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更新時間:2022-07-30 10:34:5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揚州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Add 揚州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揚州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揚州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揚州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揚州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揚州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揚州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系方式>>

揚州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郭院林 陳健 宋愛平 靳惠明 曾勵 王昌龍 朱興龍 張瑞宏 龔俊杰 秦永法 周建超 曹峻 羅飛云 錢玉林 王逸 孟咸美 陳承堂 蘇喆 周立勝 曲昇霞 葛同山 邱愛民 李云波 蔡養軍 鄭景元 李秀華 胡呂銀 焦富民 曾凡燕 馬榮春 萬國海 陳玉山 蔡寶剛 王毅 徐祖瀾 張清 樹友林 袁鳳林 高功步 熊登榜 崔金云 劉偉忠 姜蘇 王元華 李志斌 張春華 胡學勤 金峰 張亞維 譚永全 費新 成新華 韓宏華 周春平 吳進紅 蔣建剛 鄧世榮 王麗萍 譚燕 徐金海 黃春燕 張敬華 薛慶根 馬曉旭 夏莉艷 邢大偉 錢斌 潘成云 劉德妍 孫亞范 吳婧 冀縣卿 李伯圣 呂燕 湯學俊 張斌 李慶鈞 崔彬 繆艷娟 高云龍 牛剛 王新馳 余海鵬 陳曉明 凌國順 陳耀 蔣乃華 秦興方 謝科進 錢忠好 生利霞 徐小勇 周春華 成玉富 凌裕平 韋軍 繆旻珉 李良俊 江解增 薛林寶 陳鵬 陳學好 劉芳 楊國慶 劉井蘭 張清霞 孔維文 馮從經 王建軍 黃東林 劉曙照 徐建祥 童蘊慧 徐敬友 祝樹德 杜予州 楊益眾 吳進才 張建新 張敏莉 楊鼎宜 沈家軍 楊鼎久 劉雁 袁建力 劉平 莫岳平 葛強 陳虹 夏揚 劉光遠 楊華 陳松山 王楫 方文禮 張海榕 湯富華 豐玉芳 孫生茂 王莎烈 周領順 秦旭 王金銓 張錫娟 何軍輝 韓玖榮 陳小兵 曾祥華 王健 胡經國 封國林 何大韌 單殿元 陳學廣 張其昀 張亞軍 于廣元 班吉慶 徐林祥 肖淑芬 汪俊 武新宏 陳韻強 倪其育 范文霈 馮銳 鄧杰 薛曉陽 潘洪建 史華楠 陳家麟 劉久成 申衛革 徐家慶 芮鴻巖 王曉燕 劉華 戴玉琴 張愛武 殷月蘭 陳剛 陳云 朱素娟 周福才 楊生妹 葛才林 王幼平 金銀根 顧蘊潔 羅時石 楊春 楊晨 宋曉麗 范磊 趙有華 賈哲華 葛玲玲 李娟 孫誠 劉俊亮 董寶霞 孔黎明 石國軍 解菊 曾勇平 景崤壁 韓瑩 韓杰 徐琴 姚干兵 趙紅坤 陳銘 張淮浩 張恩仁 張曉紅 張永才 張遠 張存 宋根萍 楊繼生 楊占軍 紀立軍 孫晶 劉永紅 劉燕 呂琳 王洋 闞錦晴 程志林 菅盤銘 張扣林 吳星 劉文龍 王雅瓊 蔡傳仁 季素月 劉金林 魏俊潮 徐羅山 朱家生 董琪翔 陳建華 黃強聯 繆龍 袁東錦 田金龍 邱瑞瑯 謝靜月 方明 李儀 高寶龍 彭杰 譚長青 徐元玉 陳愛國 施洪飛 胡玉龍 劉霞 李寧川 潘同斌 金其貫 張鈞 王林 傅建 朱風書 潘紹偉 顏軍 俞磊 馮立國 蔡漢 金飚 陶俊 楊旭 王道榮 章佳新 唐金海 田明國 王靜成 顧加祥 楊建東 荊鑫 侯瑞興 史宏燦 束余聲 楊岷 顧曉 顧沈陽 張恒柱 黃金華 郭軍 孔祥 尹香花 張玲玲 張曉梅 張桁忠 張新江 沙維偉 王中亮 關兵 徐立春 沈維干 汪步海 張鍵 紀榮平 劉臣輝 喬慶云 王子波 周曉見 從海兵 王小治 胡健 樸哲 單玉華 何成達 沈新平 劉世平 嚴長杰 劉巧泉 湯述翥 鄧德祥 張祖建 朱新開 楊連新 孫懷昌 劉秀梵 劉宗平 劉學忠 成大榮 成勇 邢華 朱國強 朱家橋 許小琴 許金俊 陳素娟 李金貴 李建基 吳艷濤 張湯杰 張金龍 張雨梅 張泉 金文杰 孟霞 胡順林 袁玉國 徐建生 陶建平 顧建紅 殷俊 秦愛建 高崧 高巍 錢琨 彭大新 焦新安 熊喜龍 薛整風 鞠輝明 孫鎮平 石火英 王曉泉 王捍東 王彥紅 王志強 王亨 王成明 卞建春 卜仕金 于海 徐鑫 楊振泉 肖麗霞 楊明 魯茂林 黃阿根 胡博然 顧林 方維明 錢建亞 顧瑞霞 金昌海 汪志君 蔣云升 陳忠明 朱云龍 周曉燕 彭景 毛羽揚 崔桂友 路新國 王國華 馬健鷹 張旗 陳肖靜 孫安修 許正新 李吉萍 孫云 許愛華 葛曉群 周曉霞 奚菊群 胡榮 劉墨祥 朱虹 申麗 錢靜 劉延慶 卜平 蘇佩清 陳華圣 王勁松 李湘鳴 包廣宇 韓崇旭 王禮同 王家祥 杜芳 孫紅光 王金光 王守安 吳晶濤 李澄 王秀麗 袁皓琛 馮永山 鄭瑞強 朱永澤 鄭英 季明春 龔衛娟 程宏 傅奕 嚴華 楊維平 李國才 焦紅梅 李國利 武輝 陳琦 戴華 張振剛 王大新 顧翔 何勝虎 袁曉晨 李允模 朱海杭 王甦 向曉星 丁巖冰 顧健 姜揚文 閆彩鳳 張學亮 張育 張培建 劉歆農 陳平 朱遠方 談景旺


