病、豐產、優質棉花新品種川棉45、川棉109,主持推廣應用600多萬畝,產生社會經濟效益7.8億元。利用生物育種技術與常規育種相結合,培育出15個多抗病蟲、豐產新品系參加省級以上區試。主持選育多抗病蟲棉花新品種川棉118。在《中國農業科學》、《西南農業學報》、《棉花學報》、《中國棉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主筆和合作論文20余篇。
  
  主要學術主張和目前的主要研究工作:
  利用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培育高產、優質、多抗病蟲轉基因棉花新品種。
  利用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培育超高產、抗病蟲、多用途油菜新品種,重點培育和開發利用能源作物。
  以發展特色農村區域經濟,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聯系地址:四川省簡陽市建設西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聯系電話:0832 7013345,手機:13880567897(成都) 13982919663 (簡陽)
  郵編:641400
  學術、技術組織任職: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生物質能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科研項目及獲獎
  (近五年):
  (專業、新品種)
  1、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雜交棉育種技術與新品種選育--抗蚜螨兼抗病蟲新品種選育
  2、農業部工藝性行業專項:棉花節本增效種植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
  3、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項目: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四川綜合試驗站
  4、四川省科技廳省育種攻關項目子專題項目:專用棉花抗蟲新品種選育與抗蚜螨新材料創造
  5、四川省財政育種工程子專題項目:棉花優質多抗病蟲新品種選育與抗蚜螨新材料選育
  6、省農科院青年基金項目:低位分枝油菜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7、省農科院項目:油菜高產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
  8、省科技廳應用基礎項目:油菜低位分枝新材料創造與超高產新品種選育
  主持培育抗蚜、抗螨、抗病、豐產、優質棉花新品種川棉45、川棉109、川棉118推廣應用于大面積生產。主持培育一個多抗病蟲棉花雜交種進入生產試驗,主持培育15個多抗病蟲棉花雜交種參加省內外區試,主持培育一個超高產油菜新品種進入兩省區試,主持培育一批高產抗病蟲多用途油菜新雜交種進入多點試驗。
  先后獲部省級科研成果獎5項,“棉花抗棉葉螨種質系川98”獲1989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棉花抗蚜、螨性鑒定和抗蟲品種選育技術”獲1994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抗蚜、抗枯萎病和立枯病、豐產優質棉花新品種川棉109”獲1995年聯合國TIPS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1997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棉花抗棉葉螨、抗紅鈴蟲、抗枯萎病、豐產新品種川棉45”獲2002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楊群芳 性別:女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碩導批準時間:2005年7月 指導碩士生總數:6 已獲碩士總數:5
  聯系電話:13981611094 電子信箱:qunfangyang@hotmail.com
  畢業學校:四川農業大學
  職稱:教授 最高學位:理學博士 所屬學院:農學院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碩士專業: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教學課程:昆蟲研究法

  個人簡介:楊群芳 博士 教授,1999年始一直在四川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從事昆蟲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現任四川農業大學農業昆蟲與農藥學系副系主任。
主講《農業昆蟲學》、《作物保護學》和《藥用植物病蟲害防治》等本科課程和《昆蟲分類學》研究生課程。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參編教材《普通昆蟲學》和《藥用植物保護學》,參著專著《藥用植物病蟲害原色圖譜》。

  從事農業昆蟲及害蟲防治研究。主持完成四川省科技廳 “葡萄材小蠹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研究”,教育廳 “朱砂葉螨優勢種天敵昆蟲的繁殖與應用研究”等科研項目。研究興趣為食菌小蠹及其蟲道真菌。近年來重點開展了葡萄光滑足距小蠹等幾種食菌小蠹及其蟲道真菌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廖華明 性別:男 政治面貌:中國共產黨黨員

  聯系電話:028-85505220 電子信箱:ptslhm@126.com

  職稱:研究員 最高學位:農學碩士 所屬學院:外聘(兼職)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碩士專業: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個人簡介:四川省農業廳植物保護站副站長,推廣研究員。主要從事害蟲生物防治與綜合治理的研究、推廣和技術管理工作。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四川農業大學

添加四川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四川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四川農業大學報錄比、四川農業大學考研群、四川農業大學學姐微信、四川農業大學考研真題、四川農業大學專業目錄、四川農業大學排名、四川農業大學保研、四川農業大學公眾號、四川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四川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四川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