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圳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發布時間:2021-09-0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2年深圳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2022年深圳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2年深圳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 正文

081200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術學位)
一、基本信息

專業 081200 專業名稱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學制 3年 學位類型 學術學位
學院名稱 126 應用技術學院 招生人數 4
聯系人 陳老師 聯系電話 0755-23256169
電子信箱 bdi_gra@sztu.edu.cn
初試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301]數學一;[408]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復試科目 [FS93]C語言程序設計機考;
注:具體考試科目參考書目信息詳見深圳大學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https://yz.szu.edu.cn/info/1006/11860.htm

二、專業方向及指導教師
專業方向代碼 專業方向 指導教師
01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  
02 信息安全與SOC系統設計  

三、專業介紹
培養目標
(1)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原理;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誠實守信,身心健康;恪守學術道德,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團結合作的精神、 創新創業的意識。
(2)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寬的知識面;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運用外語閱讀本專業的文獻資料,具有中外互譯、撰寫外文論文摘要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 教學工作、或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承擔本學科各項專業工作的良好體魄和素養。
(4)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水平復合型應用技術人才。
培養方向
(1)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主要研究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金融科技、醫學數據處理、機器學習和大數據處理等領域。
(2)信息安全與SOC系統設計。主要研究網絡安全、密碼學及應用、嵌入式系統以及集成電路、SOC芯片設計等領域。
師資隊伍
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12人,博士學位教師30余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者占50%以上。本學科注重“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師資配備科學研究與企業經驗并重,通過從華為等企業、產業界引進高水平技術骨干,具有企業、產業相關經歷專業教師占65%;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突出教學能力、又有技術開發及應用經驗、有應用技術學院特色的師資隊伍。

傅向華,博士教授。2005年12月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2005年12月到深圳大學工作,歷任計算機學科講師、副教授,2015年12月晉升教授,2018年11月轉入深圳技術大學。曾擔任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網絡工程系主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主任,大數據應用與技術研究所文本大數據研究團隊負責人,并聯合創辦深大云伴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云伴母嬰項目獲2016年全國創客大賽冠軍),歷任CTO、董事長等職。主要從事大數據分析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信息檢索等領域的相關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面向大規模社會媒體的動態輿情內容安全監測關鍵技術研究”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半監督流形學習算法及其在Web挖掘中的應用”1項,深圳市基礎研究計劃項目3項;主持完成包括華為公司在內的企業橫向項目“電子裝聯加工大數據挖掘能力探索”等多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多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50余篇(SCI/EI檢索30余篇),以第二作者出版譯著1本,參與編寫教材5本,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完成省級精品課程、省級優質資源課程多門,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深圳市科技進步獎2次,申請專利14項,軟件著作權7項。
 
黃炳頂,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信息學、腫瘤基因組學和精準醫學,及人工智能算法在醫療健康方面的應用等。 2002 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院,隨之獲得德國馬普學會碩士獎學金,就讀于德國馬普計算機所,獲薩爾大學計算機碩士學位; 2004-2007 年就讀于德累斯頓工業大學( 11 所德國精英大學之一)計算機系,獲計算機博士學位并獲得 2007 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隨之在海德堡理論研究所從事博士后工作,參與一項歐盟第 6 框架國際合作項目及 負責一項歐盟第 7 框架瑪麗 . 居里國際科研人員交流計劃基金。之后曾任海德堡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生物信息學家,德國西門子醫療子公司 - 科隆 Neo New Oncology 公司資深科學家及深圳市中科普瑞生物技術公司的研發副總裁。至今已發表 19 篇 SCI 文章(包含三篇 Nature 子刊共同作者文章),他引次數累計達 1432 余次,單篇第一作者文章他引次數最高達到 432 次(來自 Google Scholar 統計結果),擁有六項軟件著作權及申請三項發明專利,多次受邀擔任相關期刊審稿人。黃炳頂教授在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算法及軟件開發、癌癥基因組數據分析及精準醫學方面有著豐富的科研及產業經驗,所開發的相關軟件及網站服務器免費給學術界開放,在國際同行上得到廣泛的應用,多次受邀在國際著名生物信息學會議及相關腫瘤診斷基因測序產業大上做主題報告。
 
張席,教授,1995年畢業與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獲碩士學位。研究領域包括信息安全、大數據處理等,主持并參與國家、省、市級資助項目7項,累計資金兩百多萬元,橫向4項,深圳市“ 十一五” 規劃項目1項,累計資金25.82萬元,教研項目多項。1997年4月至2017.04在深圳大學計算機系從事科研、教學工作,擔任計算機系主任,曾榮獲2016年深圳市優秀教師,深圳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2017.4至目前,深圳技術大學工作,現擔任深圳技術大學信息中心負責人。教學上承擔了多門本科專業基礎、專業必修課程,完成教學學時3086學時,指導學術型研究生9人、專業型研究生5人,并承擔四門研究生課程,共計指導本科畢業設計超過40人次,并開發教學應用與教學管理軟件。
 