  談景旺,男,碩士導師,中共黨員,主任醫師、博士,國家衛生部普通外科內鏡診療基地主任,省外科學會委員。
  長期從事肝膽胰外科臨床及科研工作。可很好施行肝、膽、胰、脾、等疾病的任何復雜的開放及微創手術,胰頭腫瘤、肝門膽管癌等手術切除率達90%以上,頑固性腹水治療全國一流,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半肝切除、巨脾切除等全國一流,曾一人負責肝臟移植取肝、修肝、植肝及術后管理20余例,其中一例為肝移植聯合胰腺十二指腸切除,為國內第二例相似比例。2006年獲第八屆福建省青年科技獎,2006年獲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先進工作者, 2007年獲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2009年國家衛生部普通外科內鏡杰出青年獎及多項先進技術引進獎。共發表科研論文近100篇,其中,2篇SCI已校樣,4篇一審通過,多篇待發表。
  現帶領學生開展了關于極限肝切除、肝腫瘤、肝移植免疫學等相關的前沿課題研究,有望獲得一定成果。
  談景旺等,腹腔鏡膽道探查87例臨床經驗總結.肝膽外科雜志,2008年第10期.
  談景旺.改良Bacon吻合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中應用的臨床經驗總結.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9.
  談景旺,完全腹腔鏡脾切除術42例臨床經驗總結.中華肝膽外科治療,2009.
  談景旺,肝尾狀葉嗜鉻細胞瘤手術切除一例,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9年.
  談景旺,杜建等.肝移植圍手術期中醫藥應用前景的思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 17(10)
  談景旺,杜建等.肝移植圍手術期中醫藥應用的初步研究.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7(11)
  談景旺,陳文,吳燕斌等.肝外膽管癌外科及綜合綜合治療.中華肝膽外科治療,2007 13(2)
  蔣國慶,談景旺,張克志,謝萍.全腹腔鏡脾切除術42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08年第11期.
  談景旺,肝移植受體手術的難點及對策.國際外科雜志,2007,第2期.
  談景旺,腹腔鏡左半肝切除,肝膽外科雜志,2008年,第3期.
  談景旺,陳文,吳燕斌等.肝移植術后EB病毒感染4例.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雜志.2006,9(2)
  談景旺,杜建.膽道腫瘤治療進展.福建醫學雜志,2006,21(5).
  談景旺,陳文,吳燕斌等.肝移植術后膽汁淤積的診治.外科理論與實踐.2006,11(4).
  談景旺,陳文,吳燕斌等.肝移植圍手術期的幾個問題.中國臨床醫藥雜志,2006(5).
  談景旺等.肝移植外科手術難點及對策.國際外科學雜志,2009.
  16. 談景旺,徐夙媛,江藝,張紹庚,張志堅,陳立武,肝移植術后膽泥、膽結石的診治,外科理論與實踐.2003,8(6):488-489.
  17.談景旺,張紹庚等.肝移植術后膽道并發癥,中國臨床醫學.2003,10(1).115-119.
  18.談景旺,江藝.肝移植治療肝膽惡性腫瘤,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02,5(4).199-204.
  19.談景旺,張紹庚,江藝.肝移植免疫排斥反應的發生及危險因素分析.外科理論與實踐.2003,8(4):358-360.
  20.談景旺,張紹庚等.阻塞性黃疸中肝細胞凋亡及機制的研究外.科理論與實踐.2003,8(2):129-132.
  21.談景旺,江藝.肝移植術后血管并發癥國外醫學:外科學分冊.2003,30(1):17-20.
  22.談景旺,楊甲梅等.細胞毒T淋巴細胞在異種肝移植急性排斥反應中的作用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2,11(9):545-547.
  23.Tan JW(談景旺),Zhang SG, Jiang Y,et al.Apoptosis in acute rejection of hamster-to-rat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2002,1(3):340-345.
  24.Tan JW(談景旺), Zhang SG, Jiang Y, et al. Early preventation and treatment of biliary tract complication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2003,2(1):48-54.
  25.談景旺,姚和祥.異種肝移植免疫排斥反應中脾臟的作用.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00,21(2):83-85
  26.談景旺,姚和祥,錢光相,吳孟超.異種肝臟的原位移植及體外臨床應用.中華肝臟病雜志,1999,(3).
  27.談景旺,程俊波,姚和祥,楊甲梅,錢光相,吳孟超.細胞免疫在異種肝移植免疫排斥反應中作用的研究.中華肝膽外科雜志,1999.(3).
  28.談景旺,江藝等.肝移植術后膽道并發癥的防治,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02,23(2):98-100.
  29.談景旺,姚和祥,楊甲梅,錢光相.吳孟超.異種肝移植中體液免疫反應作用及機制的研究. 中華消化雜志,1999年04期.
  30.談景旺,王烈,楊甲梅,錢光相,吳孟超.T淋巴細胞在異種鼠肝移植免疫排斥反應中的作用.中華醫學雜志1999年07期.
  31.談景旺,楊甲梅.協調性異種肝移植免疫病理學的實驗研究,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0,21(2):166-168.
  32.談景旺,錢光相.倉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技術的改進,解放軍醫學雜志.2000,25(2):155-156.
  33.談景旺,張紹庚,錢光相,吳孟超.倉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38例.世界華人消化雜志1999年10期.
  34.談景旺,張紹庚,錢光相,吳孟超.倉鼠到大鼠異種肝移植模型的改良.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1999年04期.
  35.談景旺,陳文梓.影像學在肝移植中的應用.肝膽外科雜志,1999年04期.
  36.談景旺.T淋巴細胞在異種鼠肝移植免疫排斥反應中的作用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99年10期.
  37.談景旺,張柏和,錢光相.細胞凋亡與肝細胞損傷國外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1998年01期.
  38.談景旺,姚和祥,張柏和,錢光相,吳孟超.阻塞性黃疸肝臟中細胞凋亡的初步觀察.肝膽胰外科雜志1998年04期.
  39.談景旺,張紹庚.細胞凋亡與器官移植國外醫學.外科學分冊1997年02期.
  40.談景旺,張紹庚,楊甲梅,錢光相,吳孟超.協調性異種肝移植免疫病理學的實驗研究.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41.談景旺,張紹庚,王烈,江藝,姚和祥.阻塞性黃疸中肝細胞凋亡及機制的研究.外科理論與實踐2003年02期.
  42.談景旺,楊甲梅等.異種肝移植急性排斥反應中細胞凋亡的研究.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2,11(1) :33-36.
  43.談景旺,姚和祥,張柏和,錢光相,吳孟超.阻塞性黃疸肝臟中細胞凋亡的初步觀察.肝膽胰外科雜志,1998:(4).
  44.張紹庚,談景旺,程俊波,江藝,林華.巨大原發性肝癌的手術切除.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4,13(3):167-169.
  45.張紹庚,談景旺,程俊波,呂立志,江藝,姚和祥.伴活動性肝炎的肝細胞癌圍手術期處理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3,9(8):475-477.

  聯系方式:
  身份證:350102196804260058
  Tel:13815812608
  E-mail:[email protected]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朱遠方,男,1955年出生,本科,學士學位,1982年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學士學位,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就職于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普通外科,獲市科技成果獎2項。
  現從事于胃腸外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為胃腸道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及小腸移植基礎與細胞凋亡的研究。

  主要社會兼職:
  揚州市普外科專業委員、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2009年1月 開展改良式膽總管十二指腸內引流術式的臨床與基礎研究,2010年1月 開展膽囊管不全阻塞癥新診斷方法的研究,相關課題正在申請中。師從香港大學外科國際著名專家范上達院士,對普外科疾病及其疑難雜癥的診治有較高的造詣,從事普外科工作37年,特別擅長胃腸、小兒肝膽胰疾病的診治。1988年以來常規開展各類胃癌及賁門癌根治、結腸癌及直腸癌根治等手術、全胃切除術、直腸肛管癌保肛手術、小腸排列手術、直腸脫垂手術、脾臟手術、小兒成人各類疝手術、小兒肝膽胰及膽總管囊腫等手術,同時開展內鏡及微創外科手術,1995年以來開展了胰頭十二指腸切除、各類肝切除、肝門膽管癌切除等多項高難度手術,同時還開展了門靜脈高壓手術及各類復雜的膽道手術。開展小切口膽囊切除,參加肝臟移植15例,對重癥胰腺炎有較深研究。近幾年來在省級以上雜志發表學術論文22篇,獲得市科技成果獎2項。