王樹蘭,博士,副教授。2010年獲河南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士學位;2016年獲得深圳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碩博連讀)。主要從事網絡與信息安全、云計算數據隱私保護、大數據密文搜索方向的研究工作。近三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深圳大學研究生自主創新基金項目1項,參與本領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深圳市重點實驗室項目和基礎研究項目多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在本領域SCI、EI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十余篇,其中有2篇以第一作者發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期刊(JCR:二區,CCF:A類)。
 
呂羽,博士,助理教授,特聘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15年畢業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2015至2017年在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形式化方法、機器學習、生物醫學工程。已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其中SCI期刊論文14篇;AAAI、EMBC等國際學術會議論文2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主持深圳市項目2項、參與國家級項目2項。目前為深圳市海外高層次“孔雀計劃”人才,并擔任深圳市科創委科技專家、廣東省科技廳評審專家,同時也是IEEE會員和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員。
 
張金勇,博士,助理教授。2017年獲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2010年獲華南理工大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系學士學位。2010年加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擔任研究助理/工程師,以及團隊/實驗室負責人。是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協會(IEEE)會員,國際仿生工程學會(ISBE)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CSBME)會員,同時也是IEEE TCAS, TBCAS, SJ等期刊的審稿人。獲2017年度深圳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作為團隊負責人曾獲第十屆“南山之星”創業大賽生命健康行業賽冠軍以及年度總決賽季軍,和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團隊組季軍。是2017 IEEE ASICON及2010 IEEE PrimeAsia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獎獲得者。多次獲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優秀員工稱號及中科院廣東分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主持深圳市技術研發項目1項,作為技術骨干參與實施包括973子課題、863子課題、中科院重點部署、國自然重點、廣東省、深圳市研究項目近20項,累計發表SCI/EI論文30余篇,參與撰寫專著兩部(章節),受理發明及PCT專利40余項(其中授權發明專利5項,授權集成電路版圖5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5項)。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高精度低功耗模擬及混合集成電路設計,傳感器接口系統,生物醫學信號處理。

課程設置
公共必修課:基礎英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自然辯證法概論。
專業必修課:專業英語、組合數學、高級算法設計與分析,高級計算機系統結構、論文寫作指導等。
專業選修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自然語言理解、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工程倫理、計算機視覺、嵌入式系統、云計算技術及應用、現代數字系統設計、現代密碼學、高等數值分析、大數據并行算法等。

教學資源
目前,本學科已建設有深圳市云安全與大數據應用重點實驗室,以及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實驗室、大數據關鍵技術與應用實驗室、數據安全與金融科技實驗室、健康物聯網實驗室、電路設計與系統集成實驗室等科研實驗室,建設有設備先進的大數據中心,同時大力推進國際合作,已與德國一流應用技術大學建立多個聯合實驗室,包括:與德國維爾茨堡-施韋因富特應用技術大學合作成立中德物聯網創新實驗室、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與德國東巴伐利亞應用技術大學(雷根斯堡)合作成立中德工業安全與應用創新實驗室等,具備良好的實驗和科研條件。未來三年,還將持續加大力度進行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空間安全、物聯網等學科方向實驗室的建設。

獎勵體系
研究生的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按照深圳大學以及深圳技術大學的獎學金政策執行。

培養特色
本學科依托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現代工業理念大背景下,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增設“項目實踐”等特色課程,借鑒歐美應用技術型高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模式,堅持校企結合的雙導師培養模式,努力培養創新型、實踐型專業技術人才。

就業情況
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可進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軟件,互聯網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研發,技術咨詢與支持等相關工作。也可以繼續申請以上各個方向的博士學位,進一步深造。

咨詢方式
咨詢電話:0755-23256169    咨詢郵箱:bdi_gra@sztu.edu.cn

四、報考要求
政治思想合格,品質優良,熱愛本專業,具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或相關本科專業知識背景,并對本專業有科研興趣,有志于將來從事本專業相關的科研或技術工作。

深圳技術大學

添加深圳技術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深圳技術大學考研分數線、深圳技術大學報錄比、深圳技術大學考研群、深圳技術大學學姐微信、深圳技術大學考研真題、深圳技術大學專業目錄、深圳技術大學排名、深圳技術大學保研、深圳技術大學公眾號、深圳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深圳技術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深圳技術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cjsdx/yjszy_463913.html

推薦閱讀