  主要工作和學習經歷:
  1986.5-至今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普通外科
  1993.7-1994.7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普外科高級醫師進修班進修
  1999.3-1999.7香港大學肝膽胰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陳平,男,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為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外科主任,普通外科主任,揚州大學臨床醫學院外科教研室主任,衛生部內鏡專業技術考培基地主任,江蘇省重點臨床專科—普通外科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江蘇分會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胃腸專業委員會副組長、江蘇省外科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普通外科質量控制中心成員,揚州市醫藥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常委,揚州市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蘇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庫成員,《實用臨床醫藥雜志》編委。曾獲“揚州市勞動模范”,“揚州市十佳醫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為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長期從事普外科臨床工作,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臨床科研能力。近年來主持和參與省級課題5項,獲廳市級科技進步獎15項,在SCI、國家級、省級核心雜志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編專著4部。主要研究方向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治療。

  一、學習與工作經歷
  1974年10月~1977年10月,黑龍江國營857農場2連,文書
  1977年10月~1978年3月,黑龍江國營857農場職工醫院,衛生員
  1978年3月~1982年7月,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醫療系,學生
  1982年7月~至今,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外科,歷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教授、胃腸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外科主任

  二、近年科研獲獎
  1.陳平,陳志琳,徐立春,孫振華,施誠仁。氟胞嘧啶/胞嘧啶脫氨酶自殺基因結合熱休克蛋白多肽復合物治療小鼠胃癌。---2005揚州市優秀論文三等獎
  2.王正兵,賈筱琴,錢建軍,劉歆農,陳 平。TRAIL真核表達質粒的構建及抑制肝癌生長的實驗研究。---2006揚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3.徐立春,卜平,陳平,孫振華,劉曉丹。內皮抑素基因克隆表達與消化道腫瘤實驗臨床治療的研究。---2006揚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4.陳平,陳志琳,徐立春,孫振華,施誠仁。自殺基因療法結合熱休克蛋白瘤苗抗腫瘤研究。---2007揚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5.徐立春,卜平,陳平,張育,孫振華。SC生物修飾構建的新型疫苗治療胃癌的實驗臨床創新研究。---2008揚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三、發表論文
  1.Chen P, Zong L, Zhao W, et al.Efficacy evaluation of imatinib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 meta-analysis.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 16(33):4227-32.SCI
  2.Zong L, Chen P.Billroth I vs.Billroth II vs.Rouz-en-y following distal gastrectomy: a meta-analysis based on 15 studies.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1; 58(109):1413-24.SCI
  3.Zong L, Chen P, Chen YB, et al.Pouch Roux-en-Y vs.No Pouch Roux-en-Y Following Total Gastrectomy: a meta-analysis based on 12 studies.J Biomedical Research,2011,25(2): 90-99.
  4.Zong L, Chen P, Kitano S, et al.Clinical Experience and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Combined with Improved Bac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Rectal Cancer.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1; 58(110-111).SCI
  5.Zong L, Chen P, Shi GH, et al.Gastric Cavernous hemangioma: a rare case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ncology letters, 2011; 2(6): 1073-1075.SCI
  6.Li Q, Wang D, Li J, Chen P.Clinicopathological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HER-2/neu and VEGF expression in colon carcinomas.BMC Cancer 2011; 11:277.SCI

  四、承擔課題
  1.2005 血管生成抑制劑Canstatin聯合豆蔻提取物治療荷瘤裸鼠實驗研究
  江蘇省衛生廳科研課題 項目編號:H200554 2005-2008,已完成。
  2.2007 DCR3,HER-2NEU,KAI1在人大腸癌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市社會發展科技三項費用 項目編號:YZ2007051 2007-2010,已完成。
  3.2009 微衛星不穩定性與胃腸道間質瘤相關基因移碼突變的相關性研究
  蘇北人民醫院院級課題 項目編號:yzucms0915 2009-2011,結題中。
  4.2010胰島素生長因子基因突變與胃腸道間質瘤的相關性研究及可能作用機制
  蘇北人民醫院院級課題 項目編號:yzucms201029 2010-2012,進行中。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劉歆農,男 ,1961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
  專業技術職稱:主任醫師
  學歷:醫學本科,學士學位
  行政職務: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黨員書記;
  揚州市衛生局副局長
  從事專業:腹部外科

  研究方向:
  胰腺外科疾病的基礎與臨床

  學會兼職:
  江蘇省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醫院管理學會理事、
  江蘇省藥事管理委員會副理事長、
  揚州市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要經歷:
  1979.7~1984.8 南京醫學院醫療系本科學習
  1984.8~1992.7 蘇北人民醫院外科 住院醫師
  1993.7~1996.4 蘇北人民醫院 支部副書記
  1996.4~2002.10 蘇北人民醫院 副院長
  2002.10~2006.1 揚州市衛生局 副局長
  2006.1~目前 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院長、黨委書記

  科研工作:
  注重基礎研究和臨床相結合,作為主要負責人獲市、局科技進步獎3項,主持科研課題2項尤其在胰腺腫瘤和乳腺疾病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發表核心期刊學術論文4篇。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張培建,男,1958年1月出生于青海省柴達木盆地。醫學博士, 揚州大學醫學院外科學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從事外科學基礎和普通外科教學、科研及臨床工作30余年。現任揚州大學重點學科《外科學》學科帶頭人;揚州大學外科學碩士點學科帶頭人。兼任揚州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大外科副主任、普通外科副主任、普通外科研究室主任;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西區醫院普通外科病區主任;《中華實驗外科雜志》特約編輯;《實用臨床醫藥雜志》、《現代醫學》、《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中華現代外科雜志》及《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等雜志編委;江蘇省科技咨詢專家庫成員;揚州大學醫學院、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委員;揚州市科技局、衛生局專家庫成員;揚州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揚州市普通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主持及主要參與完成省、廳級科研課題20余項,獲中國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2項。迄今已出版了《臨床畸形與變異解剖學》等醫學著作8部,其中獨著、主編4部,其中個人撰寫30余萬字。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專業核心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在中華系列雜志發表論文15篇, SCI/Medline收錄2篇。先后獲省、廳級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獎、醫學新技術引進獎、優秀學術論文獎、教學成果獎及優秀科技圖書獎等30余項。是青藏高原首例同種異體原位肝臟移植手術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在普通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危重疾病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肝臟、膽囊、胰腺良、惡性疾病的手術及綜合治療方面有著較深造詣;擅長肝臟、胰腺及脾臟等腹部創傷的救治;以直視微創和小切口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膽囊息肉的手術治療為特色技術。
  主要研究方向:肝膽胰外科疾病發病機制、臨床治療及臨床應用實驗研究、微創外科技術在肝膽胰外科疾病的應用。
  聯系電話: 0514—82981199-60906 13773577808
  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張育(1960.10-),男,醫學碩士,1984.7畢業于南京醫學院(現南京醫科大學),現任揚州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現工作單位:揚州大學生醫學院、江蘇省省蘇北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1989年在上海瑞金醫院臨床進修,1992年受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資助,在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協和醫院CMB研究班學習,2003年德國ULM大學訪問學者。1998年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獲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稱號。現從內科學風濕免疫學專業,研究方向為炎性關節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主要社會兼職:
  江蘇省高等學校醫藥教育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江蘇省中西結合學會理事,揚州市醫學會常務理事,揚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風濕科醫師分會全國委員,江蘇省醫學會風濕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風濕科醫師分會副會長,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風濕病學會常務委員,江蘇省免疫學會血液免疫學分會委員,揚州醫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揚州醫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雜志》執行編委,《實用臨床醫藥學雜志》編委,《中華中西醫雜志》常務編委,《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實用醫學雜志》、《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特約審稿專家,揚州大學科技查新站查新咨詢專家。

  近年來所完成和正在進行的課題:
  1)沙利度胺抗RA血管新生治療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江蘇省科技廳(BS2005037)2005-2007(主持)
  2)中藥逆轉白血病細胞多藥耐藥作用機制的研究
  江蘇省中醫藥局(H05110)2006-2007(主持)
  3)缺氧誘導因子-1與白血病多藥耐的關系
  揚州大學自然科學基金(PK0513123)2005-2007(主持)
  4)炎癥網絡、血管新生對風濕病易栓癥作用及中西藥干預研究
  揚州市科技局(YZ2005050)2005-2007(參加,第二)
  5)AS患者淋巴細胞凋亡、T細胞活化與疾病活動關系研究
  揚州市科技局(YZ2006057)2006-2008(參加,第三)
  6) Genistein抗類風濕關節炎的分子機制研究
  江蘇省教育廳課題(07KJD320245)2007.7-2009-12(主持)
  7)Leptin調節Th17類細胞因子表達在AS發病中的應用
  揚州大學臨床醫學院課題(YZUCMS0934)2009-2011(參加,第二)
  8)金雀異黃素調節RA信號通路的研究
  揚州大學臨床醫學院課題(YZUCMS201015)2010-2012(主持)
  9)磁性納米粒子示蹤MSC靶向修復RA關節損傷的機制研究
  江蘇省衛生廳課題(H2010048)2010-2012年(參加,第三)
  10)IER2在肝癌轉移中的作用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72278)2012-2015(參加,第二)

  近年來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
  1、.腺病毒介導的內皮抑素對關節炎大鼠炎癥及細胞因子的影響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6;10(12):717-721(通訊作者)
  2、ATO對K562細胞VEGF/R及MMP-2、9的影響的研究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07;28(2):107-110
  3、三種NSAIDS對活動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7;13(3):133-136(通訊作者)
  4、聯合方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研究
  實用醫學雜志,2007;23(17):2660-2663
  5、重組腺病毒介導的內皮抑素抗關節炎大鼠血管新生機制的研究
  中國藥理學通報,2007;23(10):1353-1357
  6、沙利度胺聯合MTX治療RA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2007;2(11):641-642
  7、三氧化二砷對耐藥白血病細胞VEGF和P糖蛋白表達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學報,2007;5(6):647(通訊作者)
  8、ATO對阿霉素耐藥的白血病細胞血管新生相關因子的影響
  腫瘤防治研究 2007;(9):682(通訊作者)
  9、Gen對氯化鈷誘導的白血病K562細胞缺氧誘導因子-1α表達抑制作用的研究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08;16(1):38-43(通訊作者)
  10、某些中藥對K562/A02細胞Mdr1基因及其表達產物的影響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8,16(4):785-789(通訊作者)
  11、TIMP1抗關節炎大鼠滑膜炎癥及血管新生的研究。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8;12(1):65-67
  12、THD和MTX抗CI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9):23-27
  13、士的寧對K562細胞經典和非經典多藥耐藥機制作用的實驗研究。
  中藥藥理與臨床 2008;24(5):29-31(通訊作者)
  14、THD聯合MTX對關節炎大鼠炎癥及細胞因子的影響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09;14(2):167-170(通訊作者)
  15、益氣通痹合劑抗CIA大鼠關節滑膜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
  中國實用方劑學雜志,2009;15(5):63-66(通訊作者)
  16、Gen對II型膠原誘導型關節炎大鼠FLS分泌IL-1β和TNFα的影響。
  中西醫結合學報,2009;7(7):636-641(通訊作者)
  17、重組腺病毒介導的TIM1基因對R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影響
  中國組織工程與臨床康復,2009;13(41):8097-8103
  18、金雀異黃素對CIA大鼠成纖維樣滑膜細胞分泌的血管新生相關因子的影響
  中華風濕學雜志,2010;14(1):25-29(通訊作者)
  19、復方當歸注射液逆轉K562/A02細胞多藥耐藥的研究。
  中國藥房 2010;21(3):205-208(通訊作者)
  20、THD對類風濕關節炎大鼠炎癥及血管新生相關因子影響的研究
  醫藥導報 2010;29(2):69-73(通訊作者)
 


  張學亮,男,1957年2月生。1983年7月第三軍醫大學軍醫系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1991年在第三軍醫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歷任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內分泌科住院醫師、助教、總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講師。1997年7月重慶醫科大學畢業獲博士學位。1997年9月至1999年10月在南京大學醫學院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任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內分泌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001年1月至2002年8月任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碩士生導師。2001年12月至2002年8月任第三軍醫大學第六屆學位評定委員會臨床醫學內科學分委員會委員。2002年9月至2006年6月任蘇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05年1月更名為蘇州市立醫院本部)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2003年9月始任揚州大學、蘇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5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Westmead醫院糖尿病和內分泌研究中心做訪問研究。2006年7月始任蘇州市立醫院本部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科研上主要從事中藥防治糖尿病血管病變的研究。已發表論文26篇,綜述5篇;參編著作2部;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學習和工作經歷:
  1978.9-1983.7 第三軍醫大學軍醫系學員, 獲學士學位
  1983.8-1984.12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助教
  1985.1-1988.7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內分泌科住院醫師、助教
  1988.8-1989.1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內科總住院
  1989.2-2000.8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講師
  1991年獲醫學碩士學位(在職申請學位)
  1994.9-1997.7 重慶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 博士研究生
  學科:內科學(內分泌代謝病學專業)
  博士學位論文:糖尿病早期主動脈組織學、酶、應力等變化及其發病機制的實驗研究
  1997.9-1999.10 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解放軍腎臟病研究所 博士后
  研究課題:大黃酸在2型糖尿病腎病防治中的作用 及其機理的實驗研究
  2000.9-2002.8 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內分泌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2001.1-2002.8 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碩士生導師
  2001.12-2002.8 第三軍醫大學第六屆學位評定委員會臨床醫學內科學分委員會委員
  2002.9-2006.7 蘇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05年1月更名為蘇州市立醫院本部)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2003.9- 揚州大學、蘇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5 .9-2005.12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Westmead醫院糖尿病和內分泌研究中心訪問研究人員
  2006.7-- 蘇州市立醫院本部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獲獎情況:
  何作云教授主持的“心血管疾病血細胞生物物理特性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 獲1996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本人排名第8 。

  已發表的論文:
  張學亮,廖立生,王心明. 糖尿病腎病病人血液流變學變化及其意義. 中華腎臟病雜志 1993;9(6):348-349
  張學亮,何作云,王心明,等. NIDDM合并高血壓的血液流變學變化及其意義.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 1994;4(4):5-7
  張學亮,張嘯峰,何作云,等. NIDDM合并視網膜病變患者紅細胞聚集性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 1997;7(3):12-14
  張學亮,何軍,舒昌達. 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主動脈收縮反應的變化.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7;19(2):105-108
  張學亮,何軍,舒昌達. 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主動脈舒張功能的變化.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1996;21(校慶特刊):31-35
  張學亮,舒昌達. Ca2+在高濃度胰島素促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中的作用.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1998;20(1): 19-20
  張學亮,舒昌達. 高糖、高胰島素環境對大鼠主動脈零應力狀態的影響.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1998;14(5):468,487
  張學亮,王心明. b-內啡肽、亮啡肽與2型糖尿病關系的初探. 全國臨床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 南寧: 1991:64
  張學亮,舒昌達,何軍. 高糖加高胰島素對人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及細胞內游離鈣水平的影響.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1999;15(3):237-239
  張學亮,舒昌達. 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主動脈零應力狀態的變化.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2000; 16(1):83-86
  張學亮,舒昌達. 4周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主動脈超微結構及內皮通透性的變化. 中國糖尿病雜志 1999; 7(6): 375-377
  Zhang Xueliang,Guo Xiaohua,Gong Rujun,Liu Zhihong,Zhou Hong,Zhang Tingting,Li Leishi. Effects of rhein on FN accumulation and TGFβ1 mRNA overexpression in glomerulae of experimental type 2 diabetic rats.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fe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 2000. April 19-21, 2000 Beijing China. 340
  Zhang Xueliang, Liu Zhihong, Wang Jianping, Chen Huiping, Li Leishi. Effects of rhein on uric protein level and renal histomorphylogical changes in experimental type 2 diabetic rats.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fe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ine 2000. April 19-21, 2000 Beijing China. 340
  張學亮,馮曉麗. 授之魚又授之于漁.內分泌代謝病學教學的幾點體會. 醫學教育研究 2001;14(13):12-14
  張學亮,何軍,舒昌達. 糖尿病大鼠主動脈零應力狀態與幾種金屬元素含量的關系.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02;24(1):81-83
  張學亮,何軍,舒昌達. 糖尿病大鼠主動脈幾種金屬元素含量與收縮反應的相關性.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2,18(7):861
  張學亮,徐梓輝,周世文,等.“參地糖脈寧”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紅細胞聚集性及尿白蛋白量的影響.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 2003;13(13):253-255
  張學亮, 舒昌達. 4周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主動脈脫氫酶活性變化. 中國臨床醫學月刊 2003;2(30):207-210
  張學亮,馮曉麗,陳衛,等. 吸煙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變化 中國臨床醫學月刊 2003;2(2):793-795
  張學亮,陳蕾,蔣聯,等. 自身免疫性多內分泌功能減退綜合征伴精神癥狀一例. 中華醫學論壇 2003;122
  張學亮,陳蕾,蔣聯. 高血糖昏迷伴低鈉血癥、高鉀血癥1例. 中國臨床醫學月刊 2003;2(8):783-784
  張學亮. 二甲雙胍致低血糖昏迷1例報告. 中國基礎與臨床醫學雜志 2005; 4(2):30
  張學亮 蔣聯. 糖尿病合并敗血癥3例報告. 中國基礎與臨床醫學雜志 2005; 4(2):32
  張學亮 蔣聯. 左氧氟沙星致尿潴留2例報告. 中國基礎與臨床醫學雜志 2005; 4(4):
  張學亮,馮曉麗,鄭宏庭,等. 曲美他嗪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響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05;27(24):2478-2479
  張學亮* 郭嘯華 劉志紅, 等. 大黃酸對低劑量鏈脲菌素肥胖糖尿病大鼠尿蛋白量、腎小球形態學和TGFβ1 mRNA表達變化的影響.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5; 13(6): 563-564
  發表綜述:
  張學亮,鄭豐. 抗TNF療法研究進展.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1998;7(2):152-156
  張學亮,鄭豐. 致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與腎小球疾病.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1998; 7(3): 258-263
  張學亮, 沈克勤. 嗜酸細胞增多研究進展.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1999; 8(1): 48-52
  張學亮. 生物活性多肽與腎衰.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1999; 8(5): 461-464
  陳朝紅,張學亮. 糖尿病腎病遺傳學研究進展.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1998; 7(2): 157-160
  參與著作編寫:
  張學亮,廖立生,王心明.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發病機制研究進展. 見:孫秉庸,趙修竹,李楚杰(主編). 病理生理學進展 第五分冊.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3: 364-373
  張學亮.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 見:錢桂生 主編. 臨床血氣分析.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2:290-302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閆彩鳳,博士,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科副主任。
  1993年7月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5年制)獲醫學學士學位;
  1999年7月畢業于山西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專業,獲內分泌專業碩士學位(全日制國家統招);
  2007年7月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獲內分泌專業博士學位。
  主持的科研課題“T細胞接種及IL-4對NOD鼠1型糖尿病的影響”,于2002年11月被山西省科技廳鑒定為國際先進并獲山西省高等學校技術進步二等獎;
  參與2項由山西醫科大學張志利教授主持的由山西省歸國基金資助的1型糖尿病免疫學研究的系列課題;
  主研一項由向紅丁教授主持的科研課題:北京市東城區糖尿病社區化管理模式建立及研究;
  參與一項“真胰島素和胰島素原BA-ELISA在評價胰島β細胞功能等的應用研究”獲2002年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現正作為第二完成人與揚州大學朱愛萍教授共同研究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治療1型糖尿病的免疫靶向長效納米微膠囊的制備與結構特性(編號:51073133 起止時間為2011年1月-2013年12月);
  揚州市“八大產業”科技攻關與成果轉化專項基金項目:界面組裝兩親性聚糖納米微膠囊實現口服胰島素的控制釋放 (項目編號 YZ2010083 起止時間為2011年10月-2014年12月)。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姜揚文,女,1956年11月出生, 1983年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療專業,獲得醫學學士學位。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在揚州蘇北人民醫院血液科從事血液病學臨床和實驗研究。1990-1991年全國血液病學高級師資班(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瑞金醫院)學習。1997年在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學習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現研究方向為“惡性血液腫瘤的免疫致病機理和治療”。
  現擔任江蘇省免疫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近年來完成的研究課題:
  1、脂質體介導腫瘤基因治療的研究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慢性粒細胞白血病bcr-abl基因疫苗的構建及作用研究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3、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抗原BCR-ABL的表位篩選及相關功能分析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4、人工APC誘導外周血CTL細胞活化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5、制備誘導表達BCR-ABL的轉基因小鼠研究CML發病機理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近年來發表的主要論文:
  1、BCR-ABL融合基因真核載體誘導小鼠特異性免疫應答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06,27(2):111-115
  2、BCR-ABL基因疫苗對小鼠SP2/0bcr-abl移植瘤的影響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06,14(4):800-804
  3、表達BCR-ABL基因片段的可移植小鼠細胞系的生物學特性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 2006,16(8):449-453
  4、穩定表達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鼠SP2/0細胞系的建立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05;13(4)601
  5、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小鼠實驗模型的研究 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 2005;25(2):122
  6、BCR-ABL融合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在原核細胞中的融合表達 臨床血液學雜志2004,17(1):29-31

  近年來獲得的科研獎項:
  1、2006年獲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編號DK2006706 金額30萬元(第三研究者)
  2、200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編號30771955 金額8萬元(第二研究者)
  3、201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編號81001308金額23萬元(第二研究者)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顧健,女,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級臨床重點專科(血液科)學科帶頭人,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副院長,揚州市血液學研究所所長。
  獲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江蘇省“三八”紅旗手。是江蘇省首批“333工程”學術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擔任《中華血液學雜志》、《止血與血栓》和《實用臨床醫藥》等雜志編委。是江蘇省職業病中毒鑒定和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新藥審評專家。形成了血栓與止血、干細胞移植、免疫血液學等3個方向。
  長期堅持在臨床醫療一線,醫療技術精湛,恪盡職守,在血液病學和風濕病學領域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積累了豐富“血栓與止血”研究的臨床經驗,率先開展了干細胞移植臨床和基礎研究,成功用于治療惡性血液病、糖尿病下肢潰瘍、缺血性心臟病、免疫性血栓形成等。
  主持和參與10余項國家自然基金和省市級課題。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多次出席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獲省、市級科研成果和新技術引進獎20余項。
  1999年起擔任徐州醫學院和揚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達到研究生培養的目標,所指導的學生具有較強的科研和臨床競爭能力。

  主要社會任職:
  中華免疫學會會第九屆血液免疫學分會 委員
  江蘇省血液學分會第五屆、第六屆 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醫師協會血液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第七屆、第八屆血液分會血栓與止血學組、血液實驗診斷學組 委員;
  江蘇省血液免疫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醫院健康教育分會 副主任委員;
  江蘇省血液學分會血液實驗診斷學組 組長;
  江蘇省血液學分血栓與止血學組 副組長、
  江蘇省醫學會第八屆常務理事、第九屆理事;
  江蘇省醫院學會醫院科技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 委員;
  江蘇省醫院管理學會醫院估量委員會 委員;
  江蘇省醫院管理學會醫院質量管理專業委員會 委員;
  江蘇省輸血學分會第五屆常務理事及臨床組 委員;
  江蘇省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 成員;
  江蘇省職業病專家庫 中毒鑒定專家;
  揚州市血液學分會 主任委員;
  揚州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第四屆理事會 會長;
  揚州市輸血學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揚州市風濕病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揚州市女知識分子聯誼會 會長。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揚州大學

添加揚州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揚州大學考研分數線、揚州大學報錄比、揚州大學考研群、揚州大學學姐微信、揚州大學考研真題、揚州大學專業目錄、揚州大學排名、揚州大學保研、揚州大學公眾號、揚州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揚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揚州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